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7日

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

李天命說,要想辯論有成,最重要是好記性,記得對方很久前說過的話,別要讓他顧左右而言他,逃避了原先輸了的話題。
我在接連的兩篇文章之中,說及了兩個「第一點」,然後因為沒有篇幅,第二點就變成沒有了。所以在今日,我很好記性地,把前述的兩個「第二點」記錄下來,免得被人嘲笑我爛尾。
第一個是談及人民幣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大幅貶值的惡果,第一點是通貨膨脹,第二點究竟是甚麼呢?
答案就是外資駐足,國家收不到外匯。這是因為外資怕進來投資之後,貨幣急速貶值,未在生意上賺錢,先虧掉了匯價,蝕了頭注。
於是,這才有朱鎔基在1993年的把人民幣大幅貶值三成多,把貶值一步到位。既然貨幣的跌勢穩定下來,那麼,外資就不怕進來中國了。
第二個是說到人民幣的大貶值的啟示,第一點是當時中國選擇了史上最好的貶值時機,因為當時全世界的經濟都好,情況與今日的日本恰恰相反,日本的是最壞的時機,因為全世界的經濟都差。那麼,第二點的啟示呢?
第二點的啟示是,今天的中國人猛說美國在打貨幣戰爭,但是,其實中國也是貨幣戰爭的高手,正是因為它從八十年代大打貨幣戰爭,用貨幣戰爭來支持貿易戰爭,打到東亞諸國都垮下來了,才會導致亞洲金融風暴,中國才得以雄霸了世界製造大國的地位。
最絕的是,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日本不但撤資,而且日圓還在貶值,令到東亞諸國的人民百上加斤,正正是以鄰為壑,對於這個曾經侵略過他們的日本,當然更加是痛恨萬分。
至於中國呢?
哈哈,在1998年,中國大義凜然地宣布了﹕「中國將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立場,承擔穩定亞洲金融環境的歷史責任。」
在絕大部分的國家,今天宣布了貨幣不貶值,明天反口,是常常發生的事。所以,大家都認為,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是假話,大話,空話。誰知,人民幣居然真的不去貶值,從1998年至2003年,是人民幣最穩定的日子,總是徘徊在1美元兌8.277至8.279之間。這也是我最常去內地遊玩的日子,真開心!
實則上,這只是因為人民幣在先前的十多年已經貶夠了,所以也不用再貶下去了,可以大做好人了!所以,國家玩貨幣戰,最重要的,就是高瞻遠矚,早人家幾年出手,才能成為大贏家! 

2013年6月26日

1.5人仔兌1美元的日子

周一說過,人民幣的匯率問題,其實,如果翻查人民幣的歷史,將會發現,今日很多有關人民幣的立論基礎,都是站不住腳的。
在1948年12月1日,人民銀行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幣,那時採用的是浮動匯率制,到了1949年,大約是1美元兌2.3元人民幣。
到了1953年,中國採用了固定匯率制,兌美元固定在1:2.46。這固定匯率掛鈎一直維持到1973年,然後,人民幣改用了匯率計算方式,用一籃子貨幣的加權方法去計算,然後一直升值,在1980年,美元兌人民幣是1.5。
大家沒有看錯,美元兌人民幣是1:1.5,人民幣的確是有過如此風光的日子,很多人都不相信吧?不過,在這個時候,中國和其他國家並沒有甚麼貿易,所以這匯率也沒有多大的價值。
中國在1980年開始改革開放,那時的匯率是1.498。
由1981年開始,人民幣有三個匯率,一個是官方價格,一個是用來計算貿易的匯率,當然是平過官方價格的,以上兩個,都是合法的價格,而第三個呢,則是黑市價,當然是不合法的了。
跟著的十多年,中國的經濟一日千里地發展,但是,人民幣卻像吃了瀉藥般,不停的下跌,從1981年的1.705的下跌,翌年是1.893,跟著是1.976、2.32、2.937、3.453、3.722,3.722、3.765、4.783、5.323、5.516,在1993年,是5.762。
到了這個地步,大家可以明白,當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不敗之謎吧?在別的國家,通常是經濟一邊發展,幣值一邊上升,這當然也包括了當年的日本在內。但是,只有中國,才會把經濟和貿易掉頭走。
當然了,貨幣的大幅貶值,可以暢旺了出口,有利於經濟。但是,在另一方面,也有兩個惡果。
第一個惡果,就是出現通貨膨脹,這是貨幣貶值的必然後果。
我記得,在1998年,「英發國際」(439)的創辦人馮廣發同我在東莞吃飯聊天時,回想起這一段的「好日子」:「十年前的員工薪水是三百元,十年後的員工薪水也是三百元,不過前者是人民幣,後者是港幣。」
為甚麼一邊通脹,員工的薪水卻可以十年不變呢?馮先生也許只知答案,不知原因,但我卻明白:這是因內地有源源不絕的大量勞動力去供應,導致薪水停頓不前。   

樓價會跌九成?

