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

台灣的不對稱戰力會打上海、香港

蔡英文和賴清德最大的分別是:前者的終極目的是當「台灣地區領導人」,加入民進黨只是其手段。事實上,她是在李登輝時代加入政府,2000年,48歲時,才因參選立委而加入民進黨。

至於後者,從政的目的就是為了台獨,當「台灣地區領導人」只是手段。因此,這4年,還未算他有可能連任,台海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應是1950年以後的最高。

有人說,中國的軍費是台灣的12倍,但台灣的戰鬥目標只有一個,中國則要應付美國、日本、韓國、印度等等,甚至在中俄邊境,現在也有30萬駐軍。

把這些數字減掉,中國可以用來攻台的軍費,最多只會在3倍至5倍之間。但別忘記,攻守的簡易計算比是3比1,因此,兩者之間的對比也許並不這麼懸殊。

台灣方面,強調的所謂「不對稱戰力」,大多是吹牛。例如說,「機動、價廉、量多、快產、可靠」中的價廉、量多、快產,莫非能比得上中國?事實上,中國最大的優勢,在其工業製造能力,如無人機,而台灣的專長,如晶片,雖然先進,卻並不可直接拿上戰場。

如果是在台海決戰,台灣沒有地利優勢,只會是1對1的比例,根本說不上是「不對稱戰力」。因此,台灣的有利因素,在於登陸戰和巷戰,用人命傷亡來消耗中國的人員,但這當然不方便向台灣人明言。

簡單點說,如果是美日聯手對戰中國,當然是在海上、在空中,飛來飛去的打,而台灣在作戰中的「分工」,就是負責死人,就像今日的烏克蘭。

還有一種很可能發生的「不對稱戰力」,就是直接攻打上海、香港這些大城市,可以有效重挫中國的財富。美國和日本不可以這樣做,皆因害怕中國報復攻擊它們的大城市,但台灣卻不妨如此幹,反正是死豬不怕開水燙,最壞不過是戰敗後,台灣地區的領導人和軍事將領被判死刑,這可不關美日的事。

由於香港很可能是被攻擊對象,我的意見是,就是轟炸香港,也只會打維多利亞港的兩岸,所以我會奉勸大家在大西北購買村屋,或獨立的小房子,如加州花園、錦繡花園,以作萬一大戰時,避難之用。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F%B0%E7%81%A3%E7%9A%84%E4%B8%8D%E5%B0%8D%E7%A8%B1%E6%88%B0%E5%8A%9B%E6%9C%83%E6%89%93%E4%B8%8A%E6%B5%B7-%E9%A6%99%E6%B8%AF/464082

猶太人的倒霉與風光

在歐洲被迫害和屠殺的歷史近來被大量報導。西元前二十世紀,巴比倫因宗教原因,迫害猶太人。前十五世紀,約瑟當上了埃及的宰相,因而佔領了最好的土地。前十三世紀,埃及人把其後代逐出國家。耶穌出生前後,猶太人因反抗羅馬政權,被屠殺。

1096年,歐洲人屠殺猶太人;1144年,英格蘭人屠殺猶太人;1275年,英格蘭人驅逐猶太人;1306年,法國人驅逐猶太人,都是因為他們放高利貸。1320年,法國人認為猶太人投毒,因而屠殺猶太人;1348年,歐洲人認為黑死病是猶太人引發,因而屠殺他們。

1492年西班牙驅逐猶太人;1496年,葡萄牙驅逐猶太人,皆因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一起入侵伊比利亞半島;1517年,德國因猶太人是異教徒,兼且放高利貸,因而排斥他們;1555年,羅馬教廷下令猶太人必須隔離在帶有圍牆的猶太居民區。

1881年,因猶太人參與了刺殺沙皇阿歷山大二世,俄國屠殺猶太人。由於俄國革命的骨幹如列寧、托洛斯基等,都是猶太人,1936年,斯大林驅逐猶太人,以圖把他們逐出權力中心。1938年的水晶之夜開始,希特勒開始有秩序的對猶太人種族滅絕。

以上是猶太人的倒霉史。至於他們的風光史,最早的當然是前文講過的,約瑟當上了埃及的首相,其後,猶太人被逐出埃及,到了迦南地,即今日的巴勒斯坦,從西元前十四世紀起,猶太人逐步在此地建國,也即是以色列國,其後分裂出猶太國,前者在前722年滅國,後者在前586年滅國。

猶太人的重新崛起,是在西元前十七世紀,因歐洲人倚重他們的金融能力,以資助歐洲頻密的戰爭。這其中最有名的,當是羅富齊家族,在拿破崙戰爭前後,已是包括英國在內的歐洲的實質控制者。

猶太人涉足西方政治,應自1885年,Nathan‧羅富齊被英國封為男爵開始,前面也講過,俄國革命的主力是猶太人,這也是為何後多人把共產主義視為「猶太人的陰謀」的原因。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其實猶太人已佔據了不少德國的政府位子,後來當然被剷除了。

今日的以色列在1948年立國。現時美國的經濟命脈,包括聯儲局和華爾街,都由猶太人掌握,而政府高層的重要位置,大多也由猶太人佔據。特朗普的女婿和拜登的妻子都是猶太人。此外,現時的墨西哥、烏克蘭、阿根廷的總統,也是猶太人。

可以這樣說,在歷史上,猶太人倒霉過好幾次,但每次崔護重來,均比上一次更加風光,而他們最風光的日子,就是今天。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27729/%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7%8C%B6%E5%A4%AA%E4%BA%BA%E7%9A%84%E5%80%92%E9%9C%89%E8%88%87%E9%A2%A8%E5%85%89.shtml

