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2日

投資世界中的「修養」

我租過好幾個不同的單位,和幾個包租婆的交情都很不錯,所以能夠不斷地以七折市值的租金,租到很不錯的房子。
有一次,家裏裝修,包租婆來監工,我和她有一搭沒一搭的在吹水。她說在前些時,在美國坐郵輪到巴拿馬去,然而當時巴拿馬颳大風,結果改到了巴哈馬。
「其中的一個乘客,到過巴哈馬四次了,但他表示沒所謂,聳聳肩,又去了一次。」包租婆說:「如果是換了香港人,一定呱呱大叫,又投訴,又甚麼的。還是外國人有品得多。」
我同意她的說法。香港人的確很喜歡投訴。在香港搞服務性行業,不停的遇上刁客,煩也煩死了。
可是,回心一想,一個西方人去過了四次巴哈馬,再去一次,也沒甚麼所謂,因為他一定不會是窮人,甚麼時候再去,都可以。但是,如果一個人儲蓄了三年,就是為了去一次旅行,而這一次旅行卻臨時改了地點,他能不火嗎?能不投訴嗎?
我對餐飲業很有興趣,也認識不少開餐廳的人,常常坐在一起,交流意見。一般來說,高級餐廳的客人投訴比較少,吃過後覺得不爽,以後不去就是了。低下階層去吃廉價餐廳,也沒有要求,因為他們不懂得水平的標準。中價餐廳、中產階級的投訴是最多的,因為中產階級有知識、有要求、對錢也看得重,當然是最難服侍的客人了。
我聽貼士買股票,結果輸了錢,很少會責怪給貼士的人,因為我認為,如果我聽信了山埃貼士而輸錢,那是我不夠班,怨不得別人。正因為我抱有這個宗旨,所以在金融界的朋友才這麼多。
我有一個朋友,叫「鍾仔」,以前輸了股票,總喜歡咒罵放風者,但是經過我的薰陶之下,「股品」也長進了不少,不罵了。
果然,人的運氣也好起來,這幾年來,他持有的物業,升值了十多億元,變成了一條「肥蛇」,股票是贏是輸,也沒有甚麼所謂了。反正,他買股票,當作是買馬,小注怡情,十零萬上落,不傷身,自然也不會因而動氣。
幾年前,那些投資者因為受到了銀行的欺騙,因而買下了輸死人的accumulator,結果血本無歸,說穿了,也只不過是因為輸得太傷,輸不起,因而憤而反抗,如此而已。
說了這麼多,結論是甚麼呢?結論是:一個人不論在投資上,在日常消費上,都要有修養。而修養是實力的表現,一個人是因為輸不起、花不起,才會沒有修養。此外,一個人有修養,朋友會很多,到哪個地方都會受人尊重,就是投資,也會得心應手,因為修養能令你冷靜,而冷靜就是投資致勝的最大關鍵。
我寫了一本書,叫《梁振英出任行政長官的前因後果》,由於在撰寫本書的時候,《東周刊》的報道給了我不少參考材料,所以我決定送出十本新書,給《東周刊》的讀者。有意者請把姓名住址,寫在一張白紙之上,交由《東周刊》轉交周顯便可。
又:本書將解答了《東周刊》提出的「梁振英母親紮腳之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