雷鼎鳴教授是我很佩服的學者,我的文章之中,常常有參考他的研究結果。我們也有同樣的愛好,就是研讀歷史和武俠小說。
近來,雷教授有一個說法:如果本土派走向另一極端,排斥內地一切、切斷與內地聯繫,便會導致本港經濟崩潰,樓價將會暴跌九成。
這個說法引來了極大的爭議,一是人們質疑「樓價跌九成」的計算何所其本,二是「切斷內地聯繫」只是極端本土派的意見,大部份的本土派只想有限度地隔離,而不是要一刀切。
我只是想從投資的角度去看這件事:究竟樓價有沒有可能跌九成呢?
以我的投資知識,樓價是不可能跌九成的。以金融風暴之後的暴跌為例子,印尼地產的跌幅是49.9%,菲律賓跌了53%,香港是59%,遠遠不到九成之數。
為甚麼樓價不可能跌去九成呢?這個原因,可以參考金融風暴後的泰國和馬來西亞,這兩者的樓價跌幅都是19%。為甚麼會跌得這麼少呢?皆因其貨幣分別跌去了40.2%和39%,如果把貨幣貶值也計了上去,也是差不多跌去五成了。

滙率崩潰 樓價反向上

簡單點說,如果香港和內地切斷聯繫,甚至是中美大戰,天塌了下來,樓價也不可能跌去九成,因為,聯繫滙率會守不住,貨幣會先完蛋了。
照我的估計,如果香港和內地切斷聯繫,樓價當然會跌掉五成以上,但是,聯繫滙率也會崩潰,到時,樓價應該是會倒升上去的。
另外,我的新書被各大書局所禁售,這不過是一本客觀講述歷史的歷史書啫,可能有人認為它的殺傷力太大吧。如果大家想幫助本人,衝破言論自由的封鎖,請在網上訂購此書,網址是http://www.382now.com,謝謝大家。

有借有還才是上等之人

在上星期,我引用了哥哥說過的一句話:「不知怎的,我見過很多人遇上過財困,積極面對債務和債主的,通常很快便能翻身。而着草逃避現實的,則十居其十,一沉不起。」
為甚麼會有這種情況的出現呢?那天我和冼國林在福臨門吃午飯,說起了這個問題,我給予的答案是:「正是因為你欠下了債務,債主要令你快點還錢,所以,每當有商機出現時,第一個就會找你。反正,你賺了的錢,最終也是給了債主,債主當然是樂於幫忙了。」
事實上,我曾經在書中(因為寫得太多書,已忘記了是那一本了。)說過一個故事:一個朋友把其上市公司,按了給金主,這公司有一塊(在當時)價值數千萬元的物業,在2003年時,大家的環境都不好,這位朋友也出現了還款困難的困境。
這金主在商界是出名的手段狠辣,但是,卻並沒有乘人之危,趁債仔不還錢,便吃掉了他的公司。然後,到了2004年,市況好轉了,朋友把物業沽掉,套了現,渡過了難關。到了今日,又彈起來,沒有十億,都有八億了。
有一天,我碰到這位金主,直接問他(其實我同這位金主都幾熟):「如果你在當日,吃掉他的公司,可以賺到幾千萬(當時的殼價不值錢),為甚麼你不這樣做呢?」
金主回答:「吃掉他的公司,是一次性的生意。這十幾年來,我年年收他二十幾厘息,他去搏命,我在後面收錢,等於是有一個人幫我打工,何樂而不為呢!」
關於欠債還錢,最有名的一個人,是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
陳嘉庚是新加坡華僑,父親是做生意的,但因經營不善,欠債二十多萬元,公司倒閉了。後來陳嘉庚創業,有所小成,宣布「立志不計久暫,力能做到者,決代還清,以免遺憾也。」
結果,他在所有親友的反對之下,決定清還父親的舊債。他用了很多的時間,找到了父親的所有債主,在幾年之內,把債務一一都清還了。
他還清了父親的債務之後,整個南洋知道他的道德和信譽,大家都很樂意和他做生意,也很樂意給他信用,結果不出幾年,他便從小商人變成了巨富。
年輕的一輩很可能不知道陳嘉庚是誰。他是愛國華僑,把龐大的財富都捐給了國家,從辛亥革命,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無不出錢出力,廈門大學和集美大學的師生都尊稱他為「校主」,毛澤東說他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後來當上了國家副主席。
有一段時間,我欠了向華勝一百多萬元,沒有還錢。過了幾年後,我捧了現金,還錢給他。他很驚訝地說:「欠我錢的人有很多,但還錢的人,你還是第一個!」
事後,他對每一個朋友,都極力推崇我的信譽,為我帶來了不少面子。他也對我說過:「你有甚麼需要幫忙的,儘管說吧。」然而,這一張支票,我一直沒有兌現。
以上的故事,教導了我們,不欠債固然是好,但是有借有還,才更加是上等之人,比完全不借錢更加能夠建立自己的信譽。

