2013年4月30日

全職炒股者的經驗之談

我從來沒有收錄過網上的文章,但是以下的文章,是在「香港討論區」看到的,作者叫「利佛摩」,我覺得很有代表性,所以便記了下來,供讀者參考。
一來由於版權問題,二來由於網上文字是為了抒發個人情感,難免草率,在免費的網鋪出,是無妨的,但是在售價二十元的《東周刊》刊登,那就不夠精練了。所以,我把文字重寫了一次。注意,文中的「我」,是作者「利佛摩」,而不是重寫者周顯。
我本來是在一間有名的證券行打工,跟到了一位好師傅,學到了不少知識,之後全職炒股,已經有好幾年了。
照我所見,全職炒股的人,通常只有三種結果:
1.七成以上,是炒來炒去得個桔,收入同打工差不多,可能仲衰,因為收入不穩定,三更窮,四更富。
2.輸晒收場,佔兩成。
3.炒到發達,要幾千萬先至算,佔一成。
我和我的師傅主要用基本分析來炒股票,注意下面這一句:每日基本都是早上五點起牀,晚上一點收工。(周顯評語:這句話當然有作大,而且也一定要睡午覺。)我每日的工作流程就是一早起身,在開市前,看報紙、公告、報告,開市時就炒股票,一邊炒,一邊看網站、一邊看通告……從來沒有放過假,就算發燒都無得放。
我的收穫是:已經供斷了一層樓。
好了,現在利佛摩退場,又是周顯出場的時間了。
其實全職炒股的最大可能性,是在於頭幾年,都是很順利的,通常都在贏錢,可是,到了某一刻,例如金融風暴、金融海嘯,就會一鋪清袋。唯一幸存的機會,是在贏錢的時候,把一部分的利潤提取了出來,買了樓。我見過大部分的全職炒股的贏家,都是靠着買樓發達的,就是連公認炒股票最高明的劉鑾雄,都離不開買樓這條秘方,在八七和九七,都是靠手上的物業度過了難關。
以上這位利佛摩仁兄,和其他全職炒股者而能成功,而能生存下去,最大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是股票行內出身的,受過了正統的訓練。那些沒有做過股票工作的人,其股票知識是不踏實的,能夠成功的機會率,是接近零。但偏偏,最想成為全職炒股的人,就是那些沒有做過股票工作的行外人,這可能是因為愈不懂得,愈多幻想的關係。
全職炒股的最大弱點,是我也犯過的,就是沒有經常性收入,所以得從炒股收入提取部分出來,作為日常的開支。當遇上長時間的熊市時,便會發生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在沒有錢去開飯交租時,你是賤價沽出股票,還是勒緊褲頭堅守呢?問題在於:你不知熊市何時才會完結,所以也不知堅守到何年何日,林子祥有一首歌的歌詞:「無止境的等,不禁心動搖。」
所以,如果要當全職炒股者,首要條件,就是有充足的本錢,一方面可以提供日常支出,第二方面可以堅守信念。說穿了,炒股票和所有的投資一樣,考的就是holding power,只要堅守到否極泰來的一刻,而你沒有死掉,那就贏了。反過來說,每當熊市的最低潮時,本來應該是入市的最好時機,但卻是最多經紀和全職炒股者離場的時候。

