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8日

又一篇除了我就沒有人會關心的金庸掌故

本來不想再寫金庸,可是由於我是太過資深的金庸迷,看到別人亂說,很難忍不住去澄清。因為,有些事如果我不講,也許就沒有甚麼人會知道了。

首先是「台灣出版家、翻譯家,雅言文化創辦人,美國加州大學栢克萊分校比較文學系學士,曾為《民生報》、《中國時報》、《台北時報》撰寫專欄。曾獲梁實秋翻譯獎、金鼎獎雜誌類最佳專欄獎」的顏擇雅,她在一篇名為《台灣不可能有金庸,香港才可能》的網文寫道﹕

「金庸小說也是地域的產物,這地域就是獨立於國共統治之外的英國殖民地香港。香港當時全無本土意識,政治評論焦點都在兩岸,而且論點左右爭鋒,百家齊鳴。要有這種環境,金庸才有辦法在政治內涵上勝過古龍。光他可以大寫特寫權力這點,人物塑造就比古龍小說多出許多可能。金庸的武林爭霸都像權力鬥爭,這題材在台灣一定會被舉報,被禁,被警總約談,香港則無類似顧慮。因此台灣不可能有金庸,香港才可能。」

然後,「英國劍橋大學科技政策碩士,曾任多年電視新聞主播,現為企業品牌行銷推手,身兼亞太傳媒連線召集人,為兩岸三地企業提供媒體公關訓練及諮詢」的許復,引用了顏擇雅的文章,寫出了《誰說香港才能有金庸而台灣無法有?》﹕

「台灣確實經歷了所謂的白色恐怖,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金庸作品被國民黨查禁後,一樣轉為地下發行,如《射雕英雄傳》更名《大漠英雄傳》,再如《鹿鼎記》更名後分為《神武門》與《小白龍》的兩個系列,韋小寶被改名成「任大同」,小桂子被改成「大柱子」等。《笑傲江湖》則被分成《一劍光寒四十洲》與《獨孤九劍》兩個系列。金庸本人也以不同身份「化名」出現,最常見的是「司馬翎」。」

其實武俠小說很難不講到權力鬥爭,台灣人看武俠小說的瘋狂程度,遠甚於香港,臥龍生、諸葛青雲等等,都是出自台灣,而他們寫的都是稱霸武林。當然,像金庸寫的影射當代政治,台灣武俠小說是沒有的,但金庸只是在最後兩本著作《笑傲江湖》和《鹿鼎記》,才有影射政治,前面的所有作品,都很政治正確。

查金庸的被禁,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他非但曾經在左派報紙工作,其前三部作品更加在左報中連載,因而被列為禁書。

七十年代後期,台灣的遠景出版社的沈登恩首次為金庸出版全集,《書劍恩仇錄》改為為《書劍江山》,《射雕英雄傳》改名為《大漠英雄傳》,《碧血劍》我就忘記了名字,其他作品則書名不改,正是因為這三本作品的舊名被禁了,因而另取一個新名,以規避法例。

順手一寫,顏擇雅寫的是「要有這種環境,金庸才有辦法在政治內涵上勝過古龍……」她說的是事實。但到了許復的手上引用,卻寫成了「給了金庸舞台,讓他在文學上展現政治內涵,大肆書寫權力篇章,名氣勝過古龍。」查實正如前文,金庸只是在最後兩本作品中,才借故事喻今政,就算沒有這兩本作品,就算不寫政治,金庸的名氣也遠勝古龍。由此可以見得,有時就是不斷章,只是重寫而取義,也是會寫錯的。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文責自負,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11/08/010102909.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