2013年6月24日

人民幣大貶值的日子

在1993年,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把人民幣一次又一次的大手貶值,目的就是要把人民幣的官方匯價和計算貿易的價格統一起來,稱為「人民幣併軌」。在這一年之間,人民幣的貶值有多嚴重呢?
人民幣在1993年,匯率是1美元兌5.762元人民幣,到了1994年,它與美元非正式地掛鈎,匯率是8.27元至8.28元。
人民幣雖併軌,但以上的,是官方匯價,還有一個黑市匯價,大約是官方匯價的1:1.2左右。相信在當年北上過的,今日已是中年的香港人,都記得那時的人民幣是多麼的「好使」,去內地遊玩,是多麼的成本低、效益高。這一刻,就是中國崛起的最關鍵點。
當時,東亞的經濟發展十分蓬勃,日本雖開始下跌,但由於先前幾十年升得太多,大家仍然認為這只是大漲小回的調整期。
另一方面,台灣、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及印尼等國,都因製造業和出口而經濟起飛,大家在好景的時候,都不為意中國的「靜靜起革命」。
結果就是,中國藉著一連串的人民幣貶值,搶走了東亞諸國的製造業和出口生意,在幾年間,迅速掏空了他國的實質經濟。東亞諸國的工業給掏空了,手上的,是這些年來,辛辛苦苦賺回來的錢。
然後,這就應了我在《炒股密碼》所說的:生意淡薄,不如賭博。當一個人,或一個國家的生意不景,但手上還有現金時,就會把資金投進資本市場,大賭特賭,結果就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各國輸光輸淨,其中輸得最慘的,就是印尼,相信大家都記憶猶新了。
以上的故事,是為了證明兩件事:
第一,當年人民幣貶值來增強競爭力,所捕捉到的時機是全世界的經濟最好景時,大家都在開心著,沒有人為意人民幣情況。
再說,中國在當時,是政治大國,但只是經濟小國,大家也不介意它的貨幣。所以,當年的中國在打這一場貨幣戰爭,也只是一場沒有人關心的邊境小戰爭。
但是今日,日本要想貶值日圓,是全世界都在倒霉的時間,而且今日的日本,仍是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在地球經濟上,舉足輕重。
日圓在世界貨幣上,仍是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第三號貨幣,如果日圓要貶值,全世界都會同他「搏命」,大家一定會爭相貶值,去作惡性競爭。所以,日圓要想貶值,根本就沒有作用。

2013年6月22日

羅兆輝的啟示

我不認識羅兆輝。我出道時,他已經不在商場上活躍了,雖然,我也曾經買過仍然在他當主席的「金匡企業」(286),還贏過錢。
不過,倒有不少人說過我像羅兆輝。但我還有一點點的自知之明,就是羅兆輝比我的能力強得多,錢也多得多,我實在比不上他。然而,說我像羅兆輝的人,多半說的是英語文法上的「future tense」,指的是預測我的未來下場,將會像羅兆輝一樣。
對於這種預測,我只能回答一句老話:「Que serasera。」未來的事,誰知道呢?
對於羅兆輝的生平,我常常用來警惕自己,也會同別人分說,以作為鑑。我指的不是他的前半生的輝煌和荒唐事迹,而是他最後幾年的故事。
當羅兆輝在生意失敗,燒炭自殺不遂之後,便避走澳門。這是由於他有恩於某澳門大亨,所以大亨給他一間免費房間,並且每日發放一千元泥碼,讓他有住的,也有錢花用,算是回報吧。
跟着羅兆輝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呢?是狂嫖爛賭,不知何日何夜,過的是自毀的生活。
或者我們應該問一句,假如他不自毀,而是努力在澳門經營,又會怎樣呢?
答案很簡單:在2004年之後,在澳門這種畸形的繁榮,做叠碼、找老闆、炒地產,豬兜都發達啦!以羅兆輝的能力、人脈,對於賭場和地產的深厚知識,我問過很多他的朋友,都說,如果在當時,羅兆輝要賺回幾億元,簡直是易如反掌。
但是,他卻選擇了自毀,太可惜了。
話說在當年,羅兆輝還未起家時,到某位超級富豪的家,看中了一幅名畫,表示十分喜歡。(這個「喜歡」,當然大有拍馬屁的成分。)
結果呢?超級富豪說:「你喜歡,便賣給你吧。」
此畫作價數百萬元,當年的羅兆輝要「籌旗」才能買得起。但這一來,他便拍上了這位超級富豪的船,從此便由超級富豪打本支持,以後便一帆風順了。
在羅兆輝最倒楣的時候,超級富豪出手相助,向他買回了這幅畫。羅兆輝拿回了幾百萬,便去買樓,房子送給女友。誰知就在到律師樓付錢簽名的那一刻,羅暴斃而死。
由此可以見得:一,羅兆輝的為人真不錯,對女友有情有義。(他的朋友對他都是讚的多,可惜的多,沒有人罵他。)二,他的女友沒這個命,就沒這個命,房子到了口邊,都吃不下去。
在我們的這個世界,最重要的,不是錢,而是人。我的朋友張鴻豪情地說過:「我離婚,把所有的錢都給了老婆,都不要緊。只要我還在,我的人脈還在,錢是永遠不愁賺不到的。」
我的哥哥的說法是:「不知怎的,我見過很多人遇上過財困,積極面對債務和債主的,通常很快便能翻身。而着草逃避現實的,則十居其十,一沉不起。」
所以,我變成不變成羅兆輝,並不是最大的關鍵,關鍵在於,我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對嗎?

