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4日

國際娛樂食正菲賭業發展

國際娛樂(1009)的前身是香港第一隻上市的網上內容供應商「Cyber日報」,我是它的第一任總編輯。後來,我從作家轉型炒股票,這公司也轉了主板,並且把主業轉型為娛樂製作和博彩。

  娛樂製作和博彩是息息相關的兩門產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兼營拍電影和賭場的「美高梅」,不過在很多年前,兩間公司的控股權已分拆了,但仍然有絲絲相扣的關係。

  另一方面,娛樂和博彩雖然是舊經濟,但卻是少數能夠成功過渡成為新經濟,而且越來越蓬勃。前者靠的是網上發布,人們一天花在娛樂的時間,比起以前,還多出了幾倍。至於後者,拉斯維加斯早在10年前已被澳門所取代,澳門的高峰期則在5年前。現時增長最快的博彩產業,是菲律賓,原因很簡單,在中美爭霸的大前題下,東南亞是公認在未來十年增長速度最快的區域。

  菲律賓賭業的首季增長是18.54%,明年更有望追過新加坡,成為亞洲區第二大博彩中心,而「國際娛樂」的主要投資地,正是菲律賓。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60058/%E5%91%A8%E9%A1%AF-%E5%9C%8B%E9%9A%9B%E5%A8%9B%E6%A8%82%E9%A3%9F%E6%AD%A3%E8%8F%B2%E8%B3%AD%E6%A5%AD%E7%99%BC%E5%B1%95-%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冷氣經濟學

印度人為何這麼喜歡看電影?理由很簡單,但卻常被忽略了:印度位於熱帶,但由於國民普遍貧窮,很少人家中有冷氣,而他們享受冷氣的最佳途徑,就是進電影院,既有電影看,也有冷氣歎。正因如此,印度的寶萊塢遂長期作為僅次於好萊塢的第二大電影市場。

香港的情況也差不多,當年市民就是為了歎冷氣,才去看電影。順帶一提,美國人之所以發明冷氣機,正是為了好讓人民在夏天時分,也可進劇場看戲。因此,從古以來,冷氣和電影院,就是密不可分的共同體。

現在看香港的電影院,在大型商場裏面的,其門如市,但是在街頭的,卻是門堪羅雀,正是因為時代進步了,人們也不想在等候看電影時,在街上暴曬。因此,最好還是在商場之內,開車者泊在停車場,行人乘地鐵直達,是最舒適的安排。

順帶一提,除了日曬之外,還有避開雨淋,也是電影院,以及商場受到熱帶地區人民歡迎的原因。

還有一個熱帶國家,尼日利亞,人口2.2億,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論到電影製作數量,每年有2,500部,僅次於寶萊塢,因此又稱為「尼萊塢」(Nollywood),只是大多是小本製作,皆因尼日利亞有300種少數民族語言,也有拍英語片。

除此之外,其影片也發行不到全世界,在「質」方面,即是總票房收入方面,也比不上好萊塢。

電影業是「冷氣經濟學」的一種,這當然包括了商場。其實,最大的利民措施、市民福利,不是公園,而是商場,就是最貧窮的市民,在炎炎夏天的中下午,也可在大商場閒逛,除了可涼冷氣,也可飽覽櫥窗,window shopping,免費娛樂,莫此為甚。

反觀香港的官員,他們腦中想的是甚麼?漫行郊野公園,廟街,大笪地,夜繽紛,都是日晒雨淋的玩意。不消說,這些主意,必然是坐在空調房間的「冷氣軍師」所想出來的。

今時今日,就算是遊客,恐怕也無法在大熱天時,街上漫遊,尤其是來自北方的人們,怎能忍受香港酷熱的天氣?官員們如不學會「冷氣經濟學」,永遠抓不住民心。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6%B7%E6%B0%A3%E7%B6%93%E6%BF%9F%E5%AD%B8/466724

2024年7月2日

中國如何衝破中等收入陷阱?

