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文集的阮穎嫻在其臉書上寫﹕「姚松炎說政府能操控通脹所以年金無,理由不隨通脹調整。這說法有點匪夷所思。通脹是指商品價格上升。香港是自由市場,大部分商品價格由市場決定,極少由政府直接操控。就算現代貨幣理論指出央行可透過利率升降,引導中長期的通脹,但政府並沒有操控短期價格的靈丹妙藥。更何况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利率大致跟美國走,可動用的貨幣政策空間實在非常有限。」
我找不到姚這句話的出處,但由於我相信阮穎嫻的學術品格,相信她不會捏造事實,無的放矢。事實上,我認識的絕大部分經濟作家,學術品格都十分高,尊重科學事實寫作,像姚松炎這種風格的人是很少的。當然,像他樣貌這般醜陋的人,也很少。
我應該是第一個公開直指他貌寢的人,後來居然蔚然成風,仿說者眾,我實在也不能不自誇是先知。至於樣貌的重要性,我只能說,相由心生,而周星馳電影《食神》中的對白,可作借鏡。也有人說,你這不是人身攻擊嗎?對此,我也只能說,這只是描述有目共睹的客觀事實而已。
我也通常不會找不到出處,就去寫評論,不過,為了姚,不妨破例一次。有人說,我在本欄寫的一篇文章,斷送了一位局長的前途,我也很樂意多幹一票,看看影響力究竟是不是真的這麼大。
說回阮的說法,我當然同意「通脹是指商品價格上升」這句話,不過,英文的「通脹」是「inflation」,中文則定義清楚「通貨膨脹」。甚麼是「通貨」呢?答案不是「貨物」,而是「貨幣」。《禮記‧禮運》那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貨,惡其棄於地也……」其中「貨」指的也非貨物,而是貨幣。
所以,在中文的狹義定義,「通脹」可以指貨幣供應增加了。至於商品價格呢?這又涉及「商品」的定義。如果指的是「所有商品」,包括股票、藝術品、房地產等等的投資品在內,從這角度看,通脹和商品價格上升,差不多是同義反覆了。
但是,一般而言,我們知道,貨幣供應的增加,不一定和所有的商品價格同步,而只是計算「消費物價指數」,也即是一般和民生有關的商品。理論上,貨幣增加並不一定與通脹/消費物價指數上升同步,因為這增長可能體現在其他和日常消費無關的商品上,例如股票。
如果姚松炎指的是,政府能夠控制貨幣增長,這對了一半,但說能控制消費物價指數,當然不可能。當然,這也得問一句「能」是甚麼意思,因為在聯繫匯率下,政府就連貨幣增長也控制不了,不過,從極端來看,政府當然也「能」取消聯繫匯率。
至於貨幣供應,並不止於一張張的貨幣。廣義來看,貨幣流轉速度可以和供應構成相同的效應,而利率則可調控貨幣流轉速度,換言之,也即是阮穎嫻說的﹕「現代貨幣理論指出央行可透過利率升降,引導中長期的通脹,但政府並沒有操控短期價格的靈丹妙藥。更何况香港實行聯繫匯率,利率大致跟美國走,可動用的貨幣政策空間實在非常有限。」
當然,政府也「能」不顧一切,自己去控制利率。事實上,只要政府不理後果,不理副作用,是甚麼政策也「能」做的。
以上這些,當然有點天方夜譚,不過,姚松炎連增加供應不影響樓價也說得出來,還有甚麼說不出呢?反正,民智這麼低,低到非但沒有腦子,連基本的審美眼光也欠缺了,夫復何言呢?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8/30/010097821.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