2013年6月20日

日本天皇的作用

Michael Joseph Mansfield(1903-2001)是美國的資深政治家,當過眾議員、參議員,後來,在1977年至1988年間,當了駐日本大使。
有一次,他對當時誓任外務大臣的安倍晉太郎,也即是安倍晉三的父親說:「我一直在思考日本經濟發展的秘訣。安倍先生,你怎樣看?」
安倍晉太郎說:「大概是因為日本人的勤勞吧?」
Michael Joseph Mansfield指著皇宮的方向說:「是天皇。」
不錯,日本天皇才是維繫整個日本的精神所在。
在公元1885年,日本開始實行內閣制,伊藤博文就是第一任的內閣總理大臣,也即是俗稱的「首相」。
由這一年開始,至2013年,安倍晉三當選,一共是128年,一共換了63名首相,平均是兩年換一個。
這其中,在位時間最長的,是桂太郎,當了日本的第11、第13、第15任的首相,一共當了2,886天。其實,在這段時間,他是和西園寺公望輪流當首相,從1901年至1913年,稱為「桂園時代」,這種輪流當首相的情況,也只會在日本出現。
吉田茂當過了5次首相,2,616天。以次數來說,是最多的。桂太郎是三次當首相加起來的時間最長,如果以連續當首相的時間去計,則是我日前說過的佐藤榮作,連任3次,在位2,798天。
雖然,內閣制的更替首相,速度通常是高於總統制的,但是如此頻繁的更迭,還可以輪流做、上台後又下台,而且還持續維持了一百多年,卻是絕無僅有,這應該是日本政制的一個特色了。
問題在於,為甚麼會有這個特色呢?
答案是:這是因為天皇制度。在日本,天皇高高在上,首相只是他的一隻棋子,所以可以隨來隨去,也不會影響政治結構,因為政府的延續性在天皇的身上。所以說,如果沒有了天皇,日本這個政治體系,是不可以運作的。
在戰後,裕仁天皇一直在暗中操盤,所以日本可以維持動力,但是,當裕仁天皇死後,繼任的明仁天皇卻完全不是那麼的一回事,日本自然也就好不起來了。
至於明仁天皇為何沒有作用,這又牽涉到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得要寫一本關於日本的書,才能分說得明白。
我可以保證,這一本書的內容,必定驚天動地,比《梁振英出任行政長官的前因後果:中國共產黨收回香港的70年大戰略》還要震撼十倍,不,一百倍,一千倍。 

2013年6月19日

不發牌給電盈?

「電訊盈科」(008)旗下的「香港電視娛樂」,是3個申請經營免費電視牌照的公司之一。但是,近來「電盈系」的公開言論頻頻,首先是報紙傳媒的報道和評論啦!
最奇怪的是,「電盈」竟然以「現時兩個免費電視台牌照及頻譜使用權將在2015年屆滿」為理由,支持政府在2015年,才一起處理有關頻譜分配,以及TVB和ATV的續牌,和批出新免費牌照的事宜。
吓,這豈不是「電盈」支持政府暫時別要發牌?王維基當然馬上表示反對,因為延遲發牌,對他的影響最大。問題在於,「電盈」為甚麼居然會支持政府延後決定發牌呢?
根據某位消息靈通人士同作者本人在福臨門吃午飯吹水時說,現時香港政府傾向於發牌給王維基,而「電盈」則沒份,所以「電盈」才會傾向於延遲發牌,以爭取多兩年的機會,去繼續遊說政府發牌。
那問題又來了:為甚麼政府忽然改變了主意,居然想發牌給王維基,不是說,王維基很可能傾向於民主派,又有傳言說,由於他和黎智英的關係很好,所以政府對於發牌給他,很是顧慮的嗎?
消息靈通人士的答案很妙:「因為兩者相對而言,政府更是害怕李澤楷。」
哦,我明白了,小超人大把錢,同西方勢力又熟,又有點傾向於民主派,所以政府對他十分忌憚。
一旦把免費電視牌照發了給他,這是一枚「大殺傷力武器」,如果這個免費電視台在言論方面,一旦失控,就會給政府很大的麻煩了。
我問:「那王維基呢?」
消息靈通人士說:「在政府的心目中,王維基始終是商人,而且不是很有錢,一定會在商言商,只消動之以利,不難打動他。」
我明白了,這叫做「兩害取其輕」,王維基的實力較弱,把牌照給了他,也沒有甚麼,小超人則太厲害了,不得不提防。
再加上,在今天,他的父親李嘉誠已經接近完全退休了,小超人除了「電盈」之外,主要資產都不在香港,如果要放手大幹,想怎樣做都成,香港政府根本制他不住,那又怎敢把這個免費牌照發給他呢?
所以嘛,在本專欄的第一篇,我不是已經開宗明義說了,在今日的香港,最重要的,就是政治,甚麼都是政治掛帥,如果不看通政治局勢,甚麼也分析不了。 