2013年4月27日

樓價未來是兩難困局,走哪條路也會十分痛苦

自從梁振英政府推出了第二輪穩定樓價的措施之後,樓價的升勢終於被遏止下來,現時距離年初的高位,大約下調了一成左右,成交卻大幅減少了。估計今年的供應量將會是1.3萬伙,比起去年,增加了33.5%,明年的落成量則會增加至1.5萬,到了2016年,則會增加至2萬伙的水平,這是一個較為合理的數字。另一方面,看各大地產發展商的劈價賣樓,以及大送車位、優惠回贈等等的促銷措施,在在可以見得,樓價的高增長期已經過去了。
未來的樓價將會如何走,這是一個市場問題,而社論評論的是政府政策和社會現象,不應對市場的升跌作出升跌預測。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未來的市場是升是跌,在未來的幾個月,相信會慢慢的回復成交量,把市場交易恢復到正常,而在這段期間,市場也會累積了一定的購買力,慢慢會在市場中釋放出來,成為了樓價的支持點。而究竟樓市的未來是升是跌,都要等到成交量回復了之後,才見分曉。
然而,在現時的階段,香港人為樓價而瘋狂的時刻,應該已在某程度冷靜下來,我們正好趁此機會,思考一下未來的房屋政策,應該是如何去走。
對於政府政策的原理,我們用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去作出比喻﹕
世上沒有最好的汽車,因為跑得快的車,一定坐得不舒服,也一定耗油,價錢也一定貴,豪華的房車,一定又長又大,停車泊位都不方便,至於省錢又省油的廉價車,當然不會很快,也不會很舒適了。因此,汽車是沒有最好的,一樣的好,必然付出另一樣的犧牲。可是,汽車卻有不好的﹕又貴、又不舒服、又慢、又難以操控,這種爛車,任何的一個笨蛋都能造得出來。這正如政府的政策,是沒有最好的,因為每一種政策,都會有受益人,也會有受害者,只在乎兩者的比例有多少,在總的計算方面,究竟是賺了,還是蝕了,如此而已。但是,政府的政策雖然沒有完美的,卻肯定有壞的,這就和汽車沒有最好的,但有最壞的,兩者的原理是相同的。
在曾蔭權時代的政策,市民居住在蝸居之中,民不聊生,但這個房屋政策究竟有沒有一點點的好處呢?答案是有的,就是它能夠有效的保護著社會的財富,因為香港人的最大財富,就是在房地產,只要房地產的價值能夠保得住,而且還有升值,香港人的財富總值就會增加了。而這個政策的代價,就是香港變成了全地球先進城市當中,人均居住面積最低的,有人住在籠屋之中,700萬名香港人都為十多個地產發展商打工,而中小企商人的利潤都流往了業主的口袋裏,除了曾蔭權本人、當時的高官們,還有(吃得飽到撐住還)不時發表意見表現出不滿的地產商之外,相信沒有人覺得這種政策是公義的。
到了今日的這個環境,如果我們要正視現實,便必須要接受「針無兩頭利」的房屋政策。在決定未來的房屋政策之前,我們必須撫心自問,以下的兩難困局﹕究竟我們喜歡擁有市值一千萬但只有五百呎的單位,還是擁有市值五百萬但卻有一千呎的單位?換言之,我們選擇的是錢,還是較為舒適的居住空間?以上兩者,是不可兼得的,而以上兩者,我們必須有所選擇,而無論是哪一個選擇,都將會令到大量的香港人受到了損失,製造出數量龐大的受害者。
當然,政府的政策不會走上極端,但是,正如前文所言,世上並沒有兩全其美的政策。所以,從實際上,我們只有兩個選擇﹕
1. 樓價大跌,但是市民的平均居住面積卻可大幅改善,希望在20年之後,能把人均居住面積增加三至四成,勉強追上北京、上海、東京等水平。注意的是,這三個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積是較低的,因為香港要追上新加坡、台灣等,已經是沒可能的了。就算是追上東京、北京、上海,也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對方在這20年間,也不是停著不走的。
2. 樓價平穩,或者是緩慢下跌,但如果以今日香港的供應量和人均居住面積,要想無痛苦地軟著陸,結果就是大部份的人都終生無望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現時住在籠屋的人,或許要過上十年以上,才能夠完全遷徙上樓,而中產階級窮上一生的努力,也不可能像其他的先進城市般,住進一千呎左右的房子,因為,這個居住標準,在其他城市的中產階級而言,是基本,在香港人的眼中而言,卻是豪宅。而這個荒謬的標準,在全世界所有正常人的眼中,都是荒謬,但是在曾蔭權和一眾高官,以及一眾地產發展商的眼中,卻是正常不過,而香港人經過了這些年的「被教育」,也已經給訓練到覺得這標準是很正常的了。換言之,樓價平穩的代價,是全港700萬人將會繼續活在狹窄的空間之中,終生都不能獲得有效的改善。如果要作比較,如果樓價是要軟著陸,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將會和東京、上海、北京等城市越拉越遠。
以上的分析,雖然是殘酷,卻是事實。如果要作出一個簡單的分析計算﹕香港有260萬個住宅單位,其中110多萬個是公營房屋,140多萬個是私人住宅。單單以私人單位計,正如前文所述,每年新建兩萬個單位,已經是8年新高了,但這是只是每年增加了1.4%而已,這還不算人口增加的數字,和因而新增的需求。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們要增加人均居住面積20%,再減去人口增加數字,每年至少要新建5萬個私樓單位,才能夠在十年之內,達到區區兩成的人均居住面積增長,但對於樓價而言,將會是崩潰式的災難。
我們也許是這個社會之中,唯一如此清醒,提出這個分析、這堆數字、這些計算的人。香港人究竟要走一條怎樣的路,只能由自己去決定,但我們只能夠說一句,無論走那一條路,都將會是十分痛苦的。

