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6日

昨晚是平安夜 ....

昨晚是平安夜,今天是普天同慶的聖誕節,而我們想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同大家聊聊日前的一則國際新聞﹕法國國民議會通過法案,如有任何人否認「亞美尼亞大屠殺」,將是刑事罪行,可被罸款四萬五千歐羅和監禁一年。

亞美尼亞是個很古老的民族,也是很古老的國家,足有三千年的歷史,十六世紀時被伊朗和鄂斯曼帝國瓜分,十九世紀併入了俄羅斯,1991年再次獨立。值得一提的是,亞美尼亞是世上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已經有1,700年的歷史了。

正是由於亞美尼亞人相信基督教,當它被鄂斯曼帝國(也即是土耳其的前身)統治時,一直受到信奉伊斯蘭教教的土耳其人所迫害。「1915大屠殺」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土耳其人認為亞美尼亞人裏通俄國人,令到土耳其戰敗,土耳其為了報復,在1915至1923年間,殺掉了數以十萬計在國內的亞美尼亞人,這是近代除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以外,最為嚴重的大屠殺事件。

對於法國議會的「重提舊事」,土耳其感到十分憤怒,甚至召回了駐法大使。然而,土耳其的反駁卻是軟弱無力的﹕1.當時亞美尼亞人暗通俄國,但把暗通的人治罪就可以了,可不用把全部人殺光吧?2. 當時還未發明「大屠殺」這個字,但是我們用現在的字眼去形容歷史事件,可也是常有的做法。3. 死亡人數不是坊間流傳的150萬,而是30萬人。(歷史學者認為,死亡人數應在六十至七十萬人左右。)中國人看這辯解,當感到熟口熟面,因為日本人就是用這方法否定「南京大屠殺」的,理由是當時南京人口只有二十萬,不可能屠殺死掉三十萬人。(事實是,二十萬只是城內人口,大屠殺則包括了南京城外。)相信除了土耳其人之外,沒有人會認為「僅僅」殺了三十萬人,就算不上是大屠殺。

這件事件,對於局外人如香港人而言,饒感興趣的是此事已過去了接近百年,連當事人的土耳其和亞美尼亞都已冰釋前嫌,在兩年前重新建交了,法國政府為甚麼要正義上身,再次挑起這趟渾水呢?然而,法國的這種做法,並非個別事件,早在今年年初,美國國會已經通過了議案,譴責了這宗一百年前的殘忍大屠殺。

美國和法國的重提舊事,當然是各有原因,但最基本的效果,就是抺黑了伊斯蘭教徒的形象。以法國為例子,由於土耳其人是西歐的重要移民來源,當現時經濟不好時,新移民往往成為了代罪羔羊。然而,我們更為關心的,卻是另一個趨勢﹕一個自由國家真的可以為歷史定性,立法去決定哪一種歷史詮釋才是正確和合法的,如果不照正確的方法去詮釋,便要坐牢?

換了在中國,可能把「六四事件」定性了,但這僅限於本國的歷史,也把「南京大屠殺」定性了和統一口徑了(例如說,死亡人數是三十萬人),但這也僅限於中日關係的歷史,但是,中國能夠把美國人在數百年間,殺掉了大量印第安人,義為「大屠殺」,而且,還立法規定,不照這說法的中國人,得拉去坐牢嗎?英國有好幾位歷史學家,撰書指出希特勒並沒有參與猶太人大屠殺,理由是沒有文件上的證據(其實是希特勒從來不簽署任何文件),這些所謂的歷史研究固然是胡說八道,可是把胡說八道的人拉去坐牢一年,罸款四萬五千元歐羅,真的是公義的嗎?

看起來,今日的美國和法國非但干預別國的政治,也在干預別國的歷史了。我們雖對土耳其人在1915年至1923年的大屠殺亞美尼亞人深痛惡絕,但對美法兩大民主自由大國的霸道,也實在感到寒心,因為我們恐怕有一天,美國人和法國人會來定性中國的五千年歷史!

今天是普天同慶的聖誕節,但所謂的「普天」,其實只包括了西方人,中國人信奉佛教和道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還有23%的人信奉伊斯蘭教,東正教的聖誕節則在1月7日。聖誕節的由來,不過是來自歷史的偶然,最可信的是把羅馬人的太陽神生日挪用過來,作為了耶誕,但這並不影響聖誕節的作為西方第一大節的神聖和氣氛。總之,是歷史的偶然,賦予了我們聖誕節,但是我們卻不必執著於歷史,更用不著不自己的聖誕節硬加於別人的身上,我們在12月25日過聖誕節很開心,但也尊重東正教徒在13日後的聖誕節,更加尊重世界上的其他教徒的不過聖誕節,這不是更好嗎?