2024年6月24日

明星才是真客

大約在3個月前,有報道傳出「歌神」張學友的妻子羅美薇投資輸了20億元,另一說則是她在4年間,輸了10億元。回想起在2008年,則說她投資雷曼債券,輸了4000多萬元,令到張學友連續開了100多場演唱會。

  不管這些傳聞是真是假,不過,在私人銀行家的心目中,明星的確是最好客戶︰錢多,而且收入不算穩定,未來收入不確定,因此有必要賺取投資收入。

  也正因心急投資,以獲取被動收入,因此更容易被「專業」的投資顧問擺布。所以有私人銀行家對我說︰「這些才是真的好客戶!」

  其次的,是專業人士,如醫生,人雖不傻,但錢多,而且工作時間長,因此沒空自己研究。當然,在投資界,也有「越識得多,越死得快」的諺語。

  律師和會計師由於接近股壇的賊太多,因而比較精明。不過,也有很多股壇大賊,在散戶手上騙到了大把錢,卻因相信了私人銀行顧問,輸光後又再去騙過散戶,也大有人在。我識得最叻的一位莊家,幾十億元身家,堅決不開私人銀行戶口。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56802/%E5%91%A8%E9%A1%AF-%E6%98%8E%E6%98%9F%E6%89%8D%E6%98%AF%E7%9C%9F%E5%AE%A2-%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2024年6月21日

政府宣傳cheap遊香港 產業降級

昨天講到,美國掌握了高收入的產業,如金融和高新科技,因此如果她要重拾製造業,這代表了產業降級,這也必然降低了GDP,因此是不大可能做到的。

可是,這也並非沒有政府自甘墮落,在政策上主動產業降級,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就是香港特區政府了。

例如說,先前整個政府上下所有官員一起力推的「夜繽紛」,查高消費的零售和飲食,都是在日間進行,「夜繽紛」除了色情產業,我實在想不出有任何高消費的地方。

也許還有麻雀館吧,不過麻雀館的數量有限,除非是在灣仔、銅鑼灣、油尖旺等區多發牌照,做到成行成市,並且通宵營業,甚至是任由酒店附設麻雀館,否則不能帶來多大經濟效益。

話說近日有麻雀館與旅行社合作,推出「麻雀館深度遊」,時間由早上9時半至中午12時,內容包括講解行業歷史、基本教學等,完成課程更可獲發文憑,費用是188元,但這只是噱頭,也沒能創造經濟利益。

反而是搞一些麻雀比賽,大肆宣傳,非但要吸引內地遊客,甚至大肆宣傳日本麻雀,吸引日本人來耍樂。要知道,在日本,賭博/打麻雀是刑事罪行,但他們卻熱衷此道,因此吸引日本人來打麻雀,幾乎是必賺的財路,但前提依然是要有充足的麻雀館。

至於另一個產業降級的政策,則是旅遊業的,例如現時大搞的「深度遊」、「城市景昔」之類。

「城市景昔」是讓市民和旅客利用手機應用程式,體驗香港古今,利用3D技術,交由插畫家設計動畫,結合現場實景和動畫音效,帶出沉浸式遊覽體驗,涵蓋的地點遍布中環、山頂、尖沙咀、深水埗、油麻地、佐敦和鯉魚門各區。

至於「深度遊」,例如要體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及「香港無處不旅遊」的概念,這當然包括了行郊野公園,例如麥理浩徑啦!

不是說這些旅遊方式不好,至少可以提高香港的形象和軟實力,但明顯不是生意經喎!來shopping,吃美食,玩高消費活動,雖然是很cheap的土豪,但是有錢收喎!當然,內地與外國的遊客來深度遊,我們也不反對,可是政府大力宣傳蝕本貨,究竟「搞乜冬冬」?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4%BF%E5%BA%9C%E5%AE%A3%E5%82%B3cheap%E9%81%8A%E9%A6%99%E6%B8%AF-%E7%94%A2%E6%A5%AD%E9%99%8D%E7%B4%9A/463147

2024年6月20日

黃仁勳請食飯玄機

話說Nvidia(輝達,內地譯名英偉達)行政總裁黃仁勳,於5月30日在台北請吃飯,請了14位科技大佬,包括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以及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等人,地點在磚窯餐廳,每席盛惠4563元新台幣。

  有人說,黃仁勳已經有錢到咁,仲咁慳儉,全世界都一致讚賞。香港的湯文亮則說,黃仁勳不懂闊佬別人,孤寒自己。筆者認為,以上說法皆不中。話說黃仁勳去磚窯餐廳之前,在春韭私廚吃雞湯、銀絲卷,給了2.5萬台幣小費,點會孤寒?