2013年4月16日

樓市周期敵不過生命周期

大家都知道,我是樓價周期論的支持者,認為樓價是由周期性的升跌所決定,這正如天氣是由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所影響,其中的道理是一樣的。
然而,不管樓價的周期升跌,如果長期持有優質物業,一定可以跑贏其他的投資。我最喜歡舉的例子,是在一九九六年,股壇大俠香植球以五億四千萬元,出售了他的著名豪宅,就是位於山頂的創世紀,其總面積超過五萬平方呎,是當時全世界最昂貴的物業。當時購買了創世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黃坤。
黃坤是個奇人,他少年時偷渡來港,十年間當上了五星級酒店行政總廚,後來炒樓發達,全盛時期他的上市公司「明珠興業」的市值高達三百億元,同時擁有全港兩幢最貴的豪宅:創世紀和天比高。
後者是從和田一夫的手上買入,和田一夫以破產收場,而和田一夫的上手則是滙豐銀行,住着其大班沈弼。而這時,正是滙豐銀行的最低潮時期,未幾沈弼黯然下台,由蒲偉士接任主席。
由此可見,天比高這幢豪宅是多麼的邪門,是一間名副其實的「劏豬櫈」。黃坤買進了之後,本擬拆成五間豪宅,分拆出售,誰知九七金融風暴一來,打垮了他的公司,而天比高這間豪宅,則出售給了著名紅星周星馳。
周星馳是我的偶像,但我不認識他。他也是同黃坤一樣,把房子分拆成為五間,至於這種做法,可否破掉了天比高的邪門風水,則不得而知了。不過,他搬進去了之後,財是大發特發,但卻同交往多年的女友于文鳳分手,如果是應了「孤獨」,也可能會消去了「破財」的災劫。
說回創世紀,黃坤堅持這是優質投資,不肯出售,有人出價二億五千萬元,他也不肯。結果是給東亞銀行以二億三千萬元的更低價錢,強迫以銀主盤,出售給內地地產大亨、世茂房地產的許榮茂。
現在這幢創世紀,主要的大宅不算,單單是旁邊新建的兩座小樓,每一幢的價值估計是六億元至八億元之間,超過了黃坤購入整個創世紀的價錢。
這證明了,黃坤的眼光是多麼的精明。整個故事,從天比高的分拆成五間,到創世紀的創出天價,都在他的估計之內、意料之中。可是,人算不如樓價的周期,當他度不過樓價下跌六年的難關,便惟有黯然出售,只能由別人去享受他種下的果實了。
如果當年的香植球不肯出售,繼續持有創世紀,理論上,他就可以賺到了這個龐大的升值了。但說到底,這也沒有用。因為香大俠在二○○三年,已經俠駕歸西了,就算賺到了一百億元,也沒法子去花用了,倒不如先收下了這五億四千萬,大花一番,也不浪費了人生的最後一段路程。我認識的一位名牌店女售貨員,說他買衣服,一買便是數十萬元,我認識的一位股壇老前輩,說蒙他多番請客,吃一頓都三五七萬元,真的是不枉此生也。
由此可見,任何的樓價周期,都抵不住人生的生命周期,而我們的所有投資,最大的參考值,也應該是自己的生命周期。正如李司棋所說的﹕「人在天堂,錢在銀行」,是人生的最大浪費。
說到黃坤,想起日前在萬豪酒店的大堂碰到了他,他雖有官司煩惱,可是身形依然挺拔,笑容滿面,聲如洪鐘,想起這些年來,他對我着實不錯,常常輸錢給我,真的是的起心肝,約他出來,吹水吹個痛快!