2013年6月17日

澄清人民幣的貶值

我在上星期四的專欄中,有這麼的一段:「其實,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貨幣持續性貶值,是人民幣。人民幣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即是1980年,匯率是,大家不要被這數字嚇怕了,是1:1.498元(1美元兌換)。它到了1990年,曾見1.4783元,到了1994年,貶到了1.8619元。」
編輯覺得數字不妥,便來電詢問,我的回答是:「我是查過了資料,數字是不會錯的。」結果呢?報紙出版後,我一看,竟然還是錯了。在這裏,我先向各位讀者道歉。錯在那裏呢?
數字,的確是沒有錯,但是標點符號卻錯了。那兩個小小的符號,不是小數點「.」,而是冒號「:」。換言之,人民幣匯率是從1980年的1.498,貶到了1990年的4.783,再貶至1994年的8.619元,這不是百分比級的貶值,而是倍數級的貶值,所以我才說:不要被這數字嚇怕了。
事實上,編輯顯然也被這個數字嚇怕了,所以才會被我的錯誤數字「騙」倒了。畢竟,這種貶值速度,是令人不敢置信的。尤其是,在一個經濟急速發展的國家,卻有如此快速的貶值,在我的記憶當中,只有宋朝時的中國,我指的是南宋時期的中國,才曾經試過。
我也許是全香港寫最多專欄的人,但是我企圖在每一個不同的專欄,都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有的比較lifestyle,有的比較學術性,有的則以八卦新聞為主。
在《am730》的專欄,我則寫一些較有深度的,而且是有著資料性的,換言之,作者本人也要查資料,才能寫出的一些文章。這是因為《am730》給我的形象,是很乾淨,著重專欄,有深度的報紙,所以我也要符合形象。另外一份的免費報,則以娛樂性為主,我便隨手寫一些有趣的東西了。
另外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專欄的字數是八百至九百字,這個字數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單單靠著亂吹,是吹不足字數的,所以必須寫一些實在的東西,才能寫出好看的內容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希望讀者會受落吧。
順便一提,就是在上周四,股市大跌時,我又買入了一點「思捷環球」(330),價位是11.18元。我對大市的看法,是「五窮六絕七翻身」的傳統智慧,但不排除6月還會大跌一次,不過,如果它真的大跌,就是我瞓身入市的時機了。 

2013年6月13日

日本過了貶值最佳時機

我在先前的日子,已經分析得很清楚,日本的安倍晉三政府把日圓貶值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搞好經濟,而是為其世上無雙的國債去撇帳。
在日前,我在課堂之中,向學生們解釋了這回事,有學生問:「但是日本欠的大部分都是內債,欠的是日本人的錢,只有很少的外債。為甚麼要這樣做呢?」
「正是因為日本人欠的大部分是內債,才需要做這場戲,假裝提高競爭力,實際上是倒債。」我說:「如果日本像美國一樣,欠的都是外債,那就索性撕破臉皮,大唱『我們的貨幣,你們的問題』了,乾脆地大跌就可以了。何必多作掩飾呢?」
正如我的所言,日圓的貶值,在倒債的功能方面,是很有效的,但是,如果從提高競爭力的角度去看,則是完全無效。這是因為:
一來,這是因為日本的經濟產業結構,在這二十年來,已經完全改變了,它似乎完全無意改回來。
就算要改,也不是一年半載所能夠改到的事,而是要很多年才能夠轉變。這一點,我也已經提過了。
二來,日圓要想貶值,先決條件是,其他的國家不去效法,因為所有國家的幣值,都是相對性的,如果你也貶值,我也貶值,大家爭相去貶,只會造成全球性的通貨膨脹,那就完全沒有作用了。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美元的貶值只會比日圓更狠,只是美元在持續性地貶值了好幾年,大家已經習慣了,但是,日圓卻是近期的一場虛火,大家覺得很新奇,才大講特講,如此而已。
其實,史上最成功的一次貨幣持續性貶值,是人民幣。人民幣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即是1980年,匯率是,大家不要被這數字嚇怕了,是1:1.498元(1美元兌換)。
它到了1990年,曾見1.4783元,到了1994年,貶到了1.8619元。
換言之,今日人民幣的匯率,只是回到了它在1993年的水平而已。
為甚麼當時人民幣的貶值,會這麼有效呢?
答案是:這是因為當時它的競爭對手,例如泰國、印尼等東南亞工業國家,其經濟都十分強盛,於是便「任你貶囉」。
假如中國在1997年,金融風暴發生之後,才去搞人民幣貶值,看看它會不會成功?現時日本的情況,就是這樣:人人好景的2008年之前,它不去搞貶值,現在全世界都有問題,它卻去搞貶值,人哋重唔同你死過咩?

投資就是生命

我一直認為,人均壽命對於政治、經濟和投資,有着決定性的影響,不過,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實在不多,所以我在這裏,寫下一些筆記,作為以後鋪寫成書的參考。
大約在二千年前,人類的平均壽命是二十歲,比穴居人時代也好不了多少,十八世紀時,增加至三十歲,在十九世紀末期,是四十歲。到了一九八○年,全世界的平均壽命是六十二歲,發達國家則是七十三歲,現時的世界人均壽命已經到達六十七歲了。試想想,如果一個男人,預期壽命只是二至三十歲,他將會怎樣去過這個短短的人生?生命這麼短,當然是要及時享樂,不要浪費了。問題在於,不是人人都有及時享樂的本錢,大多數的人,都是天生貧窮,連吃飯飽肚也大有問題,當然更加沒有資格去享樂了。
沒有錢而又想享樂,他們將會怎樣做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參與戰爭,去搶錢、搶女人。當然了,戰爭是非常殘酷的事,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喪失掉生命。可是,如果他的預期壽命只有十年,那就不妨去博一博了。