相片:昨晚是平安夜,今天是普天同慶的聖誕節,而我們想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同大家聊聊日前的一則國際新聞﹕法國國民議會通過法案,如有任何人否認「亞美尼亞大屠殺」,將是刑事罪行,可被罸款四萬五千歐羅和監禁一年。

亞美尼亞是個很古老的民族,也是很古老的國家,足有三千年的歷史,十六世紀時被伊朗和鄂斯曼帝國瓜分,十九世紀併入了俄羅斯,1991年再次獨立。值得一提的是,亞美尼亞是世上第一個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已經有1,700年的歷史了。

正是由於亞美尼亞人相信基督教,當它被鄂斯曼帝國(也即是土耳其的前身)統治時,一直受到信奉伊斯蘭教教的土耳其人所迫害。「1915大屠殺」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土耳其人認為亞美尼亞人裏通俄國人,令到土耳其戰敗,土耳其為了報復,在1915至1923年間,殺掉了數以十萬計在國內的亞美尼亞人,這是近代除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以外,最為嚴重的大屠殺事件。

對於法國議會的「重提舊事」,土耳其感到十分憤怒,甚至召回了駐法大使。然而,土耳其的反駁卻是軟弱無力的﹕1.當時亞美尼亞人暗通俄國,但把暗通的人治罪就可以了,可不用把全部人殺光吧?2. 當時還未發明「大屠殺」這個字,但是我們用現在的字眼去形容歷史事件,可也是常有的做法。3. 死亡人數不是坊間流傳的150萬,而是30萬人。(歷史學者認為,死亡人數應在六十至七十萬人左右。)中國人看這辯解,當感到熟口熟面,因為日本人就是用這方法否定「南京大屠殺」的,理由是當時南京人口只有二十萬,不可能屠殺死掉三十萬人。(事實是,二十萬只是城內人口,大屠殺則包括了南京城外。)相信除了土耳其人之外,沒有人會認為「僅僅」殺了三十萬人,就算不上是大屠殺。

這件事件,對於局外人如香港人而言,饒感興趣的是此事已過去了接近百年,連當事人的土耳其和亞美尼亞都已冰釋前嫌,在兩年前重新建交了,法國政府為甚麼要正義上身,再次挑起這趟渾水呢?然而,法國的這種做法,並非個別事件,早在今年年初,美國國會已經通過了議案,譴責了這宗一百年前的殘忍大屠殺。

美國和法國的重提舊事,當然是各有原因,但最基本的效果,就是抺黑了伊斯蘭教徒的形象。以法國為例子,由於土耳其人是西歐的重要移民來源,當現時經濟不好時,新移民往往成為了代罪羔羊。然而,我們更為關心的,卻是另一個趨勢﹕一個自由國家真的可以為歷史定性,立法去決定哪一種歷史詮釋才是正確和合法的,如果不照正確的方法去詮釋,便要坐牢?

換了在中國,可能把「六四事件」定性了,但這僅限於本國的歷史,也把「南京大屠殺」定性了和統一口徑了(例如說,死亡人數是三十萬人),但這也僅限於中日關係的歷史,但是,中國能夠把美國人在數百年間,殺掉了大量印第安人,義為「大屠殺」,而且,還立法規定,不照這說法的中國人,得拉去坐牢嗎?英國有好幾位歷史學家,撰書指出希特勒並沒有參與猶太人大屠殺,理由是沒有文件上的證據(其實是希特勒從來不簽署任何文件),這些所謂的歷史研究固然是胡說八道,可是把胡說八道的人拉去坐牢一年,罸款四萬五千元歐羅,真的是公義的嗎?

看起來,今日的美國和法國非但干預別國的政治,也在干預別國的歷史了。我們雖對土耳其人在1915年至1923年的大屠殺亞美尼亞人深痛惡絕,但對美法兩大民主自由大國的霸道,也實在感到寒心,因為我們恐怕有一天,美國人和法國人會來定性中國的五千年歷史!

今天是普天同慶的聖誕節,但所謂的「普天」,其實只包括了西方人,中國人信奉佛教和道教,印度人信奉印度教,還有23%的人信奉伊斯蘭教,東正教的聖誕節則在1月7日。聖誕節的由來,不過是來自歷史的偶然,最可信的是把羅馬人的太陽神生日挪用過來,作為了耶誕,但這並不影響聖誕節的作為西方第一大節的神聖和氣氛。總之,是歷史的偶然,賦予了我們聖誕節,但是我們卻不必執著於歷史,更用不著不自己的聖誕節硬加於別人的身上,我們在12月25日過聖誕節很開心,但也尊重東正教徒在13日後的聖誕節,更加尊重世界上的其他教徒的不過聖誕節,這不是更好嗎?