2013年4月15日

為甚麼李柱銘會提出「底線方案」?

日前,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接受報章訪問,提出了他本人對於普選行政長官的最底線方案,內容是可以沿用現時的1,200人選舉委員會,並且把提名人數最多的5位,作為候選人。
        這個建議一出,引起了政界的嘩然。由於李柱銘以「民主教父」的身份之尊,在民主派的地位崇高,卻居然說出如此的一個温和方案,實在大出所有人的意表。也是由於這個方案實在太過温和,連民建聯主席譚耀宗也不表示反對,而是認為「務實」。反過來說,這方案卻引起了民主派的軒然大波,在前天晚上,由民主派的27位立法會議員組成的真普選聯盟,一致表示不同意李柱銘方案。
        對此,李柱銘的反應是,承認自己鹵莽,並且承認是「老貓燒鬚」,決定收回這個方案,並且自嘲說﹕「希望隻貓越來越老的時候,就唔好燒咁多鬚。」
        對於以上一系列的故事,我們一共有3個問題﹕
        1. 這個方案從何而來?
        2. 李柱銘在當日為何提出這個方案?
        3. 為甚麼他要馬上撒回這方案?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們並不相信這是李柱銘一人的腦中思考,就此不假思索地提出來。要知道,李柱銘是一個政壇老手,背景更加是一個資深大律師,就是再不懂政治,就是再是鹵莽,也決不可能糊塗到這個地步。
        換言之,這個方案,一定是他和一些盟友、黨友,共同商議出來的。但是,毫無疑問,正如李柱銘在發表時所強調的,這是一條底線,是民主派最後接受的一條底線,過了這條線,民主派便絕對不可能接受了。
        第二個問題,是最困難的一條,就是為甚麼他要把這一條預先商議好了的底線,公開出來。
        這得牽涉到中央政府對於「佔領中環」的態度,出乎想像地強硬,而這個行動的運作過程,也並不如想像般順利。在這個情況之下,民主派必須評估,「佔領中環」繼續走下去時,各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作出了種種不同的沙盤推演。
        我們相信,李柱銘提出這個方案的目的,是投石問路﹕看看這條底線,市民能不能夠接受?一定要知道了這個答案,民主派的路,才能夠繼續走下去。
        然而,這一招投石問路,在出現的時機之上,實在太差。因為投石問路,必須是在深夜,才去投、才去試,如果是在中午去問,那就不用問,去投石者,已給抓了起來了。這即是說,今日的「佔領中環」正在搞得如火如荼,怎能夠一下子就把底線露了出來呢?
        可以想像的,民主派對於「佔領中環」,最少有兩條底線,一條是佔領成功了,所能接受的最低條件,另外一條,則是佔領不成功,所能接受的最低條件。我們相信,李柱銘所提出的,是後者。
        問題是在於﹕當佔領行動還未知是成是敗,又怎能把假設失敗之後的底線拿出來,給對方知道呢?李柱銘的這一條投石問路之計,顯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至於第三個問題,答案就是﹕當大伙兒的士氣如虹,一心爭取普選時,「民主教父」拋出的這個令人洩氣的方案,自然不可能讓人接受。到了這個地步,就算是最温和、最想談判的民主派議員,也不可能支持這個方案,因為這是政治自殺式的行為。
        然而,因為這個方案,令到「佔領中環」的進程小受打擊,不在話下。但是這也令到本來的「底線方案」變成了不可能,就是「佔領」失敗了,也不可能。換言之,李柱銘早熟地把底線提出來,變相是把底線宰殺了。