《維基百科》就「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定義是﹕「指一個國家因某些優勢達到一定收入水準,但停留在該經濟水準的情況。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的國家,因薪資上漲,失去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既無法與低成本生產的他國競爭,也無法進入高附加值市場,以及加入已開發國家的行列。」

在戰後,能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即是成功躍升成為發達國家的,只有新加坡和韓國。前者是「城市國家」(city state),人口規模不大,而且主力搞金融。後者則是獨一無二的奇蹟,雖然,看其近年的發展,很可能也會成為首個從發達國家淪回為中等收入國家的國家,而第二個跌回去的,則可能是二十世紀初期已成為大國的日本。

按照現時的標準,中等收入陷阱的定義,第一步是1萬美元,第二步1.26萬至1.575萬美,最後是1.89萬美元,超過這,就完完全全算是高收入國家了。隨便數數,墮入這陷阱的就有南非、巴西、阿根廷、俄羅斯、委內瑞拉、哥倫比亞、泰國等等。有人認為,馬來西亞、墨西哥、土耳其等國,很可能跳出這陷阱,但它們只是根據「購買力平價指數」的計算,如果只算絕對的人均GDP數值,大家都只是1萬至1.4萬美元之間,遠遠算不上是高收入國家。

問題在於,為何國家這麼困難跨越這個坎呢?

我給出的答案是﹕因為最簡單的經濟原理﹕「分工」(division of labour)。

大家都知道,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分工。分工越細、越專門,就越能做到大規模生產,這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事實上,這些年來,世界貿易的繁榮,以及經濟的高速增長,正是來自全球化的分工以及大規模生產。

打個比方,在一間公司,也有分工﹕總經理、營業部、人力資源部,以至於茶水阿嬸,各有其專職。問題是,這些不同崗位的員工,薪水不同﹕總經理的薪水,當然遠高於茶水阿嬸。一般來說,營業部的員工,薪水會高於後勤部門。

在國際的分工/貿易體系,也是如此。一般來說,輕工業如紡織的產值比較低,通常由低收入國家負責分工生產,如越南,金融業、高科技等等的產值比較高,通常由高收入國家負責分工,如美國、歐洲。

推理下去,低收入、中等收入國家如果要晋級成為高收入國家,唯一的方法,就是經濟轉型,改為生產高產值的產品。

這道理說來簡單,可是,縱使你有能力生產高產值商品,但又有誰會購買呢?第一是你的產業並不成熟,第二是你沒有這市場,沒有人會嘗試購買你的新產品﹕高收入國家不會搬石頭打自己的腳,低收入國家則沒錢去買。

話說有能力製造出大型商業飛機的,只有美國和歐洲,也即是波音和空中巴士。其實,日本早有這能力製造,但是日本國土太小,造了飛機出來,本土也沒有地方去飛,而沒有本土市場,單靠國外買家,無法造成規模,因而成本太高,也就無法發展這門產業了。

唯一能突破這門坎的,就是中國,皆因中國有足夠大的本土市場,足以吸納大飛機。對比波音737的C919已在2017年首飛,這幾年一直在製造、交付,對比波音747的預算在2030年首飛,而對比波音777的則正在研發當中。

查實韓國的突破此陷阱,也是靠著中國,當然還有美國。這些年來,中國一直是韓國的最大貿易伙伴,但因先前的中國尚在發展中國家階段,無能力生產大量高產值商品,鄰近的韓國也就成為了最方便的選擇。

另一個原因,則是在1998年的金融風暴之後,美國基金大量購入韓國財閥的股票,已成為了其經濟體系的實質大股東,因此也不介意韓國發展高產值產業。

然而,在近年,中國的產業升級,變成了韓國的直接競爭對手,免不了大幅減少購買韓製高科技產品,這直接打擊了韓國的經濟。至於說,這是因為韓國的親美政治立場,惹怒了中國,因而對韓作出經濟打擊,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由於中國有著龐大的本土市場,因而足以發展高產值的產業,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優勢。然而,從另一方面看,14億人口,也有劣勢﹕