證明自己識食兼夠威

  正解是黃仁勳係要咁做,先至有型。我請你班大佬食鮑參翅肚有乜出奇?你哋有乜好嘢未食過?我請哋你去古早味傳統餐廳,一來證明我識食兼地道,二來你哋班友咪一樣要同我食?咁先至威吖嘛。

  話說當年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有一批期權(option)要認購,手上唔夠現金,來香港問某大小姐借錢。他坐私人飛機來,大小姐親自揸架Honda Jazz去機場接他,親自接不失尊重,Jazz仔則是挫折對方的銳氣,呢啲先至叫識玩!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55622/%E5%91%A8%E9%A1%AF-%E9%BB%83%E4%BB%81%E5%8B%B3%E8%AB%8B%E9%A3%9F%E9%A3%AF%E7%8E%84%E6%A9%9F-%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美國要重拾製造業 只有產業降級

日前,我看台灣名嘴郭正亮的一條視頻,談到美國的造船業,能否追上中國,他的答案是永遠也追不上。

其理由是,造船業是一條龐大的供應鏈,大量部件都需要不同的工廠去製造,現時美國的年生產量是7萬噸,中國則是2千多萬噸,如此大的差距,因此不可能追回來。

這說法固然是言之成理,但這卻無法解釋在1949年以前的中國,非但一窮二白,而且完全沒有工業產能,為甚麼可以在70多年之內,發展出齊備聯合國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的產業鏈,也是唯一的一個國家做到。

當然,有一些產業,是科研能力的問題,如晶片設計,非洲國家便沒這能力設計出來。可是,製作技術只是末節,再加上,非但美國曾經有過這技術,它的附庸國如韓國是世界第二造船大國,一聲令下,也必然會向美國輸送技術,理論上,美國要重拾造船業,只會是時間問題,而不可能永遠不能追及。

再說,中國當年的底子薄,才要花幾十年,美國的底子厚,所花的時間應該少得多吧?

要想深入討論這課題,得回到一個基本的問題:這些年來,美國為何放棄了造船業?

這原因就是產業分工:這些年來,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秩序是把產業分工至不同國家,它因而把造船業和其他大量產業分配到其他國家。

問題在於:美國是根據甚麼標準來分配這些產業?這原則很簡單:它把利潤最高的,如金融業、高科技,留給自己,把低產值的,首先是五十年代的紡織業,然後是電器製造,甚至是汽車業等等。總之,它牢牢抓著的,是利潤最高的金融業和新經濟產業,例如先前的科網,現在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太空科技等。

正是這政策,保障了美國在這幾十年的經濟增長高於其他先進國家:好吃的果子都給他吃了。

反過來說,如果美國重拾造船業,或者是特朗普所說的,要把產業鏈重新回到美國,那麼,它唯一的做法,就是把現有產業降級,犧牲GDP增長……不過,美國是一個自由經濟國家,就是政府想這樣做,恐怕資本家也不會跟從。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E%8E%E5%9C%8B%E8%A6%81%E9%87%8D%E6%8B%BE%E8%A3%BD%E9%80%A0%E6%A5%AD-%E5%8F%AA%E6%9C%89%E7%94%A2%E6%A5%AD%E9%99%8D%E7%B4%9A/462806

猶太人從來不能打

在云云宗教當中,猶太教的武力是最拉垮的,每逢戰爭,它就扯後腿,所以在普法戰爭後,法國人如此憎恨猶太人,在一戰後,德國人也如此憎恨猶太人。在蘇聯的內戰後,本來在共產黨內處於執政地位的猶太人,卻被斯大林有效地清洗了,皆因,疾風知「弱草」,板蕩識「奸」臣。

所以,猶太人在西方長期得不到何社會地位,是有原因的,就是他們不夠勇武。那為甚麼以色列在立國後的三十年,它可以「小霸王」的姿態,橫掃千軍,不可一世呢?

一來,伊斯蘭教雖比猶太教能打,但是中東的那些所謂「國家」,徒具「國」名,卻只不過是部落聯盟,凝結不到人民參與戰鬥,反觀以色列人,在西方居住的時間久了,有著一定的現代化思想,「國家感」較強,因而更為團結,更有戰鬥力。

二來,當年的以色列,有著大量的二戰老兵,尤其是來自蘇聯的那批,接受蘇式訓練,絕對勇武,視死如歸。

三來,美國在財力和軍力上的無限支持,這令到以色列產生了自以為是天下無敵的幻想。

現實是,在2006年的黎巴嫩戰爭,以色列已被真主黨打得吃不了兜著走,小小的加沙走廊,懸殊的兵力,以哈戰爭打了大半年,照以色列的官方說法,如果要戰勝,還要多打7個月。由此可知,說以色列能打,完全是這幾十年間,西方西界所造出來的一個幻象。

查實猶太人最強的,是金融財政方面,這在以前,一點用也沒有,皆因他們賺了錢,又被有武力的軍人搶走,變回一無所有,重新來過。之所以在這二百年崛起,是因私有產權變成了「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而玩這科,的確沒有人比猶太人玩得更好,原因是他們自成一個互相遵守信諾的小圈子,而這就是金融業成功的不二法門﹕金融業全都是犯法的地下勾當,有著守信的地下秩序,就可戰勝單打獨鬥的小型匪幫。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26956/%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7%8C%B6%E5%A4%AA%E4%BA%BA%E5%BE%9E%E4%BE%86%E4%B8%8D%E8%83%BD%E6%89%93.shtml

2024年6月19日

內地人、香港人、西方人都會露宿!