2013年4月11日

拯救了英國、放棄了香港的鐵娘子

大英帝國曾是世界歷史上領土最大的帝國,比蒙古帝國的全盛時期還要大上少許,全盛時期在十九世紀,因為在整個地球都有領土,所以號稱「日不落帝國」。到了二十世紀,它已經開始有了盛極而衰的跡象,在軍事力量方面,給德國超越了,在經濟力量方面,給美國超越了,就是在科研方面的成就,也比不上德國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在戰時受創太深,帝國實力已經在走下坡了,打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整個英國變成了頹垣敗瓦,殖民地紛紛獨立,帝國分崩離析,在工黨的長期執政之下,經濟停滯不前,在內則有愛爾蘭共和軍的恐怖活動,英國人在又窮生活又不安全在國際間又沒面子的低潮之時,在1979年,戴卓爾夫人就是在這個危急存亡之秋,登上了英國首相的寶座,負責收拾英國這團爛攤子的大任。
在她出任英國首相的11年間,以霹靂手段,把垂危的英國挽救於危難之中,是把整個西方世界從左傾主義拉回了保守主義的第一人,美國的朗奴列根還在她的後面。而她所使用的霹靂手段,說穿了,十分簡單,就是走回十九世紀所流行的鐵腕政策,再加上自由經濟,如此而已。
她把國有企業私有化,提倡自由經濟,鎮壓工會,結果經濟回復高速增長,強力鎮壓愛爾蘭共和軍,為國內帶回來了穩定,為了保衛福克蘭群島的主權,她不惜和阿根廷一戰,終於為大英帝國帶來了一次勝仗,挽回了帝國不停解體的頹勢。她的鐵腕政策,為她帶來了「鐵娘子」的稱號。
就是她,把衰敗了的大英帝國,挽狂瀾於既倒,回復到了正軌。而英國今日的繁盛局面,實在是奠基於她執政的11 年,設使英國無有卿,不知當有幾年衰退,幾多裂土。
然而,她的鐵腕,也並不是戰無不勝。在1982年,她訪問中國,啟動了中英談判,本來一心以主權換取香港的治權,再管治香港數十年。誰知,她遇上的是比鐵娘子還要強硬,經歷過無數次軍事戰爭和政治戰爭,在生死之間徘徊過無數次的共產黨強人鄧小平。鄧小平的意志比鋼鐵還要強硬,一開始就在鐵娘子的面前吐痰,殺她的威風,根據前立立局議員李鵬飛的憶述,鄧小平很「惡」,「對她的禮貌都有問題」。
客觀的事實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國初期,並沒有西方的邦交國,英國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但是到了1982年,大部份的西方國家已經和中國建交了,法國和中國更是大使級的關係,中國已和美國明通款曲,中美建交是遲早的事,而聯合國也已把香港從殖民地的名單中剔除,在政治上,中國要收回香港,所有障礙都已清除,唯一的擔心,只是經濟利益而已。但是,在政治掛帥的共產黨人的眼中,經濟利益卻從來不在考慮之列。
鄧小平和戴卓爾夫人的歷史性會面之後,結果就是戴卓爾夫人給鄧嚇得心神恍惚,在人民大會堂的前面跌了一跤,這是當年香港人永遠難忘的一個場面。然後,在中國人軟硬都不吃的談判局勢之下,英國被迫在1997年,把香港交回給中國。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見到,無論是誰去當政治家,始終脫離不了政治現實的巢臼。
以鐵娘子的強硬,對鄧小平也沒有法子,原因很簡單,阿根廷軍力弱而中國的軍力強,戴卓爾夫人敢於同阿根廷開戰,卻萬萬不敢同戰勝過美國(在韓戰,先勝而後和)、印度(在藏南) 、蘇聯(在珍寶島)的中國開戰。因此,到了最後,鐵娘子也得軟化,舉手投降。
戴卓爾夫人在執政11年,戰無不勝,就只輸過了兩次,第一次是國外,裁在鄧小平的手裏,第二次是內鬥,在1990年,在保守黨魁的選舉中敗戰,被迫辭職首相之位。
在民調,戴卓爾夫人被選為二戰以後最偉大的首相,對於她的逝世,英國的現任首相卡梅倫的的說法是,英國失去一位「偉大的領袖、偉大的首相與偉大的英國人」,因為她「不僅領導了英國,更拯救了英國」。然而,在戴卓爾夫人死後,仍然有大量工會分子開心得要慶祝。這可以見得,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階級利益是遠比國家利益更為重要的。

