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9日

劉慈欣、黃海、倪匡、張系國和抄襲西方的科幻

話說中國科幻小說大師劉慈欣創作的《流浪地球》大收,有人指出,《流浪地球》創作於2000年,其大橋,即在地球建造發動機,讓地球逃離太陽系的點子,和台灣科幻小說大師黃海在1988年創作的《地球逃亡》,大意相同,涉嫌有抄襲之嫌。劉慈欣在被問及此事時,表示從未看過《地球逃亡》。

我在2011年寫的《碳六十之劍》大結局,也有過相同的構想:「計劃在1000年內,儲存足夠100萬年使用的能量,然後在美洲的中部,安裝一個推進器。假如地球遇上了毀滅式災難,例如地球碰撞其他星體,太陽系滅亡等,人類可把整個地球作為一艘太空船,全體逃離太陽系。」

我可以保證,這是我獨自想出來的,也沒有看過黃海或劉慈欣的相關作品。照我看,這種點子只要稍為有點科學知識、科幻知識便可想出來,也沒有甚麼太大的難度。

於我在《碳六十之劍》時寫過﹕「這個驚天大計劃是二十一世紀時一個叫周顯的科幻小說作家提出的,當時只是一個荒唐的構想。直至一百五十年前,一個科學家看了這本小說,受啟發寫了一篇論文。又過了八十年,有智囊團認真地作出了研究,並且開始了初步的計算。三十年前,這史無前例的計劃才給通過,並正式實行。」

正是由於我寫這段自大的狂言,因此對這點子特別敏感,也特別留意。終於有一天,看到了噩耗﹕原來早在1934年,Edmond Hamilton已經寫過了《Thundering Worlds》,講的是九大行星一起逃離太陽系﹕

「Our sun is dying. Our nine worlds' peoples are menaced by awful and increasing cold, and unless something is done soon their inhabitants will perish. We can not hope to revive our dying sun. Its doom is already close at hand. But out in space there lie other suns, other stars, many of them young and hot with life. If our nine worlds revolved around one of those hotter, younger suns, we could look forward to new ages of life for our race.

「It has been proposed, therefore, that we cause our nine worlds to leave our dying sun and voyage across space to one of those other suns! That our nine planets be torn loose from our sun and steered out into space like nine great ships in quest of a new sun among the countless suns of the universe! That we carry out a colossal migration of worlds through the vast interstellar spaces!」

順帶一提,Edmond Hamilton生卒年份是1904年至1977年,曾經做過《超人》和《蝠蝙俠》漫畫的編劇。

此外,1960年法國作家Francis Carsac也寫過了《Terre en fuite》(Fleeing Earth),但我並沒有看過這本書,只知道故事是講地球人把金星和地球一起駛離太陽系,不過知為何要把金星也連在一起飛。Francis Carsac在英文世界好像不大流行,不過在俄國卻很受歡迎,有不少俄文譯本。

發現了這些之後,這些日子我想到《碳六十之劍》,心裏有點冒汗,覺得像做了虧心事,幸好我的虧心事做得不少,面皮也真的厚,因此也就得過且過了。

我不可能知道劉慈欣是不是真的抄襲了,我只是說,獨自想到這點子也是完不奇怪的事。劉獲得了「雨果獎」(Hugo Award),這是科幻小說界的奧斯卡獎,《流浪地球》,兩年前出版了英譯本,西方人應該不可能不知道有《Thundering Worlds》和《Terre en fuite》,而如果劉真的抄襲,抄襲這兩本書的機會率,也應該比抄襲黃海高得多。

黃海出生於1943年,1969年已出版第一本科幻小說,比起1935年出生的倪匡寫的《藍血人》遲了5年,但是倪匡科幻小說進軍台灣,由沈登恩的遠景出版,是七十年代後期的事了。黃海後來得到過倪匡科幻奬。

為甚麼我會無端端提起倪匡呢?因為有讀者在以上報導留言﹕「以前以為衛斯理係原創,後來睇左英文科幻小說之後,覺得作者倪匡先生D英文好掂!」

我告訴大家,倪匡的英文非但不是好掂,簡直是接近不識。其實大家看他的科幻小說都會知道,他對科學的知識接近零,幾乎是全錯,如果他常看兼且抄襲外國的科幻小說,那些很離譜很可笑的錯誤決不會犯。

所以,倪匡小說的點子,完全是獨立創作出來,事實上,我作為創作人,覺得其小說內容要獨立創作出來,也並非難事。不過,倪匡寫小說的技巧在香港排名第二,只僅次於金庸,這卻是他人無法學到的。

日前他的契仔施仁毅送了一本他出版的倪匡小說集給我,我基本上看遍了倪匡的所有作品,當年倪匡進軍台灣,但他手上沒有舊作的存本,還是我把他的全集賣給他。他重寫還珠樓主的《雲海爭奇記》,也是我把孤本賣給他。不可不知,我在唸中學時,曾經是香港最齊全的武俠小說收藏家。

說回施仁毅出版的那本倪匡小說集,裏面居然有一個我從沒看過的故事,叫作《賽馬年鑑》,我拿到後,當天便從頭到尾看完了。由此可以見得,倪匡的天份和功力。

如果要我說,我會認為,台灣張系國的很多作品,有著濃烈的西方科幻小說影子。我是在十來歲時看他的《五玉碟》(《城》三部曲之一),後來陸陸續續看完了這三部曲。直至二十多歲時,才看阿西莫夫的《基地》,嚇了一跳,這才叫做相似。但這仍然不減我對張系國的尊重。另一個例子是香港的杜漸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出版了《逃出恐龍世界》,當時當然《侏羅紀公園》並未上映,但小說則已出版多時。由於張系國和杜漸都是科幻小說迷,他們應該沒可能沒看過相同內容的西方作品。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9/02/19/010110255.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