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的市場問題很簡單,價格升得太高,正是「鼻屎好食,鼻囊挖穿」,於是大量建樓,形成了供過於求,脫離人民的購買力。支撐的只是貪官污吏,一個人可以擁有二千幾個單位,這只是儲蓄財產的形式,因此只是空置,並不流出市場,因而造成了「有樓無人住,人人買不起」的奇怪狀況。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內房大亨十居其九都是許家印之類的人,靠買樓、借錢來維持現金周轉,財務上根本資不抵債,只是用財技來坑銀行和投資者。故此,本來已供過於求的市場,卻有著暫時性的上升假象。
這明顯是無法持續的市場,中央政府在它自爆之前,先一步出手引爆。引爆後,再加上大抓貪官污吏,大量空置單位流出市場,供過於求實況展現出來,樓價免不了下跌。
這是很自然的市場現象,只要用時間來解決:等到市場把供過於求的單位慢慢消化了,樓價便會回復正常。房地產市場有升有跌,古今中外皆是如此,經濟學的供求關係是錯不了的。
香港的樓價問題就複雜了,基本上就是因為在這20年來被掏空了,因此是沒救的。
一方面,樓價一直在下跌,漸漸跌至「入肉」;入肉的意思,是發展商頂不住,再下去,要破產了。中產階級業主也頂不住,再跌下去,很多會變成負資產,如果再遇上一場經濟衰退,一旦失業,沒法子供樓,只有回到2003年,幾乎必然出現破產,甚至是燒炭。
換成內地的情況,供過於求,死守幾年,待得把存貨都消化了,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天光晒。
可是,香港另一邊,以「收入佔供樓比例」來計算,仍然是全球最高,大把人以今日價格,依然買不起樓。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61方呎,人住劏房、住籠屋,連居屋也買不起……簡單點說,現在政府是起樓又死,不起又死,兩頭都是死路,這是一個死局。
說穿了,香港人還是在曾蔭權時代活得最開心:就像一個不用辛苦上位的小童,滿街亂跑亂玩,沒人管。問題是,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十幾年之後,長大了,就要為以前的荒唐「還債」,必然會遭受到現實的毒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