2013年4月8日

朝鮮隨時愚蠢攻擊,美國身痕又圖戰爭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一邊在向美國和韓國「進入戰爭狀態」,另一邊則加強對他本人的保安戒備,究竟後者有沒有這個需要呢?不消說的,美國的中央情報局的往績並不佳,但是親手行刺他國元首,這個情況卻是沒有發生過,頂多就是在1963年,支持過政變者去刺殺南越的第一任總統吳廷琰,卻並沒有親自動過手,事實上,在草木皆兵的朝鮮國境,美國政府要去搞策劃暗殺行動,根本沒有這個能力。
故此,金正恩的如臨大敵,要不就是因為他太過膽小,作出不必要的保護,要不,就是因為他要防備國內的政敵所暗殺。當然了,在朝鮮這個變相帝制的獨裁國家,就算是金正恩萬一駕崩了,能夠坐上他的寶座的,也只會是他的兄弟,金正日的另一個兒子。
我們先前已經分析過,朝鮮一旦對美韓開戰,後果就是自取滅亡,所以朝鮮半島的局勢雖然緊張,但金正恩必然不會其笨至此,而美國也從來不會先發制人,所以以今日的局勢去判斷,真打起來的機會並不大。
然而,朝鮮半島是不是真的安全呢?當我們翻看美國對外的戰爭史時,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美國每逢對外戰爭,總是有一個敵國不智地,甚至是不自量力地,先作挑釁,而且還是作出愚蠢的挑釁,美國才會自出自衛反擊。
首先是在1898年,美國停在哈瓦那港的巡洋艦緬因號發生爆炸,美國指稱是西班牙的襲擊,故此爆發了美西戰爭,西班牙戰敗,從此撒出了它在美洲的霸權,甚至連菲律賓也失去了。奇怪的是,這一次的爆炸事件,只有兩名軍官在緬因號上,其餘死的264人,全是士兵。
1917年,美國是因為德國的潛水艇戰爭,波及了它的商船,忍無可忍,所以才憤而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時歐洲諸國已打至末期,傷亡慘重,美國一加入,輕易取勝了,而它也一躍從經濟大國,而成為軍事大國了。
1945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因而引起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了。而另一則廣為人知的事實,就是當時的日本錯判了美軍的主力是在珍港,但美軍的航空母艦不在,炸掉的飛機庫是空的,飛機都停泊在小機場……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成為了半個世界的領導人。
1950年,美國宣佈它的軍事保護範圍,到日本為止。這令到金日成以為美國無心保護韓國,於是作出了一系列的挑釁動成,美國也沒有反應。結果金日成決定南下,統一朝鮮半島。結果美國派了名將麥克阿瑟從日本出擊,美軍在仁川登陸,一舉擊潰了朝鮮軍隊,如果不是得到了中國的志願軍去參戰,朝鮮半島已給美國統一了。
1990年,伊拉克的薩達姆詢問過美國人使,試探假如它入侵科威特,美國的反應將會如何。美國大使沒有表示反對,結果是人所共知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國一戰「打殘」了伊拉克,而在聯合國禁飛區的庫爾德進一步獲得了自治,今日已經成為了整個伊拉克國境之內,最為繁榮的地區。
2001年,著名的「九一一事件」,美國報復性入侵了阿富汗,摧毀了「基地」組織的基地。在這事件之前,中情局曾經收到過情報,預知了此事,但卻並沒有重視這項情報,作出反應,所以才會發生這項慘劇。
2003年,因為伊拉克不肯承認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結果美國入侵並且佔領了伊拉克,殺了薩達姆。但後來發現了,伊拉克並沒有大殺傷力武器,不過人已死,國已佔,庫爾德自治區也遲早獨立,成為了美國在中東地區,除以色列外的第二個堅實盟友。
如果從以上的往績去看,朝鮮突然發生一次愚蠢到了極點的攻擊,令到美國必須反擊,也是毫不出奇的事。畢竟,距離美國的上一次開戰,已經是10年前的事了,按照往績,不出幾年,美國又會再打一場仗,今日它的蠢蠢欲動,已有「身痕」的跡象,也是昭昭可見的。

