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6日

蒙古國的出路是與東方接軌

蒙古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內陸國,其國土被中國和俄羅斯包圍,面積高達156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60萬人,人均GDP只有5,205美元,是最窮的國家之一。

蒙古帝國瓦解後,蒙古人最遠曾經打到去北印度,在東方則與滿清結盟,以老二的身份統治中國大陸以至整個滿清王朝,直至二次鴉片戰爭,蒙古大將僧格林沁被英法聯軍打敗,其在清帝國的老二地位遂被漢人取代了。

滿清政府退位,部分蒙古人不承認以漢人為主的中華民國政府的承繼地位,於是開始搞分離主義,直至1945年,蘇聯和中國同時承認它的公投獨立。蘇聯崩潰後,它也進行政治改革,1992年成為民主國家。

現時的蒙古國,軍事不成,經濟又不成,沒有工業,主要是畜牧業,天然資源豐富,但沒有基建,運不出國外,十多年前的「妖股」,名叫「蒙古能源」(00276)的失敗,很好地說明了這件事。

現時蒙古國唯一倚仗的,是它的「記憶」,也即是成吉思汗的黃金帝國,用歷史來麻醉國民的心智,中國人對此知得最清楚,皆因在100年前,我們也是用過去的輝煌歷史來麻醉自己。

100年前,中國人想過把漢字拉丁化,當時的蒙古人也這樣想過。不過後來它被蘇聯統治了,因此採用了西里爾字母,直至2020年,不知發了甚麼神經,應該是因為「成吉思汗記憶」作崇,居然宣布在2025年後,全面廢止使用西里爾字母,改回傳統蒙古文。

這得回到一個文字傳承的基本理論,就是很多民族曾經有過文字,但在後來卻丟失了,忘記了,例如苗族。為甚麼呢?皆因文字的傳承需要成本,而這成本需要由民族來攤分,如果人口不夠多,無法承擔文字的成本,就只有慢慢失傳了。

現時文字的最大成本,就是要向人民傳播現代科學,以及現代的思想,這得需要大量的翻譯。像菲律賓,一半使用英語,一半使用拉丁化了的他加祿語,而後者的現代科學字彙,都是直接使用英語,所以你看他加祿語的新聞電視台,也會聽到大量的英語。

幾百萬人口的蒙古國,根本不可能承受自成一種文字的成本,如果繼續使用西里爾字母,即是在專業名詞上,繼續和俄羅斯掛鈎,倒還可以,但要完全使用傳統蒙古文,那是百上加斤,完全是政治壓倒現實的荒謬想法。當然,有這種意淫的人也並不少,例如說,港獨分子也很想把港式廣東話成為一種自洽的文字語言,其動作之一是努力把《維基百科》創立粵語部分,不過,這顯然是徒勞的,正是因為工程太大,人口太少,不可能完成。

說穿了,在今日的國際社會,蒙古國沒有出海口,就算不算文字,也根本不可以成為一個自洽的國家。現在的它抱著「成吉思汗的記憶」,希圖與西方接軌,完全不切實際。它的出路只有兩個,一是與俄羅斯合併,一是與中國合併,不過後者比較符合現實,皆因它唯一有價值的是天然資源,而俄羅斯不缺這些,反而對中國極為有用,而且中國可幫助它的基建,發現道路,輸出資源。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34835/%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8%92%99%E5%8F%A4%E5%9C%8B%E7%9A%84%E5%87%BA%E8%B7%AF%E6%98%AF%E8%88%87%E6%9D%B1%E6%96%B9%E6%8E%A5%E8%BB%8C.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