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回應讀者之前,都會寫以下的免責宣言﹕原則上我不回應讀者,別人常常反駁讀者的謬論,我則通常對謬論置之不理,反而,真正指出我的錯誤的留言,我會鳴謝兼澄清。另外兩個可能性,一是這回應實在太有趣,我忍不住不說,另一則是這衍生出一個理論性的探討,我的回應,只是為了學術研究,並非為了反駁。
這一次的回應,是就周二刊登的文章,題目為「吓,乜你住私樓咁有錢架?」有位名叫「Patrick Siu」的讀者留言說﹕「唔係收買,而係自己諗下香港仲有幾多地發展起嚟唔會有壞後果。」至於回應的原因,正是為了學術研究。
回答這位讀者的問題,我的答案是﹕「他說得對,沒有一塊地發展起來沒壞後果。」
是的,所有的土地發展,都有壞後果,在經濟學上,所有東西都有代價,這叫做「機會成本」。發展郊野公園,多出了房子,少了郊野公園,填海,破壞了環境,多出了土地。也可以這樣說,這位Patrick Siu住的家,也是製造出壞後果而得回來的,只是這可能是很多年前建造出來的,已經是sunk cost,無法追究了。這好有一比﹕有一位二世祖,祖上是賣白粉發財的,他承繼了遺產,不用工作便過好生活,便去取笑那些賣丸仔的人犯法,其實分別不過是先後次序而已。
我也可以告訴大家,公屋和居屋制度,會導致經濟學上的租值消散,是資源上的浪費,不過對那些不懂經濟學,甚至連基本常識也沒有的人,講這個概念也是多餘。對於有知識的人,不用講也會明白。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去看,把土地用來建公屋和居屋,是市場扭曲,也有壞後果。
我再可以告訴大家,任何政府政策,都有人受惠,都有人受害,沒有一種政策沒有壞後果。
我把從小照顧我的家傭認作「契媽」,後來我長大了,她到了別的地方當家傭。當年引入菲傭,釋放了婦女的勞動力,有助於經濟起飛,也令到婦女生活得更開心,但是當年當媽姐家傭的小數女性,例如我契媽,她們本來是弱勢社群,薪金卻是十年如一日,沒有上漲,也沒有分享到八十年代香港經濟的起飛,這叫做公平嗎?這算不算是壞後果?
評價政府政策,就像土地用途,只能列出優劣,痛苦地兩害取其輕,或因而而忍受副作用,從來不可能找出一個沒有人受損、沒有人濫用、沒有副作用的攻策。如果要找出沒有壞後果的政策,根本不可能……連不施行任何政策,例如曾蔭權時代,則有更壞的後果,只不過是短期沒事,禍延後代,好比止痛劑的壞後果而已。
這些年來,從土地政策,到政府政策,就是不少人沒有大眼界,抗拒「壞後果」,才導致今日的局面。對,愚民們用不著有大眼界,像一個目不識丁的長者,可以簡單的思維地想,派錢、增老人福利的,就是好人,像一個每周去郊野公園的阿伯,也可以簡單地思維一寸郊野公園的土地都少不得。這叫做「屁股決定腦袋」。但是,如今這個社會連代議士、KOL也是這種智力,也是這種「因噎廢食」的思維方式,要政策完全沒有壞後果才去贊成……這二十年來香港的困局,就是因此而起的。
最後一說,我買樓時,規定經紀說出該單位的缺點,而不能只說優點。買自住樓的缺竅,就是忍受缺點,因為沒有缺點的房子,一定貴。如果你從來不去club house,就買沒有club house的單位,我每天開車,必定買交通不方便,沒有公共交通工具的單位……諸如此類。眼中只有優點,或只挑缺點的人,應該要多做智力訓練。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8/01/30/010082045.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