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發表了《填海造地,違反中央治國新理念》的文章,文中說﹕就在香港某些集團沸沸揚揚地推銷填海造地二千公頃之際,七月二十五日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強濱海濕地保護、嚴格管控圍填海的通知》,核心內容是「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圍填海項目審批」,所謂「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則由「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可見門檻極高,不涉及國家安全的項目基本上免問。通告反映國家對過去破壞海洋的痛定思痛、對建立生態文明重要性的深入認識、以及治國方針的重大轉變和決心。
林歪曲中央政府的本意
我並不反對「通告反映國家對過去破壞海洋的痛定思痛、對建立生態文明重要性的深入認識、以及治國方針的重大轉變和決心」這大原則,可是,中央政府對於填海的大方向,向來是科學、理性、務實,縱是在習近平政府強調環保和生態平衡的大前題下,也是可不填則盡量不填,應填則必定要填,例如南海諸島,便是填海重地,決不會因為環保原則,而手軟不填,別忘記,中國是世界上吹沙填海的第一大國。
很明顯,林超英是歪曲了中央政府的本意,因此必須予以矯正,以正視聽。歪曲本意的原因,一可能是水平不夠,二可能是立場問題,有心曲解,由於我只質疑林超英的知識和智力,從來沒懷疑過他的人格,因此,我有理由相信是前者。當然,如果以他的知識和智力,甚至是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也去撰文評論政策,究竟這是不是坑人,那又是另一話題了。
說回中央政府的那份文件,是由國務院在2018年7月24日的文件,序言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濱海濕地(包括沿河灘餘、河口、淺海、紅樹林、珊瑚礁等)是近海生物重要棲息繁殖地和鳥類遷徒中轉站,是珍貴的濕地資源,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近年來,我國濱海濕地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長期以來大規模圍填海活動,濱海濕地大面積減少,自然岸線銳減,對海洋和陸地生態系統造成傷害。」
《通知》保護的是海岸和濕地
換言之,中央政府關心的是「圍填海」造成的「自然岸線銳減」,主要保護的是濱海濕地,包括沿河灘餘、河口、淺海、紅樹林、珊瑚礁等。看歷史,國務院在2006年8月30日頒布的《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也只是說「禁止在經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繁殖場、索餌場、鳥類棲息地進行圍填海活動。」其內容也只是集中於保護岸邊的生態。
再看7月24日的《通知》的第4條﹕「不再受理有關省級人民政府提出涉及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膠州灣等生態脆弱、自淨能力弱海域的圍填海項目。」第8條﹕「確保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減少、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標準不降低、海島現有砂質岸線長度不縮短。」 第10條﹕「支持退圍還海、退養還灘、退耕還濕等方式,逐步修復已經破壞了的濱海濕地。」
正如前文所引,《通知》所要保護的,是海岸和濕地,因為這是不可修復的。從實用主義的觀點看,海岸線的價值,比土地更加重要,因此,把海岸線填得平坦了,縱然多出了土地,也是得不償失。有關這一點,我早在《通知》公布前的13天,即7月11日《AM730》的專欄,已經「英雄所見略同」地指出了「我擔心的,並不是海洋生態、環保問題,而是海岸線、港口、水路等等。這些海岸線、港口、水路等等,廣義來看,也是「土地」資源……現在雖然維港不能填了,但吐露港之類的二三線旺區,卻還是可以填的,但美麗的吐露港,也是寶貴的資源,遭填了後,也是不可逆的損失。」
很明顯,香港填海造地2,200公頃人工島,並不涉及海岸線和濕地,因此,這並不違反《通知》。你可以舉出很多理由,去反對填出人工島,可是強要曲解國務院的政策原意,是誠實問題、是對錯問題,這是不可含糊的。
http://www.thinkhk.com/article/2018-08/21/28923.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