2011年12月21日

金正日去得太快,金正銀接班太難

朝鮮的最高領導人金正日死了,享年69歲,以今時今日的權貴壽命標準而言,算是稍為低於中位數,大約相差了十多年。對於這一位在鐵幕國家掌權了17年的最高領導人,在自由世界有著很多形象甚差的軼聞,而由他執政的朝鮮,更被美國指稱為「流氓國家」,但是同他直接對過話的政要,均認為他是一個消息靈通、言談靈活的政治人物,而觀乎他打的「小國外交牌」,在周邊的幾個大國之間周旋自如,實在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物,而以朝鮮的虛弱國力,居然能夠屹立不倒至今,金正日個人的政治手段是應佔一「功」(如果承認這是「功」的話)的。

朝鮮是一個窮國,人口是2,400萬,在全世界綜合G.D.P.排行第90,人均G.D.P.排行145,它堅持實行僵硬的共產主義固然是一大主因,但是接近半個世界聯合起來的貿易禁運,以及它養兵110萬,佔總人口的5%,預備兵役700萬,佔人口的三成,再加上致力發展極度昂貴的核武器,也是令其財政貧乏的重要因素。不少人批評其窮兵黷武,可是設身處地,其敵對的韓國的背後是美國和日本兩大國,而它傳統的支持者中國和俄羅斯現在又同美日眉來眼去,大做生意,形成了朝鮮人的心理極度不安和緊張,認為要以一國對敵全世界,其耗盡民力,以保軍事的心理狀況是可以理解的。值得注意的是,執政的朝鮮勞動黨是全世界執政黨當中佔人口比例最高的,足足佔了14%(中國的共產黨是5%),這種吸納方法令到統治基礎更加穩固,若非如此,這個國困窮的小國政權恐怕難以維持至今天仍然不倒。

以上我們約略評價了金正日和介紹了朝鮮的局勢,但是相信讀者更為關心的,莫過於「後金正日時代」,朝鮮半島的局勢究竟何去何從。畢竟,朝鮮位於中、美、俄、日四大國和韓國的夾縫,全世界大部份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都牽涉其中,而其中的日本和韓國,都是經濟實力雄厚,但國土狹小,前者在朝鮮的飛彈射程之內,後者的首都首爾更是揮軍即至。朝鮮稍為有點風吹草動,都會觸動這五國的神經。

在文首我們說過了,金正日早死了十多年。且讓我們回看歷史,金正日的父親金日成在1974年開始部署金正日接班,到了20年後的1994年,金日成病逝,金正日順利登位。反觀金正日的接班人金正銀是其幼子,今年只有28歲,相信是全世界最年輕而最有權力的青年人。但是金正銀的正式步進政壇,才不過是去年的事,如果要在短短一年之內,便能舖排一排,讓一個新人順利接班,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事。可以預料的,在可見的將來,朝鮮將會踏進一系列的政治鬥爭之中,不會有安寧之日。但究竟會不會演變成為分裂、內戰,甚至是解體、政權崩潰,現在尚是言之過早,不過在兩三年之內,不可能有一個人能像當年的金日成和金正日,其威望與政治實力足以控制整個朝鮮,卻是可以肯定的。

我們在很久之前曾經評論過,如果放棄公義的想法,純從利益政治來看,朝鮮的維持現狀,對中國最是有利,而這觀點直至現在,沒有任何改變。對於整個朝鮮半島人民的長遠利益而言,最樂觀的當然是見到朝鮮瓦解,由富強的韓國來統一朝鮮半島,成為了東西德統一的翻版。但是朝鮮半島民風好戰,如果統一成為一個既有軍事實力又有經濟基礎的準大國,首當其衝的就是中國和日本。中國和朝鮮表面上是好朋友,實則朝鮮人民最痛恨的就是中國,因其執政勞動黨認為中國背棄了共產主義,(與美國建交)出賣了朝鮮,而大量「脫北者」(即偷走出朝鮮的偷渡客)則遭中國(依照中國和朝鮮的協定)送回本國處死,中朝之所以仍是盟國,只是基於利益,實則貌合神離,朝鮮痛恨中國,中國看不起朝鮮,如果一旦朝鮮強大起來,一定會設法令中國難受。所以就中國的最大利益,是一個分裂的朝鮮半島,和一個政治穩定但虛弱的朝鮮,但照目前的走勢來看,朝鮮的政治穩定似乎已是不可能的事了。
金正日才剛死三天,朝鮮有著太多的不未知因素,局勢完全未曾明朗化,以上的分析,只是就目前的局勢的判斷,而欲知後事如何,只有看下回分解了。