像新加坡,人口563萬人,荷蘭,人口1,777萬人,只須集中幾門高產值產業,足以令到國家發達。可是,以中國人口之多,要想全民就業,窮盡全世界的高產值產業,也不足以填補這個大洞,因此,必然也有一定數量的中等產值工業。

此外,為了國家安全,也要有一定數量的戰略性產業,如農業,可能產值不高,會拉低GDP,但為了自給率,也必須如此做,像習近平主席的那名句﹕「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至於其他小國,如新加坡,則根本不可能做到自給自足,既然無法做到,不如索性放棄,集中高增值產業。

當然,中國要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也並非不可能做到。畢竟,美國現時有3.3億人口,豈非也是高收入國家?而且經濟增速還是西方之最。

就這方面,美國有很多撒手鐧,一是美元霸權,二是無遠弗屆的金融市場,三是它的龐大軍力保障了其貿易暢通,因此也用不著太高的自給率。四是以前叫「自動化」,現在則是「人工智能」,總之就是高科技,有效的提高了本來是低產值的產業的生產效率。這正如農業本來是低產值,但經由基因改造,以及大規模生產,便可以大幅提高生產力。

中國在這方面當然可向美國效法。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29000/%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4%B8%AD%E5%9C%8B%E5%A6%82%E4%BD%95%E8%A1%9D%E7%A0%B4%E4%B8%AD%E7%AD%89%E6%94%B6%E5%85%A5%E9%99%B7%E9%98%B1.shtml

沙特王儲變法的前因

沙特阿拉伯當然是很富有的國家,G.D.P.是1萬億美元,論到人均,也有2.8萬美元,世界排名43,這也算是不錯,但同香港的5.2萬元相比,還差上一大截。

這是因為沙特的人口太多,有3,500萬人,一旦除以人均,就拉低了。查沙特是世界上人口增加最快的國家之一,1970年人口只有610萬人而已,同今日相比,增加了4.7倍。對比香港,當時人口是400萬人,今天升了不到1倍。

沙特的主要收入是石油輸出,在那時,王室和人民當然活得十分富貴。然而,石油收入並不會因人口增加而增加,直至今日,沙特的人口增長仍然有1.3%,這等於收入不變,但除的人數卻越來越多,換言之,在可見的將來,沙特的人均收入將會越來越少。

更有甚者,人們預測,石油使用的峰值,將會在2030年到臨,這是由於核能、綠能等等替代能源產品越來越多,雖然,飛機、軍事等等都必須使用石油,但可見將來,沙特的石油收入也將減少,這也是必然。

這就是沙特王儲所面對的現實:他垂危的父親已把沙特的最好時光享用了,他所面臨的,是困難的挑戰。

沙特王室的最大矛盾是:人民普遍反美,但王室卻是依賴美國的武力保護傘而生存,這嚴重損害了王室的統治基礎。

更有甚者,在中東,美國的最大盟友,是鐵桿的以色列。因此,美國不肯把最新最精的武器賣給沙特,卻賣給以色列。美國意圖令到沙特安心的方法,是拉攏沙特和以色列建交,甚至希望兩國結盟。相對而言,沙特無疑是希望把刀把子彈握在自己手裏,而非由美國去決定自己的生死,因此它在三十年前,已在大買中國武器。

事實上,我早已講過,如果不是沙特人民普遍反美,美國早已在沙特搞了顏色革命,推翻王室,成立民主政府了。王儲當然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

在以前,美國是沙特石油的最大買家,但現時最大買家非但已變了中國,而且美國還成為了世界第一石油生產國,反而成了其最大的競爭對手。

種種原因之下,王儲無法只有脫離舒適地帶,脫離美國控制,作出「變法」。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B2%99%E7%89%B9%E7%8E%8B%E5%84%B2%E8%AE%8A%E6%B3%95%E7%9A%84%E5%89%8D%E5%9B%A0/466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