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星期的本欄,說出了投資者需要面對的四種風險,分別是下跌風險、波動風險、天災風險和個人風險,今天繼續說第五種風險,就是流通風險。
我們都知道,在投資的世界,流通的本身,就是一種價值,流通性愈高,價值愈大。從宏觀的角度去看,把公司上市,即是它的股票可以在證券交易所這個平台買賣,由於這個平台有着很多的參與者往來交易,所以,有資格在這平台交易的股票,也比未上市的股票更為值錢。
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完全沒有資產、幾乎完全沒有業務的上市公司,都可以值上五億元主板、二億五千萬元創業板的殼價,就是因為上市公司的股票有它獨特的流通價值,而這個流通價值是可以把其股票價格大大增高的。
就是在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之間,也有流通價值的比較。像藍籌股,普遍上它的成交量會比普通股票為大,所以它的流通價值也比較高,因此它的股價也普遍比較高。所謂的「股價比較高」,意即是以市盈率去計算,藍籌股的市盈率會比較高,這正是因為它包括了「流通性溢價」在內。如果從這角度去看,你買了股票,股價用不着下跌,但它只要減少了,甚至是消失了成交,這便已經是等同於股價大跌。
在一個流通性喪失了的市場,你可以把商品標價出售,表面上,標的仍然是舊價,你甚至可能還能夠以舊價把商品賣出,但是,在以前,也許你只要等上一個月,便能夠賣出商品,但是到了流通性喪失的時候,你也許要等上一年,才能夠以相同的價錢賣出商品。
由於時間就是金錢,當你需要用更長的時間去出售商品(但價錢不變),這其實在某程度上等同於價格已經下跌了。
然而,就某一特定的商品或投資品而言,所謂的「流通性」,並非是不變的常數,而是不停轉變的變數。換言之,股票的股價固然是天天不同,它的流通性也是天天有別,有時候,股價會突然大跌,也有時候,一隻成交量很大、很高流通性的股票,會突然「熄燈」,變得幾乎完全沒有成交。
所以,當我們購進一隻股票的時候,非但要擔心它的股價下跌風險,還要擔心它的波動風險和流通性風險,更加要擔心天災風險和你的個人風險,所以,很多在計算投資回報率的時候,並不將價格下跌以外的其他四種風險也計算在內,實在是很大的失誤。
以我個人的經驗為例子,在很多年前,我曾經試過在一次股市的調整時,輸得股票戶口的總值只剩下一千萬元,但欠下的孖展額已經達到了七百萬元。在理論上,我還有三百萬元的資產剩值,但在實際上,由於這價值一千萬元的股票,在當時的弱市之中,幾乎全都是完全沒有成交的垃圾股,我深知道,如果證券行「call孖展」,我沒錢付,證券行狠心把我的所有股票沽出,這些股價必然大跌幾成,我很可能會馬上變成了負資產。
還幸好,證券行並沒有這樣做,過了幾個月之後,股市轉旺,這些股票的股價和成交量也回升了,我遂脫離了險境。自此之後,我便認識了「流通風險」這個概念。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