傳媒報道,內地時興「窮遊」及「特種兵旅遊」,即是用有限的金錢、最短的時間,到陌生地方旅遊體驗,因此他們來港在麥當勞、網吧、 臨時避暑中心等地睡覺,甚至是買睡袋街頭露宿,都是為了節省住宿費。

香港人很看不慣此事,網民留言指責:「請不要錯誤表達睡橋洞這件事,你這是不良示範」、「如果想體驗做流浪漢不需要在香港呀,自己家門口就能體驗」。也有人指出相關的法律,例如阻塞通道,又或者是在郊野公園紥營,均會觸犯法例云云。

我向來反對香港政府的鼓吹窮遊政策,例如「深度遊」、「城市景昔」之類,認為這些窮遊帶來不了經濟效益。當然,我也不大喜歡這些窮遊旅客。

可是,旅客窮遊香港,也不是今時今日,從來,這幾十年不斷,有大量歐美遊客拿著一本《Lonely Planet》,便來窮遊香港,有的露宿街頭。有的二人一個小房間,到蘭桂芳溝來兩位漂亮港女空姐,四人同眠一房,新聞也有報道。

直接點說,正如阿Q的名句,為什麼「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為甚麼港人不反對歐美人士來港睡街頭,甚至是喝醉酒鬧事,卻反對比歐美人士稍為斯文的內地人呢?說穿了,不外是反中、仇中吧了。

查實窮遊,反而是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象徵。歐美人,以至於香港人,到外國旅遊,也是先由富人開始,再到中產階級,到得社會富裕後,窮遊便大量出現了,這也是當年《Lonely Planet》一紙風行的原因。現在則是手機上網,更方便了。

說到底,香港人到外國旅遊,睡火車站的,哪還少了?我甚至認識有年輕女生,非但睡火車站,遇上外國男生把她「拾」回家,也欣然乘機沖涼,如是者玩了幾個月。

總括一句:旅遊瞓街,梗係cheap啦,不過西方人都係咁,香港人又係咁喎,點計先?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26745/%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5%85%A7%E5%9C%B0%E4%BA%BA-%E9%A6%99%E6%B8%AF%E4%BA%BA-%E8%A5%BF%E6%96%B9%E4%BA%BA%E9%83%BD%E6%9C%83%E9%9C%B2%E5%AE%BF.shtml

2024年6月18日

全世界都在收窄言論

中國古代有一位歷史人物,叫作「子產」,是鄭國的宰相。他最膾炙人口的事件之一,是他支持言論自由:所謂的「不毀鄉校」,即是任由人民在「城市論壇」之類的地方公開議論政治,甚至是批評政府。

可是,很少人留意到,他在死前,對其接班人子太叔說的遺訓,就是千萬不要任由人民批評政府,理由是只有威望很高的政府,才可以讓人民享有言論自由。子太叔不聽這遺訓,結果天下大亂,要出兵鎮壓。

這正如在1950至1954年間,美國有麥卡錫主義,對共產黨人或同情共產主義者,作出獵巫式的審問和控訴,大家看電影《奧本海默》可知一二。

台灣的蔣介石政權的搞「白色恐怖」,大事緝捕「匪諜」,即是共產黨的地下黨員,手段是無孔不入地監控人民,以及拘捕、刑求、殺害、沒收財產。這始於1949年頒布的《臺灣省戒嚴令》,其後逐漸減弱,直至1991年,取消戒嚴為止。

以上的兩段時期,現在普遍被定性為暴政。可是,回到當時的客觀環境,共產主義的思想泛濫到今人難以想像,而共產黨的地下組織無孔不入,蔣介石把丟掉大陸歸咎於國民黨內共諜太多,李登輝也是共產國際的地下黨員(後來反叛了,把黨員名單交給了蔣經國),蘇聯在1949年研發出的原子彈,部分資訊來自共諜的洩密,其中的羅森堡夫婦因而被判死刑。

假如當年美國不搞麥卡錫主義,蔣介石不搞白色恐怖,不敢說其政府會倒台,政權會失去,但肯定的說,其國內社會、政治秩序必然會更加混亂,更難有效管治。

為甚麼呢?這就是中國人說的「德衰」,即是政府的威望不夠,人民不信任政府。對此,唯一的有效處理方法,就是先用高壓政治,把反對聲音強壓下來,待得政局和經濟穩定下來,才好重新開放言論。事實上,子產治鄭的初期,也曾經試過一段時間的拑制言論,後來才去搞甚麼「不毀鄉校」。

我之所以講出這些歷史,是企圖指出:現時人民愈來愈不信任政府,經濟也愈來愈差,包括美國和台灣在內的整個世界,言論自由都在迅速收窄……歷史正在重演。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5%A8%E4%B8%96%E7%95%8C%E9%83%BD%E5%9C%A8%E6%94%B6%E7%AA%84%E8%A8%80%E8%AB%96/462148

2024年6月17日

西方崩潰法國大鑊

 現時在西方陣營,很多國家都出現了經濟問題。

  這其中的原因很簡單,本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來自1991年蘇聯崩潰,再加上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因而有更多的人口作出更細密的分工,從而重組全球供應鏈,使到生產力大增,因而造就了20年的繁榮。

  但這動力,在2008年已用完了,後來憑藉新經濟,量化寬鬆,美國剝削附庸國等等手段,強行撐住,但這時,西方除了美國之外,已在衰落了。

  這時,正本清源的方法,就是再加大全球化,進一步擴張供應鏈,以減低成本,擴大市場,大家就可以繼續繁榮下去。

  然而,現在美國為了和中國打新冷戰,反而和中國和俄國這些大市場搞分裂,很明顯,這種反經濟的行為,只會令經濟衰退加劇。

  但由於美國有附庸國墊底,所以可看高一線,就算實質經濟出狀況,也有金融頂住先,但其附庸國就大鑊。

  這其中,最危險的是法國。這個懶人國家,本來是憑藉西非的黑人奴隸去作支撐,但現在西非已脫離,相信不出幾年,它必然爆煲。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54599/%E5%91%A8%E9%A1%AF-%E8%A5%BF%E6%96%B9%E5%B4%A9%E6%BD%B0%E6%B3%95%E5%9C%8B%E5%A4%A7%E9%91%8A-%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2024年6月14日