近年人類壽命愈來愈長,但投資品的平均預期回報卻愈來愈低。

不過,如果一個人的預期壽命是六十歲,他在二十歲時,究竟有沒有這個膽子,用四十年的預期壽命,去博取發財搶女人的機會,那就不敢說了。
所以,我認為,這幾十年的世界和平,最大的功臣,並不是因為核武器的「保證互相毀滅」,而是因為今日的人的預期壽命長了,因此也「錫身」了,不敢搏命去戰爭了。事實上,在幾十年前,戰爭和侵略,向來是美德,和平至上的觀念,是近年才興起的。
說了政治,現在說經濟了。
假設一個人,在二十歲時,只有十年的預期壽命,碰上了一個地產經紀,這位地產經紀對他說:「買這個單位,回報很高,每年有3厘。」
3厘的回報,10年是30%,如果用複利計算,則是34%。這位仁兄願不願意到他死時的那一年,也只有34%的回報呢?這個回報率,顯然是太少了。所以,他的答案多半是:「No!」
好了,現在假設這個人,有六十歲的預期壽命呢?他的計算又是怎樣?
每年3厘的回報,四十年下來,就是325%,翻了兩倍有多。想想下來,咁就唔同,有得諗,有得諗。所以,我的想法是,人的壽命長短,往往影響到投資的預期回報率﹕壽命愈短,要求的回報率就愈高,反之,壽命愈長,要求的回報率就愈低,皆因他的命長,便更能等。
客觀的事實是:在近年來,人類的壽命愈來愈長,但是,投資品的平均預期回報率是愈來愈低。以房地產為例,回報率是愈來愈低,現在是不到3厘,是史上的低點。在二○○三年的低潮,回報率可以達到7厘,但是,回想起一九八三年的上一次低潮,回報率超過10厘,也是非常平常的事。因此,我也預期,在下一次的樓市低潮,回報率跌至5厘至6厘,便是見底的時候。
所以說,投資不單是生活,甚至還是生命呢!

2013年6月11日

日本國寶陰陽燭的故事

我記得,在很多年前,香港流行的圖表,都是一種叫「High-Low-Close chart」的圖表,是由一條直線,去代表了當日的高位和低位,然後再在右邊有着短短的條橫線,顯示了收市價。絕大部分的經紀,以及在報紙中刊登的股票、外匯、黃金等等的價格圖表,都是採用這一種表達方式。
其實,「High-Low-Close chart」還有一種比較詳細的畫法,叫做「Open-High-Low-Close chart」,簡單點說,就是在左方多出了另外一條短短的橫線,用來標誌着開市價。
我看「維基百科」,方才知道,以上的這種畫圖方式,叫「美國線」。為甚麼叫「美國線」呢?因為這種畫圖的方式,是美國人發明和流行的。既然有「美國線」,當然也有別的線,而這種「別的線」,就叫做「陰陽燭」。
對,這就是大家熟悉的陰陽燭圖表。當年,初進投資界,學的就是畫陰陽燭。陰陽燭是日本人的發明,英文叫「Candlestick charts」。在內地,它叫做「K線圖」,據說是因為是日文「罫」線的音譯,但我一時找不到「罫線」的來源,因為在日文它叫做「ローソク足ート」﹕「ローソク足」是「蠟燭」的意思,「ート」就是「chart」。「ローソク足ート」是現代日文,我相信,「罫線」是古時日本對它的稱謂。
陰陽燭有「日本國寶」之稱,出自十九世紀時,日本米商用來記算米價的升跌。他們用紅線來代表升市,用黑線來代表跌市。值得注意的是,升市和跌市是以開市價和收市價來作為定義,換言之,收市價高於開市價,就是紅線,儘管它相比昨日的收市價,是跌了,還是紅線。反過來說,收市價低於開市價,就是黑線,儘管它相比起昨日的收市價,還是升了,這也算是黑線。
以上是彩色的畫法,如果是用黑白單色,則用空心長方形來代表紅線,用實心長方形來代表黑線。
陰陽燭用顏色來表達升跌,相比起美國線而言,醒目得多,「日本國寶」之名,實在是當之無愧。但它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畫圖麻煩,製作時間相比起美國線,時間是數倍之上。這個做法,也可以顯出日本人做事的一絲不苟,不怕麻煩,以美觀為上,卻犧牲了效率。
大家可以想像得到,當年的我去畫這陰陽燭,是花了多麼大的心力。多少個晚上,下班回到家中,花上幾個小時,去畫這見鬼的陰陽燭,又要畫上多少個晚上,才能畫完一張某股票的三年圖。還得每天晚上收市後,或是每天對照着報紙刊登的最新價格,去進行更新。
所以,一張三年圖的寶貴,可以說是千金不易,而把這張三年圖借給夥伴,去傳抄一份,那可能是一頓午餐的代價了。
但是,親手畫圖,也有一個好處,經過了辛勞工作,對於它的走勢,可以說是特別的深刻,格外的有感覺。這種感覺,加深了我對這股票的認識,對於未來的炒作投資,當然是很有幫助的。
自從電腦和互聯網流行之後,一切都變了。圖表用電腦程式便可以畫出,下載即是。正是因此,日本國寶的唯一缺點消失了,很快就打敗了美國線,時至今日,舉目皆是陰陽燭,有誰會看美國線呢?新的一輩小伙子,都忘記了這些古董了。
然而,用電腦畫圖,固然方便,但也有一個副作用,就是沒有了辛苦的勞作,感覺也就消失了。就這一點而言,當然不是一件好事。

