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4日

博物館珍藏「不」鑿壁而偷光是結構性問題

話說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巨匠達文西的作品《救世主》(Salvator Mundi),本來曾經被懷疑並非達文西真跡,但2011年鑑定後確認為真,在2017年以4.5億美元出售,是拍賣史上最貴的藝術品之一,原訂於去年9月在羅浮宮阿布達比分館展出,誰知突然無故延後,卻原來是離奇消失了,羅浮宮館職員也不知其去向。

我都叫做間有購買藝術品,也有去逛各地的藝術館,積多年的經驗,3大感覺是﹕展品太少,價格太高,保安太差。

以我去得最多的台北故宮博物院為例,藏品八十餘萬件,但展出數量不過是四千件,怪不得要設立南部的嘉義分館,把部分館藏展出。

中國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有藏品186萬件,每年展出不到2%,如果不重覆地展出,也要50年才一一的展示完畢。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足足有八百萬件藏品,每年展出不到1%。至於法國的羅浮宮,藏品有四十餘萬件,由於館子面積比較大,展品佔館藏的1/3,算是比例比較高。

以上的任何一件展品,價值少說數千萬元,有些高達數十億元,有的更加是無價之寶。一間博物館的總價值,比美國Fort Knox的金庫還要高,但Fort Knox有大批的武裝人員鎮守,博物館呢?最多只有通往警察局的防盜裝置而已。

再說,展覽的藏品的比例是如此之少,就算被偷走了一部分,又有誰人能知?縱是被發覺失去,也是很多年之後的事了,誰能查到這麼多年之前,是誰個監守自盜呢?

大家以為,博物館的入場券收入很多,但其實,單單是維修,已經花了大量成本。基本上,現時大部分的藝術館,都是入不敷支,靠著國家津貼來維持。因此,很多館子的保安都是嚴重不足,尤其是小館子,可能只有著「區區」幾十億元的收藏,簡直是如入無人之境,予取予攜,易如反掌。大家只要去過歐洲各國的藝術館,相信都會有這想法,其唯一的「保障」,就是名畫大都有著詳細的記錄,不像現鈔黃金,前者縱是被偷了,也難以脫手,如此而已。

所以,以上的故事不過是冰山的一角,反正館藏的名單也不過是掌握在為數不多的人的手上,不用鑿壁,也能偷光,而且偷光了也無人知曉,這實在是太妙的事了。

我的看法是,國家收藏太多的寶物,無法修繕,也展覽不完,反正是浪費,倒不如把部分次級珍品拿出來公開拍賣,得回來的錢用來加倍保護現有的藏品,才是更經濟的做法。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4/04/010113666.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