的士和商場商舖業主的共同錯誤

我寫過幾篇文章評論的士和網約車之戰,主旨大概是:網約車是世界大潮流,無法抵擋,的士業界應該正面面對這挑戰,遊說政府盡快立法規管網約車,從此楚河漢界,各自搵食。換言之,這是識時務、及時止蝕的作法。

然而,的士卻妄圖趕絕網約車,令到政府遲遲不去立法,但這違反大潮流的作法,並無法阻止牌價的下跌,至今為止,牌價距離高位,已跌去了一半以上。

再者,「高德打車」和「滴滴出行」也已殺到香港,這些內地網約巨頭的政治遊說能力,遠遠高於洋鬼子的Uber,政府被迫到牆角,只有在承諾在7月,立法規管網約車。

很明顯,等到「高德」和「滴滴」進場,政府方才立法,其法例肯定更不利於的士。換言之,的士拖延了幾年,換來的,只是更差的條件。

現在又說到商業樓宇,這裏說的主要是商場和商舖。

先不去管政府的政策是如何如何,業主們有沒有、如何去遊說政府的相關政策,又或者是現時的商場/商舖是如何的冷清,價格下跌到甚麼程度,業主們簡直蝕入肉、要破產了……客觀的事實是,香港人的生活空間,已被壓縮到無法忍受:

去茶餐廳都會見到,四人座位,兩位客人,請坐一邊,座位之狹小,兩位大漢並排而坐,其中一人只能坐半邊屁股。「大家樂」的座位已算寬大,更窮的人,要到「譚仔」,坐大圓桌,這才是「地盡其用」。

就是最高級的米芝連三星餐廳,位於置地廣場的Joel de Robuchon,價格超級昂貴,座位間隔也遠遠算不上是寬敞,可聽到鄰桌的說話,除非是包房。

這些年來,香港人就是被業主們關門打狗,完全沒有生存空間,在一間幾百呎的旺角小單位,玩「密室逃脫」,當大家發現可以去深圳的大商場享受寬大的空間,在窗明几淨的餐廳吃飯,以至於玩室內滑雪,到影樓拍攝寫真……和彆屈在香港的狹小空間,是兩碼子事。

簡單點說,商場/商舖業主和的士業界,是同一回事:由於在政府中有太大的遊說力量,吃得香港人太盡,如今被內地打出了一個大缺口,當初不肯放口,結果只有自己去嘗。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A%84%E5%A3%AB%E5%92%8C%E5%95%86%E5%A0%B4%E5%95%86%E8%88%96%E6%A5%AD%E4%B8%BB%E7%9A%84%E5%85%B1%E5%90%8C%E9%8C%AF%E8%AA%A4/461172

2024年6月13日

唱高散貨犯甚麼法?

「唱高散貨」的英文是「pump and dump」,證監會把它視作犯法的洪水猛獸,又拉又鎖,這實在是毫無道理,簡直是弱智的說法,這也證明其主事人的水平。

  我買一隻股票,當然是看好,認為它的價格是被低估了。我也很好心,把這想法同別人分享,到處同人宣傳,甚至是宣之為文,在社交媒體上寫出來,這是很正常的事,「唱高」有何不對呢?

合謀約定買賣才犯罪

  事實上,大型券商的經常操作是寫報告,讓客戶先買下某些股票,然後再把報告公諸群眾,讓其他人其後買入,這也是「唱高」。再說「散貨」﹕我平價買入股票,現在價格升了,當然要沽出股票take profit,天公地道又有甚麼問題?

  說穿了,所謂的「唱高散貨」,一來指的是「一致行動」,二來指的是「虛假市場」,英文叫「false market」,前者指的是同一堆人的共同合謀,後者指的是這些人的買賣是約定的,並不是股民根據自由心智所作出的個別行為……這些才是犯法行為,而不是「唱高散貨」。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53427/%E5%91%A8%E9%A1%AF-%E5%94%B1%E9%AB%98%E6%95%A3%E8%B2%A8%E7%8A%AF%E7%94%9A%E9%BA%BC%E6%B3%95-%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內地餐飲業的標準流程

深汌湖南土菜品牌「農耕記」去年9月進軍香港,短短8個月時間,已先後於佐敦、黃埔、黃大仙及北角開張了5間分店,一來驚訝於它的「行軍」如此迅速,二來也代表了它信心十足。

事實證明了它的決策正確,傳媒報道,這些店均都大排長龍,日前開張的北角新店甚至要排隊兩小時,方可入內。

我5月10日在本欄刊登了《內地中餐品牌攻陷香港》,講到了從「譚魚頭」到「海底撈」,以及「太二酸菜魚」,隨著內地餐飲品牌進化到2.0、3.0,這一兩年來,似乎每戰皆捷,香港餐飲業碰到了這股新浪潮,被攻城掠地,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農耕記」之後,有「陳鵬鵬」,相信在可見將來,內地品牌還會繼續打進香港,暫時仍未見到我們有任何還擊能力。

記得在幾年前,內地的火鍋大行其道,一旦一店成功,便數以百計的複製下去。當時分析者的解釋是:火鍋是最容易複製的餐飲模式,皆因中央廚房只須製造湯底,其後便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快速擴張。

手搖飲品店如「奈雪的茶」,又或者是「太二酸菜魚」,也屬於容易複製。然而,「農耕記」和「陳鵬鵬」卻不是這回事,它們的成功,證明了一件事:內地餐飲業在管理方面,有了突破性的發展。

我估計這是歸因於預製菜的進化,令到管理人更容易為廚師編製「標準流程」(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餐飲品牌遂可以快速複製,同時可維持水準。