2013年6月10日

貶值目的為倒債

上期說到日本的出口,或許可以直接點說,日本根本就不想成為一個出口國家,它的產業設計,也不是以出口為目的。
一個人所皆知的客觀事實是:日本人的好嘢是不出口的。例如說,日本最高級版本的汽車,全都不出口,出口的都是低一個檔次的汽車。
但更離譜的是,在一開始,日本的電訊科技,比諸亞洲諸國,先進了十年以上。如果在十年前,它努力發展手機製造業,今日豈能容許三星發圍兼起Q?但是,日本採用了不同的制式,故意不和全世界的電訊業接軌,所以,它也就等於退出了全世界的3G手機市場。
換言之,日本的基本產業政策,就是要保持本土的產業「純潔」,故意和全世界的市場劃分一定的距離,這又怎可能變回一個出口大國呢?
所以,簡單點說,安倍晉三政府的說要把日圓的匯率壓低,說要藉此振興日本的旅遊業和出口,只是騙人的鬼話,因為,這用來騙騙無知的老百姓,或用來騙騙外國投資者,是可以的,可是,要用來騙到上層人士,那就有點不足了。安倍晉三當然也不會用來自己騙自己。
那麼,真正的原因究竟是甚麼呢?
日本政府的債務之高,相等於國民生產總值的200%以上,比爆了煲的希臘還要高得多,估計明年會升至230%,在世界的芸芸大國之中,絕對是第一位,比起大花筒美國還要高,當然,如果以債務總額而言,還是美國居首位。
最糟糕的是,在美國,一半以上的國債是由外國人所持有,所以在1971年,尼克遜總統的財政部長John Connolly才會公開對歐洲多國的財長厚顏地說:「The dollar is our currency, but your problem!」
然而,日本國債的主要買家是誰呢?答案是:日本人。日本的外債只佔了大約5%,絕大部分的債主都是日本人,例如說,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投資、老百姓的養老金,諸如此類。
當然了,如果日圓下跌,相等於日本政府變相地倒債不還,後果這是這些老百姓遭殃了。
簡單點說,日本的情況,是債務從上世紀挺到了今天,窟窿愈挖愈巨,到了今天,終於挺不住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倒債,而政府向國民倒債的招數,就是搞通脹。
但是,安倍晉三當然不能老實地說,是政府要吃掉老百姓的錢,沒法子,那就只有出諸騙術,告訴人民,政府是利用貨幣貶值,來振興出口、旅遊,以至於整個經濟了。

2013年6月6日

日圓下跌有利出口嗎?

安倍晉三意圖把日圓的匯價推跌,以振興出口,這個如意算盤究竟會不會成功呢?
大家都知道,這十多年來,日本已把國內的工業掏空了,很多生產線都搬到了國外,例如中國,去生產了。因為這種情況之普遍,因此,還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去形容這件事,叫作「產業空洞化」。
大家亦應該知道,國家要把匯率打下去,是十分快的事,日本在短短的幾個月,日圓匯價兌一美元已經下跌了三成。
但是,要把產業轉型呢?那就並非一天半月可以造成,而是必須用持續多年的時間,才能夠慢慢的,把產業在本土重新發展起來。
所以,當日本銀行狂印鈔票時,資金都走進去資產市場,而不是用來振興出口,因為就短期而言,單靠產業增產,是容不了這麼多的資金的,所以大家都把錢用來炒股票、炒地產,相信香港人已經很熟悉這種現象了。
然而,狂印鈔票對於出口,究竟有沒有幫助呢?答案是有的。因為這幾年來,日圓的匯價不停地升,屢破高位,的確也影響了產業結構,加快了產業的空洞化。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在安倍晉三初登位時,日圓匯價是不正常的,所以必須作出一個調整,至少是調整回5年之前,它的狂升之前。
如果我們看歷史,這十幾年來,日圓盤旋最多的價位,是在100至120之間,所以,如果日圓回到這個區域,那是最為健康的,再跌下去,也沒有用了,對於其經濟,也沒有多大的助力了。這就是現時日圓的狀況。
當然了,如果日圓再用幾年的時間,繼續的去慢慢下跌,好讓產業有時間去逐步地作出調整,這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日本人能夠有這個耐性嗎?
有關日本的問題,實在太多太多,我作為一個常到日本購物飲食的哈日族,兼且是昭和史的愛好者,也實在有太多的話說,連說一年半載,也說不完,讀者不悶,作者也悶了。
所以,我決定了,多寫兩篇,就不寫了。
有關我是昭和史愛好者,我寫了一篇裕仁天皇是同性戀者的論文,絕對是獨得之秘,看看將會在那裏去發表。

2013年6月5日

日圓貶值有利於旅遊業嗎?

