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才」是香港未來的主要政策之一,問題在於,我們使用甚麼方式去搶呢?
最簡單的方法,是提出一些政策優惠,最主要的,是讓人才很容易拿到香港居民的身份,以及針對某些高科技或高增值工種,或高學歷、高收入人士作出政策傾斜,諸如此類。總之就我看到,最基本的策略就是看準了某些人才,給予配額,但好像對他們並沒有太多特別的優惠。
當然,除了「香港居民」的身份之外,如果給予新來的人才太多的優惠,不啻是「殺熟」,好比是電訊公司對新客戶給予的特殊優惠,忠心耿耿的舊客戶卻無法享用,對於已在港、已來港的外地人才,並不公平。
其實,要想吸引人才來港,最重要的,並非給予他們永久居民的身份,畢竟,一個真正的人才,無論想成為哪裏的居民,都是易如反掌,每個城市都會舉腳歡迎。
人才要想住在某一地方,基本上,只有兩個理由,一是這地方能賺錢,二是這地方很宜居,最好當然是兩者兼備。
香港究竟能不能賺錢,是已成的事實,大家都不停的在想發展,這是不必說的。可是,另一方面,香港究竟是否宜居呢?
首先,在居住環境方面,由於樓價太貴,香港絕對不宜居。可是,如果只算豪宅租金,其實並不算太過昂貴,所以也還勉強可以忍受。
另一就是香港的面積太小,道路狹窄,非但養車昂貴,郊外公路也不多,很難獲得自駕遊的樂趣,如果說到近年人們喜歡的caravan長途遊,以及賽車場等等,更加是連想也不用想。
以前人們喜歡去蘭桂坊,現在改去私竇,對於住在本地的人才而言,反而分別不大,總會找到門路可去。可是,香港雖然是美食天堂,然而地道餐廳普遍骯髒,坐位也普遍狹窄,並不太多地方有舒適的dining experience。
至於一些高級行為,例如遊艇,香港養船之貴之難,以及泊位之稀少,應該是富裕城市之中居第一。
另一方面,私人飛機的起落,也是極不方便,這當然是多年來民粹主義所致:完全沒有想過如何吸引世界各地菁英來居住。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