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

王晶是否明白周星馳?

王晶說,當時只有他理解周星馳,能夠明白周的創作,可和周溝通,其他人則不能。然而,周星馳對此說法卻是冷笑,不置認同。究竟誰說得對呢?

這裏不說周星馳的性格,我也沒資格說,皆因不認識他本人。我只看他的作品,也看王晶的作品,最重要的是,我明白當時的文化氛圍。周星馳的基本文化知識,來自兩方面,一是粵語長片,二是動漫,也包括了日本電視片集如《猛龍特警隊》。王晶的父親是導演王天林,看過無數粵語長片,《賭神》的橋段,正是來自任劍輝主演的《非夢奇緣》。至於周星馳,更不用說了,《審死官》的演出完全抄自馬師曾,《算死草》的演出完全抄自關德興,《如來神掌》、《六指琴魔》,完全是粵語片的致敬版。簡單點說,在粵語長片方面,王晶是唯一可與周星馳溝通的人,但在動漫方面,王晶沾不上邊,完全溝通不上。

周星馳和我一樣,都是第一代的動漫讀者/觀眾。我對此特別深刻,皆因大我沒幾歲的哥哥和姐姐,就已經沒看動漫了。我相信,周星馳的姐姐,也沒看動漫。換言之,周星馳是第一個把動漫文化帶到影視圈的人,在那個時代,所有影視圈的成年人都不懂這些文化,但是看電視的新一代少年人,都已熟悉這種思維方式,因此,在當時的影視圈,只有周星馳,才最能打動他們的心。

其中有一點,人們以為周星馳的無厘頭演出,包括王晶在內,是來自粵語長片的馬師曾、任劍輝、新馬仔等人。但實際上,當時影響力最大的,應是《IQ博士》。我很記得,當時中文大學的宿舍有電視室,通常寥寥無人,只有播放《IQ博士》,方才座無虛席,還站滿了人。播完後,新聞時間,一哄而散。

當時的文化人,像徐克、許鞍華、譚家明這些最高檔的,看的是法國片。低一檔次的,看的是美國片和國語片。至於粵語片,好比今日的電視肥皂劇,在創作方面,沒有甚麼養分,創作人不太看。這就像看小說,創作人往往參考文學作品,但這樣一來,卻忽略了通俗作品的邏輯﹕金庸、瓊瑤初出道時,文化人也是看不明白,為何這些通俗作品大受歡迎,卻不知作品雖然通俗,但也有高低之分。文化人分得出高雅的高低,卻分不出通俗的高低。

周星馳的一個優點,就是可以把一部電影翻來覆去的看幾十次,看出其真諦來。這在當時,除了看粵語長片,沒有可行性,皆因沒有錄影機,電影票子又太貴。只有不停重播的粵語長片,方可做到。我有一個男性朋友,認識周的一位前女友,該前女友說,他每個月都重看一次《英雄本色》。不怕重覆,正是成功創作的一大關鍵。我相信,周在看粵語長片和動漫時,已把其表情動作,深深烙印在心裏,因此可以隨意複印/重演出來。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60631/%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4%B8%A8%E7%8E%8B%E6%99%B6%E6%98%AF%E5%90%A6%E6%98%8E%E7%99%BD%E5%91%A8%E6%98%9F%E9%A6%B3.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