日圓的持續貶值,是近期外匯界的大新聞,直至筆者執筆為文的這一個時刻,相比起安倍晉三在去年底再次登上首相寶座時,日圓兌一美元已經跌去了三成。
有的人認為,日圓的大幅貶值,有利於振興出口經濟,有關這一點,並非今天本文的主題。今天的主題是:也有的人認為,日圓的下跌,有利於振興日本旅遊業。
香港人和台灣人很喜歡去日本旅遊,而東京,更加是港台遊客所必去食、買、玩的聖地麥加,所以,在香港人的心目中,日本是旅遊天堂,更加是旅遊大國,想法是如此,實際上呢?
在2010年,東京的旅客是594萬人次,整個日本是944萬人次。這個數字究竟有多大呢?如果比較巴黎,遊客是2,900萬人次,單單一個城市,是整個日本的3倍,是東京的5倍。不算巴黎,只算泰國,一年也有二千萬人次,是日本的兩倍,但別忘記,日本人口是1.26億,泰國只有0.67億人,一半人口而有一倍遊客數量,遊客對於泰國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至於香港,同是2010年,遊客人數是3千萬人,是整個日本的3倍。但當然,這些遊客當中,大部分是來自內地的自由行,但也有七百多萬人是外國遊客,大幅拋離東京。然後,在這兩年之間,香港的遊客大增,到了2012年,到訪香港的遊客是4,861萬人次,上升了六成,日本更不可能有同樣的升幅。
我們也必須記著香港的人口,是7百萬,東京呢?是1,301萬人,大東京則是3,670萬人,如果連人口比例也計上了,旅遊業對於經濟的收入比重,更加是微不足道了。
事實是,大出港女們的意料之外,日本並非一個旅遊城市,除了香港人和台灣人之外,很少人會覺得日本或東京好玩,而日本和東京的基本建設也並非tourist-friendly。
在眾錯之中,至少有一點是對的:日本政府的確很想增加遊客,以幫助經濟,所以在近年來,它在大力發展旅遊業。在2003年,整個日本的遊客人次,只有594萬人,現在已經是增加了好幾十個巴仙!
至於日圓的貶值,固然有利於旅遊業,但是日本的出境旅客數目,至今仍然遠遠高於入境人數。
在2003年,日本的出境人數是1,310萬人,現時則是1,600萬至1,700萬之間,如果日圓貶值,首當其衝的就是出境的日本人,恐怕是得不償失! 

2013年6月3日

日圓匯價的good old days

自從安倍晉三在去年底「二進宮」,再次擔任日本的總理大臣(俗稱「首相),在政治上,他對中國強硬,加快修憲,是個右翼分子,在經濟方面,他最大的一招,就是強迫日本銀行,即中央銀行,推行弱日圓政策。
日本圓在戰後作出貨幣改革,在1949年初推出時,1美元兌360日圓,到了22年後的1971年,才升至1美元兌308日圓。在11年後的1985年5月,日圓的匯價是250,在當年的9月,在美國的主催之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英國的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的廣場酒店開會,決定了日圓升值的長期政策。在當年底,日圓升至200,到了1987年,升至120,然後在1995年,瘋狂地升到了79.75圓的歷史上高位。
高位之後,隨著日本經濟的衰落,匯價急速下跌,一直跌至2002年的130。然後在2002年至2008年之間,一直在100至120之間徘徊,2009年開始,又掉頭上升,升至2011年10月31日,大海嘯和核電廠危機之後,兌美元升至75.57圓,終於打破了16年前的紀錄。
安倍晉三在去年底出任首相之時,日圓匯率是84圓,但在安倍晉三力推之下,在我執筆為此文之時,已跌至103圓了。今天才有人和我說過,日圓匯價將會至跌120。換言之,這正是2002年至2008年的水平,這大約就是小泉純一郎當首相的時期。
小泉純一郎在2001年至2006年執政,正是近年日本經濟最好的時期,因此,他也是戰後當首相的時間最長的人,足足當了五年有多,只有吉田茂和佐藤榮作幹得比他長。但是,吉田和佐藤的那個時候,泡沫經濟還未爆破,首相這個位子是易當得多的。
順帶一提,佐藤榮作就是安倍晉三的外叔公,即是安倍的外公岸信介的親生弟弟。他是過繼了給佐藤家,又娶了松岡洋子當太太,所以兄弟不同姓。松岡洋子則是松岡洋右的女兒,松岡洋右就是推行德意日軸心的外交家,被判為甲級戰犯。岸信介也是甲級戰犯,後來也當過了三年多的首相。
 以上的一番串連,是企圖說明日本政壇,不外是一群以生殖器官串連起來的政治貴族所壟斷的遊戲,雖然從戰前到戰後,換上了民主臉孔,本質上,還是換湯不換藥的。
小泉純一郎是少數可以幹到退休,自動下台的首相。安倍晉三就是他的指定接班人,第一次當首相,只當了一年,便鞠躬下台。這一次他的「二進宮」,意圖回到小泉時代的日圓幣值,其懷念good old days時的心情,是昭昭可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