沒錯,人們常常忽略了,管理流程也是創新的一種,在商業上,甚至也許是最重要的一種。現時內地完勝香港的,就是它們的管理流程,例如說,用手機點菜,就是服務,也有嚴謹的規格。

北上消費的香港人,往往發現,內地餐飲的服務態度遠勝香港。且不去比較人的質素問題,其實內地早已把服務列入管理流程,例如說有上錯菜,免費送;結帳多收的錢賠雙倍,少收的錢免付;30分鐘上齊菜承諾、不合口味免費退換、自攜飲品不收費等等,還有年輕化的裝修,在在都是吸引客人的賣點。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5%A7%E5%9C%B0%E9%A4%90%E9%A3%B2%E6%A5%AD%E7%9A%84%E6%A8%99%E6%BA%96%E6%B5%81%E7%A8%8B/460791

2024年6月12日

現時跟美國混已沒好處了

有一句流行的話,叫「跟美國混的國家都富了」。這句話當然有一定的事實,卻不是事實的全部,而且距離甚遠。

話話有一個日本右翼分子,叫石原慎太郎,他極其反中,中國人對他恨得不得了。對於美國令到日本富有,他的反駁是:日本早在二戰前,已是強國,只是因為戰爭打窮了,戰後只是重拾戰前的繁榮,並非美國的功勞。

如果這理論正確,則這也適用於德國的情況。不過,照我的看法,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並不完全正確。

公認的歷史事實是,在1945年的戰後,美國本來是準備把日本弄窮,以懲罸它的戰爭罪行,這是有文件可證明,而且每本史書均這樣寫,是絕對的事實。其轉捩點是朝鮮戰爭,美國馬上改為支持日本經濟,因而造成了日本的經濟起飛。

德國的情況也差不多,是因為美蘇冷戰,美國發動了「馬歇爾計劃」,拉動了戰後歐洲的經濟。

扭轉局勢的,是蘇聯的解體,這時,歐洲和日本已經沒有了「對蘇前線」的戰略作用,日本首先開始垮下。至於歐洲,由於有歐盟的成立來沖喜,以及輔助美國吃掉蘇聯解體的紅利,因而拖到2009年的金融海嘯,才正式裏落。

不過,美國還是要照顧「前線」的利益,例如以波蘭為首的「三海倡議」國家,也即是東歐諸國,便是增長最快的附庸。這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們的經濟基數低,照顧它們的成本也比較少。

至於南韓,則在1997年的金融風暴後,已被美國媷了羊毛,大財閥的股權都掌握在美國資金的手上,因此賺的錢也不是落入韓國人的口袋。說到菲律賓,則更加是從未富過,不用提了。

總之是,跟美國人混,在金融海嘯之前,還有肉吃,但現在肉已吃光了,反而是美國吃小弟的肉的時候,正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25713/%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7%8F%BE%E6%99%82%E8%B7%9F%E7%BE%8E%E5%9C%8B%E6%B7%B7%E5%B7%B2%E6%B2%92%E5%A5%BD%E8%99%95%E4%BA%86.shtml

2024年6月11日

Trickett死於何人之手?

Matthew Trickett,英國人,37歲,曾是海軍陸戰隊成員,在希斯羅機場和移民局工作過,能夠登入政府系統,查閱包括移英港人在內的個人資料。

5月13日,他被政府以《國安法》提控,同案還包括一位香港駐倫敦經貿辦行政經理、退休香港警司袁松彪,以及一位華裔男子。

5月20日,Trickett被發現在Maidenhead的Grenfell,其後證實死亡。不消說,反中分子通通認為這是中國特務的所為,但這說法,代表了中國特務有能力肆意在英國殺害任何人(Trickett是被保護的重要證人)而不被阻止或發現,這又和他們一貫以來的兩個論述互相矛盾:

一,中國人很無能;二,在英國很安全。

至於英國的官方說法,則是Trickett在拘留期間曾試圖自殺,以及死因並無可疑。如果是中國特務所為,英國絕對不會為中國洗白。

從007電影可以得知,MI5有能力作出任何事,但Trickett事件明明可以令到香港/中國極度難看,這明明是一張好牌,MI5可沒理由殺他呀!

這得回到2021年,Trickett成立了保安顧問公司,其中一項工作,是提供監視服務,並且有長期監視移英港人。這已經是3年前的事了,MI5為何忍到現在,才拘捕他呢?

根據控罪書,Trickett有收取香港駐倫敦經貿辦款項,但他又涉及一宗過億(港)元的錢債糾紛。事實上,他正是因為這宗錢債糾紛,企圖破門(一位女子的家)門而入,對方報警,才揭發出以上案件。

從以上的事件,我的偵探假設是:這位Trickett是雙面諜,一直有和MI5密切溝通,不但把和香港/中國的溝通告知MI5,甚至也會提供假情報。因這宗案件無意被揭發了,MI5只好殺人滅口。

我曾經在Youtube的一條評論「趙安吉之死」的視頻說過,政府抓到間諜,只會審判,不會殺死,皆因這可以儆效尤,也可抹黑敵國。因此,要用到刺殺手段的,只有雙面諜,皆因不能讓他說出真話,英國有名的「Asmahan」,就是一例。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trickett%E6%AD%BB%E6%96%BC%E4%BD%95%E4%BA%BA%E4%B9%8B%E6%89%8B-/460087

2024年6月9日

如單打獨鬥,美國已輸了

說到中美之爭,其實美國早已輸了,而且輸得一塌糊塗。

先說晶片和光刻機,是誰造的?是美國嗎?不是,光刻機是荷蘭的ASML,晶片是台灣的台積電。當然,設計GPU的輝達,是美國的。

說到軍事,當然沒有人能打得過美國,如果說到在遠程投放軍事的能力,例如在大西洋,或在中東打一仗,甚至只是在太平洋中心點,要打起來,中國必然是一敗塗地。

可是,如果在南中國海,或者是台灣海峽,不如看看美國如果單打獨鬥,不牽進日本、台灣、韓國、菲律賓等等盟國,敢不敢同中國動手?