2013年4月2日

的士司機的思維

我有一個聰明絕頂的肥仔朋友,叫「邱忠航」。有一天,他告訴我一個非常有內涵的故事。
話說有一天,他截的士,從香港到佐敦去。大家知道,這一段路要經過紅磡隧道,非常塞車,的士司機都不願去,上車之後,通常都是黑口黑臉,像剛殺死了其父母。但是這一次,邱先生遇上了一個的士司機,非但十分樂意,而且還健談地與邱生聊天。
「其他司機的思維方式,是的士司機的思維,不願意吃『豬頭骨』,到塞車的地方去,以免自己吃虧。」該名司機滔滔不絕:「但我是商人出身,不過後來生意失敗,才會去開的士。我用的是商人思維,買粒花生都是客人,都要給予最好的服務。再說,說不定過了九龍,還可以接載一個闊氣的客人回港呢!」
邱忠航在事後的說法是:「這位司機的說話,真的是充滿了哲理呢!」
我在我的股票課程中,常常對學生說,不要把自己困在本身的社會經濟身份中,如果你是打工仔,應該想像自己是老闆,用老闆思維去想,用老闆思維去做,才會成功。同樣道理,如果要炒股票成功,便不能用散戶思維去想,而是要跳出自己的框框,跳高一層,炒股技術才會進步。
因此,那些輸了錢之後,怨恨「無良莊家」的散戶,在股票上的知識,是很難有成就的。我炒股票輸了,只會不停的檢討自己,自認技不如人,才會勉勵自己,不停的去求進步。
在股票的世界,以我的說法,一共分為buyer's side和seller's side兩種,如果譯為「買方」和「賣方」,不大貼切,但為了行文方便,也姑且如此用了。我們作為散戶,是「買方」,而作為印刷股票的莊家,就是賣方。我在課堂既會教授買方的知識,如分析工具,又如炒賣技巧,亦會教授賣方的知識,如基本財技,總之就是所有靠着印股票來賺錢的方法。
換言之,如果股票要炒得高明,就必須要懂得印股票的技巧,這就是把自己的思維跳高一個層次,從買方跳到賣方去,想一想:「如果我是對方,我會用甚麼毒招,來騙散戶的錢呢?」又或者是:「莊家為甚麼會這樣做呢?他想用甚麼毒招來騙我的錢呢?」這樣的思維,想得多了,股票的功力自會大大的提高,自然也會輸少贏多了。
說回的士業,我認識賺錢最多的一位的士司機,原來是個銀行經理,月入幾萬,還在低價買了一個單位,問題在於,他多次加按了樓宇,來供個人花用。在2003年左右,他失業兼破產,開起的士來。
每天他在收工回家後,便去研究社會資料,各種交通工具的班次,那裏有大型的群眾活動,統統都掌握了,明天才去開工。這樣子,他便可以趨吉避凶,預先知道哪裏有最多的載客機會了。而一般來說,他的收入是普通的士司機的一倍半。
至於那些「三人五車」走機場,又或者是有着一堆熟客,面前五、六個手機者,都已經是大家所熟悉的經營模式了。
簡單點說,我們的思維是要比自己的身份跳高一層,才會有進步。

