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音樂細胞,但姐姐卻唱粵劇,常常上台表演。對於粵曲,她的說法是,第一,越唱越上癮,不單是她,很多人均是如此。第二,唱粵曲和唱流行曲是兩回事,用是不同的技巧。我不知她說得對不對,就我個人而言,流行曲常常聽,但除了《帝女花》、《樓台會》、《劍合釵圓》和《鳳閣恩仇未了情》這些幾歲時已耳熟能詳的之外,幾乎沒有聽過粵曲,但我唱K時,粵曲唱得比流行曲好上一點,也是事實。
我常常說,歌劇是人類的偉大成就,在古希臘、在意大利,在中國的不同省份,都是差不多的形式,那是符合科學原理。
第一,聲音以高調形式唱出,皆因以前並沒有擴音器,所以面向群眾的表演,要麼是以高音唱出,要麼就要合唱團了。所以說,現代唱腔是擴音器的副產品。
第二,歌者必然要穿著誇張的衣服,像中國的武生,身後往往還要插著多面旗子,否則站在後面的人便看不到了。我到杭州去看《印象‧西湖》,主角們穿的是普通的書生淑女衣服,覺得這違反了群眾表演藝術的原理,不明白為何大受歡迎。不過,中國人的錢特別容易賺,也是事實。這好比容易滿足的女人,是好事,不是壞事。
第三,所以粵劇往往要加上大量雜技,也是為了影像上有看頭。
第四,唱歌、雜技、華衣,單單靠任何一樣,都賣不了錢,所以要合在一起,還要加上一個故事,才能夠成為收費的商業活動。
本文想說的是,其實單憑唱歌能夠賺錢,只是很小眾的賺錢方法,在古時,去妓院坐,有時真的只是為了聽曲,醉翁之意不在女,但也只是小眾娛賓。現時的演唱會,如果不是靠著成本高昂的大製作,很難吸引觀眾,換言之,觀眾並不只是為了歌手而入場,製作成本也大有關係。不消說的,舞蹈上的影像,賞心悅目,也是另一個重要的因素。
單憑唱歌而能夠賺錢,其實只是短短幾十年來,非常短的一段時間。那時,輕鬆地唱一首歌,便可憑藉版稅收入,賺得巨額金錢,而且畢生源源不絕,美其名叫「知識產權」。現在這時代漸漸沒落,但很多人反而覺得,以前的那種形式才是正常的,而很多希望投身歌手行業的人,仍然存有這種幻想。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10/25/010101867.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