再說金融戰,固然中國的股市不振,可是在中國減持美債之際,是日本和英國加緊買入,填補了這空檔,而這作法則嚴重拖累了這兩大附庸國的財政實力,現時它們的經濟困境,與「頂住美債」有很大的關係。

簡單點說,現時與中國對抗的,不是美國一國,而是美國加上歐洲、澳洲,再加上日本和韓國,那是接近10億人口,G.D.P.比中國高上兩倍以上。

幸好,這些國家不能完全同心同德,但大體上都是聽美國的話。相比起俄羅斯、伊朗、朝鮮等和中國的關係,它們顯然團結得多‧再說,還要另加一個印度,雖然不大聽美國的話,卻是徹頭徹尾的反中。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幻想中的比較,皆因這些都是客觀的現實,中國沒法子抺煞,只能面對。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25339/%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5%A6%82%E5%96%AE%E6%89%93%E7%8D%A8%E9%AC%A5-%E7%BE%8E%E5%9C%8B%E5%B7%B2%E8%BC%B8%E4%BA%86.shtml

2024年6月7日

取消中間人是增加利潤不二法門

相信30歲至50歲的朋友,應沒有人沒抽過YES!Card。這瘋魔了20年的明星閃卡,全盛時期,每月銷售量超過600萬張,後來高峰期回落,也長期在200萬張左右的數字。

以每張1元計,月營業額是七位數字,店舖佔30%,發行商賺35%,YES!公司則有35%,不過要付出拍攝成本,和印刷費。YES!公司還出版了一本《YES!》,作為宣傳之用,不過雜誌本身有利潤,不用算作成本。

無論如何,其銷售是一筆不小的數字,每一方都有不俗的利潤。

正如前文講了,它的銷量距離高峰期,跌了一半以上,YES!公司如何維持利潤呢?方法很簡單:它自製卡機、自營發行網、自行同店舖交收,既然跳過了發行商,即是可以全收0.7元,兼且在銅鑼灣、上水、元朗等等旺區,還有直營店,因而大幅提高了毛利率,從而實現了銷售跌了、利潤不變的目標。

抽掉中間人,是減低成本,提高利潤的不二法門。要知道,中間人所賺的錢,來自資訊不流通,只要買方和賣方均有充足信息,雙方可自行交易,跳開了中間人。

在以前,香港有很多貿易商,在外國接訂單,七十年代之前,下單給香港廠商製造,八十年代打後,下單給內地廠商,自己賺到差價。可是,到了二千年打後,內地廠商自行同西方客戶聯繫,再也無呢支歌仔唱了。

我有一個朋友,更加離譜。他只是在外國有一個賭波戶口,在香港收波纜,差價最高竟可達到50%。1990年一場世界盃,他賺了幾億元,簡直是駭人聽聞。

當然,現在很多人都知道賭波的賠率,這門生意就走不通了。不過,馬會的賠率差價也遠高於外圍市場,球迷照買不誤。我有一個朋友,叫鍾培生,由於喜愛打拳,也很有意投注拳賽,只可惜他並沒有外國博彩公司的戶口,相信有人願意提供,他不介意付點手續費。

近幾年,澳門的博彩數字急跌,於是,賭場和政府取消了疊碼仔,由賭場兼營疊碼。畢竟,這些年來,賭場早已取得了所有內地大客戶的資訊,把疊碼仔甩掉,正是在逆勢中維持利潤的不二法門。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F%96%E6%B6%88%E4%B8%AD%E9%96%93%E4%BA%BA%E6%98%AF%E5%A2%9E%E5%8A%A0%E5%88%A9%E6%BD%A4%E4%B8%8D%E4%BA%8C%E6%B3%95%E9%96%80/459415

2024年6月6日

0xmd大衛戰歌利亞

有一個醫療健康AI系統名叫「0xmd」,完全由香港人自主研發。話說醫療AI是兵家必爭之地,幾乎所有科網巨頭都在開發,例如說Google的模型叫「Google Med-PaLM2」,聘請了大量的醫療專業人員,主要為醫療機構如診所和醫院設計,不對公眾開放。

將高階產品平民化

  無論是Google還是微軟的模型,都是自上而下的開發策略,集中於高階市場。然而「0xmd」卻選擇不同模式,是從下到上,把高階產品平民化,等於是體現醫療科技的民主化,可以稱為「農村包圍城市」。

  其具體做法是向所有用戶開放,任何人都可在此平台發問,或者是上載如體檢報告、皮膚病照片等訊息,從而獲得免費建議。這些都是日常醫療環境的真實世界訊息,現時這個平台每5分鐘至少回答一個問題,逐漸構建成海量的數據庫,換言之它是無間斷在改進、升級。

  不論是舊經濟還是新經濟,掌握了訊息和群眾,就是控制了制高點,這也是不易的真理。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51398/%E5%91%A8%E9%A1%AF-0xmd%E5%A4%A7%E8%A1%9B%E6%88%B0%E6%AD%8C%E5%88%A9%E4%BA%9E-%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的士形象太差 車主難擋網約潮流

