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

經濟伙伴多元化的不可能

很多香港人都希望把香港的經濟多元化,如果能夠成功,這當然是一件好事,問題在於,這可能嗎?

說到經濟多元化,有兩個意思,一個是伙伴的多元化,不要單一依靠中國內地,另一個則是產業的多元化,不要依靠金融、旅遊等等少數產業。

先說伙伴多元化,這受到地理環境所限制,例如說瑞士,被西歐各國所包圍,個個咁高咁大,所以客源也會多樣化。又如新加坡,鄰近有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等多國中型國家,以及印度這個尚是相當落後的大國,以一個富裕小國,夾在其中,自然是左右逢源,如魚得水。

但是,在香港,靠近中國,這是一個超級大國,幾乎相等於周邊的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加起來,香港根本不可能離開中國的影響力。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比較墨西哥和加拿大對美國經濟的倚賴程度,同香港對內地也相差無幾,所以,香港之倚賴內地,也是一個地理上的必然。

另一個論點,則是參考加拿大和美國的貿易額,在地理上,加拿大東岸和美國東岸,比加拿大的東岸和西岸,前者更為接近。這即是說,由多倫多去紐約,比從多倫多去温哥華還要近得多。當然我們也知道,1992年成立了北美自由貿易區,這兩國的貿易是互相流通、減免關稅,十分便利的。但是,大家不妨猜猜,這如果比較兩者的貿易額,究竟是誰多誰少呢?

答案是﹕加拿大東部和西部的貿易額,遠比加拿大東部去美國東部的貿易額為高。

這得出了一個結論,就是一國的內部之間,畢竟有著很多人事上和制度上的便利,永遠比在兩國之間,交流更為方便。所以,這也可以得出另一個結論,就是香港和內地發展經貿合作,是事半功倍的,而香港和其他國家去發展經貿,則是事倍功半。

當然了,香港和內地是「一國兩制」,兩地之間還有一個關卡,內地各大城市之間的經貿發展,也比香港更方便,這好比香港本土之間的經貿,例如飲食業開分店,物流公司搞貨運周轉,也會比中港交流更加方便。

所以,如果從經濟效益來看,應該是本土第一,中港第二,香港和其他國家第三,才可以發揮到最大的效益。但反過來說,本土經濟雖然佔了大多數,但對外經貿才是「真錢」和街外錢,雖然只是佔了經濟份額的小部份,卻是打動引擎的鑰匙。

更重要的產業多元化,過兩天再說。

本文章由作者為橙新聞獨家供稿,文中觀點僅屬個人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6/05/24/010034043.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