2013年4月1日

《梁振英出任行政長官的前因後果 中國共產黨收回香港的70年大戰略 (1977-2047)》─ 治港行政長官的五大條件

有一個傳說,英國的愛德華一世在1301年征服了威爾斯,為了令到威爾斯人甘心被管治,他答應了當地的人把這地方歸由一位在威爾斯出生,生下來的第一句話說威爾斯語的人,去作為威爾斯的領袖。結果呢?他把懷孕的妻子接到了威爾斯,當兒子出生後,便把「威爾斯親王」這個名號送給了兒子。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不少人提出過疑問。但是,這故事至少證明了兩件事:第一,由當地人去自治,是古以有之的慣常做法。第二,如果當政者可以「出千」,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去出,不會客氣。
鄧小平不一定聽過威爾斯親王的故事,但他一定知道其中的大原則。所以,當他決定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大方向之後,第一件事要做的大事,究竟是甚麼呢?
答案呼之欲出,就是馬上要找出一個在未來可以治港的「港人」出來。
因此,在那個時候,當務之急就是培養一位可以信心的、可以在未來負責治港的港人。
這位港人,或者很可能是未來的行政長官,需要具備甚麼特點呢?當然,在今日的社會,已經不再是父子相承的帝制,再來玩「落地孩兒」這一招,是行不通的。我的看法,這個未來行政長官的選擇,是根據著以下的5個條件︰
1. 他不能是傳統左派,否則會令香港人起了疑心和戒心,所以,曾鈺成並不適合。
2. 他必須有很強的「偽裝」,例如說,留學外國的背景,在外國公司工作,這會令到香港人對他失去了戒心。
3. 他必須很年輕,因為距離收回香港,還有十多年,而他不一定會當上第一屆的行政長官(這一點,下文會再述)。那即是說,他很可能在二十多年之後,才能「身登大寶」,如果太老,便不能等了。
4.這個人必須很有能力,不單有能力,而且還要香港人相信他有這個能力。所以,他不可能是二打六、茄喱啡,而必須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之中,有著公認的地位,而且是白手興家,而非藉著祖蔭,才能令人信服他的能力。
現在討論梁振英本人的條件。
1. 梁振英的父親是駐守港督府的警察,他唸警察小學、英皇書院,香港工專,是完全的香港人,沒有左派的背景。
2. 他在英國留學,在英資公司仲量行工作。
3. 他生於1954年,在1979年,才25歲,在簽署《中英聯合聲明》時,才30歲,論年齡,正是青春年少,風華正茂。
曾經在英國留學,在英資的的梁振英,切合了以上的3大條件。
至於有能力這一點,既要年輕,又要白手興家,向公眾證明自己有能力,這實在不容易。如果在商界去找這種人,也是可以找得到的,因為在商界,不用看年資,白手興家比較容易。可是,「商人入黨」的政策,是在2001年,江澤民執掌共產黨時,才正式落實的,在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共產黨人還不可能接受商人去作為直接管治的幹部。當撇除了商界之後,專業人士是唯一的選擇。
問題在於,如果梁振英還是在仲量行工作的一個小職員,他在社會上便沒有威望,香港人也不會相信他擁有這個能力,去管治香港。然而,要無中生有地,把梁振英捧上高位,令到香港人相信,他是一個青年才俊,也並非完全不可能的事,因為這是金錢能夠解決的,而所牽涉到的,正如前文的計算,只要數千萬元,就可以辦到了,而這數千萬元,也不是白白的花了出去,而是購買了仲量行的專務服務。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捧出一個梁振英,並不需要任何的現金成本,這自然也是完全不貴的事。
共產黨把梁振英捧上了高位,是施恩於他。然而,接受了共產黨的恩惠,卻反而令到它更加相信這個人,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你欠了共產黨的人情,就會更加忠心於共產黨,共產黨人的邏輯就是這樣,而下文將會說到的董建華,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
我在這一段開始時,說的是一共有5大條件,但在前文,只說了4項。因為第5項比較複雜,牽涉甚廣,所以要另作討論。
這個第5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人必須是根正苗紅的左派,中共才能放心,把香港交到他的手上。反過來說,如果這個人,只是一個外圍的人,一個普通的香港人,共產黨能不能放心把香港,放在一個港人的手上呢?這正如當年的愛德華一世,如果不是把親生子放在威爾斯,他會不會讓一個威爾斯人去統治威爾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