2011年12月13日

對唐英年政綱的迴響﹕知識脫不了貧,反而足以致貧

在 前幾天,兩位主要的行政長官候選人,梁振英和唐英年,分別發表了其競選的施政綱領,每人分別提出了六大重點,共同之處是皆求施政和社會穩定,增加樓宇供應亦是維持社會穩定之藥方,而相異之處則是梁振英側重在扶貧,而唐英年側重在中產。但是我們今天只集中討論,就是唐英年的教育大方向,為甚麼我們會以偏蓋全、集中一點攻堅呢?理由如下述。

話說我們在這一年來,發表了365篇社論,其中最大迴響、最多轉載的,並非甚麼大塊頭的鴻文,而是一篇不到一千字的小文章﹕《投資六位數字才能獲得工作機會的年輕人》,其中一段是這樣的﹕「一個中學未畢業的少女想當修甲,或是美容,在以前,當個人工低微的學徒就可以了。但是在現在,對不起,你要入行,得先花錢去唸相關課程,一個課程的學費動輒是三五萬元,而就算唸完,也只是「有申請權」,並不保證一定能獲得工作。於是,現時社會上大量產生了一種職業,就是教授工作有關的課程,而且這些課程的收費極度昂貴,大約是新人的平均薪金的三個月到一年不等,這還得學生是不吃不喝不乘車不花錢也不用交稅才能付清的時間。其實,大學生的情況也好不了多少,唸一年大學的學費、車費、生活費等等的成本,接近是一個以現時的大學畢業生的平均收入水平,這也即是說,大學生可能要辛苦工作到三十歲,才能「回本」,唸大學的機會成本未免太重了!」

唐英年在政綱中指出,教育是有效的脫貧方法,令到香港的青少年不分階層和種族,都可以為自己創造機會,所以他(假如當選了之後)將會增加教育開支,減輕教師的行政工作,和減輕家長在子女的教科書和補習的開支。在唐英年唸中學的年代,普羅大眾的生活雖然困苦,但是中學生幹兼職卻並非普遍的事情,但是在今日,新市鎮的社區中學當中,三四成高班學生當兼職是普遍的事,原因當然是因為教科書和補習的費用高昂。雖然唐英年說中了教育慘況的一部份,但是我們不得不指出﹕他所說的固然不能抺煞,但是真正的問題中心仍然未能解決。

真正的問題中心在於,在今時今日的知識化的香港,教育不一定是脫貧的方法,卻肯定是致貧的途徑﹕一個年輕人要想獲得工作技能,例如唸大學,或者是學一門專門技能,首先就是付學費。在以前,大學學位稀少,學費相對比較便宜,而知識比較匱乏,所以大學畢業後就能脫貧,甚至在唸大學時,單靠同中小學生習,就可自給自足。但是,在今日這個知識泛濫的社會,大學生的補習收入比起二十年前大跌了七成以上,付學費也不夠,只能靠政府貸款以渡過四年大學生活,畢業後,這就是一筆不小的債務!基督教說人生而有原罪,而香港的大學生則生而有原「債」!
在以前,年輕人要想獲得一門專門技能,當一個人工低微的學徒,邊做邊學,幾年間就能得到一門專門才能。但是到了現在,要想學懂任何的專門才能,不管是籌劃婚禮、寵物美容,甚至是當廚師等等,都有專門的課程要讀,沒唸過,找不到工作,唸了,花了時間和金錢,不少人因而欠下了債務,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所以,現時教育真正的癥結在於﹕家長和學生在教育方面的投資和回報不成正比,更正確的答案是,回報期太長,低下階層根本不可能負擔。而由於大學學位大量增加,職場上充斥了大學生,大學生失業者不知其數,說唸書可以脫貧,該是白頭宮女說天寶時的往事了。

說知識可以脫貧,未免不合時宜。但是沒有知識肯定脫不了貧,卻庶幾是一個事實。然而現在的實際情況,卻是獲得知識(以得到一個「可能」脫貧的機會),卻因成本太高,卻肯定先令貧者更貧,反成了致貧之道。今日的青少年正是面對著這樣的一個困局,他們滿肚子戾氣,根源之一正是因為他們欠上了一屁股(因為求學希望脫貧而招來的)債,而今日香港的社會不安,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正是來自這一群沒有人明白他們的處境的年輕人。當權者以為香港還是二三十年前,知識可以脫貧,可就大錯特錯了!

無論是梁振英還是唐英年,只要有人能夠提出一個方案,不用很複雜,令到青年人可以在畢業後無欠債地走出社會工作,我們就支持這位候選人。既然眾多讀者支持和轉載了前述的千字小文章,相信這也是香港青少年的心聲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