近日網上流傳多條影片,有人登上網約車後,報警舉報司機非法載客,行政長官李家超奉勸的士業界不要自行「放蛇」,有任何投訴,應向執法部門舉報,政府將在7月完成對規管網約車的初步研究。

白牌車並非新生事物,早在七十年代,電話普遍之後,已發生過一次,的士業也大肆反擊,並以的士大獲全勝告終。這一次網約車,則是因為另一種新生通訊科技 ——互聯網的出現。

話說在香港,的士業向來有著強大的遊說力量。一是在八十年代曾經發動過一次暴動,有實力在背後支撐,不過,這一招在《國安法》通過後的今天,究竟能不能行得通,誰也不敢說。

二是把它和私有產權拉上關係,有民建聯高層跟我講過這論述。我心想,的士牌已發出了幾十年,難道政府要永遠被它綁住手腳?

現在政府並非要收回的士牌,只是要規管網約車,把它在某程度上合法化而已。這好比政府賣地讓發展商起樓,幾十年後,在前面填海,再拍賣土地,這固然是阻擋了海景,損害了原有業主權益,但並沒有違反私有產權大原則,全世界政府都這樣做。

三是的士車主把牌價利益拉扯到的士司機收入,以影響民生為號召。實則稍為對此有點點了解的人都知道,的士司機收入已是最低工資,不管的士牌價是升是跌,都不會影響到他們的收入。所以這是一個騙人的偽命題。

事實上,近年的士牌價已跌四成,也加過價,但司機收入幾乎無影響。另一個事實是,由於的士司機服務態度不佳,形象已跌至谷底,市民也普遍支持網約車。

我們也必須承認,兩者的競爭不同起點,我絕對支持,網約車必須購買的士保險。

由於的士遊說力量,政府搞了幾年,現在才迫得非立法不可。然而,政府可以阻止Uber,卻阻不了「高德」和「滴滴」這兩家內地巨企即將殺入香港。的士車主迫得政府拖延到7月才立法,立法結果只怕更不利的士車主,更加阻止不了牌價的下跌。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A%84%E5%A3%AB%E5%BD%A2%E8%B1%A1%E5%A4%AA%E5%B7%AE-%E8%BB%8A%E4%B8%BB%E9%9B%A3%E6%93%8B%E7%B6%B2%E7%B4%84%E6%BD%AE%E6%B5%81/459025

2024年6月5日

放在歷史長河的文明與愚昧

有一個流行的說法,是比較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對於科研的貢獻,例如諾貝爾奬得主的比例,猶太人是完勝。講出了這論述,公知們當然十分高興,這「證明」了猶太人代表了文明,巴勒斯坦人代表了野蠻。

不過,用同樣的推理,以前的世界文明中心是在波斯,更早的時候是在埃及和兩河流域,也有地中海/愛琴海文明,即是意大利、希臘、土耳其一帶,跟著就是阿拉伯文明,直至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今日的西歐如法國、德國,以及英國,對文明對完全沒有任何貢獻,就算死光光,對於世界文明也完全沒有任何損失。

只是這些完全沒有文化的野蠻人,到了十八、十九世紀時突然發力,作出了大量發明和文明貢獻,這可是在十四、五世紀時的人們無法想像的。

也有流行的說法,說中國沒有創新能力,因此並不能算作是大國。查美國在1894年,已超越了英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相比之下,現時中國只及美國的67%,最高時是77%。

美國直至十九世紀,甚至是二十世紀初期,對於科研,是一點貢獻也沒有。愛迪生的發明,全都是實用性的,並非基礎科學,本質上和「寧德時代」的電池是一樣的。

美國科研的大爆發,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大量猶太科學家因逃避德國納粹,又或是其他族裔的科學家,逃避歐洲戰亂,走到了富裕而政治穩定的美國。更重要的,當然是在二戰之後,擄獲了包括馮布隆在內的大批德國科學家,上太空的科技正是奠基於他們。

以上的歷史,正是說明中國公知們的愚蠢和短視。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224709/%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6%94%BE%E5%9C%A8%E6%AD%B7%E5%8F%B2%E9%95%B7%E6%B2%B3%E7%9A%84%E6%96%87%E6%98%8E%E8%88%87%E6%84%9A%E6%98%A7.shtml

2024年6月4日

胡塞打美艦又是為了糧支

這幾天發生的一宗國際新聞,是胡塞武裝聲稱發射了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了美國駐在紅海的艾森豪威爾航空母艦,一共兩次。

由於美國遲了一天才公布此事,因此引來了諸多忖測。要知道,現時全世界的政治嚴重分化,已經沒有了公認的事實,傳媒是按照自己的政治立場去偏頗報道,分析員則也按照個人主觀意願去作出忖測,故此被稱為「後事實年代」。

在「後事實年代」,對於這宗事件,有人為胡塞組織「重創」了航母而拍手高呼,以此證明航母是紙老虎,不過他們似乎忘記了,中國也有並且正在繼續建造航母,如果它們是紙老虎,中國也同樣吃大虧。

從另一方面看,胡塞武裝也決非省油的燈,他們襲擊美國軍艦,並非第一次,也決不會是最後一次,絕對不會手軟。

我曾經說過,政治的最基本,都是「糧支」問題,無論是搞群眾運動,抑或軍事攻守,本質都是錢!錢!錢!

現時胡塞武裝的確有必要去攻打美軍,皆因阿拉伯兄弟的注意力和資金都去了以哈戰爭,也即是說,戰鬥全面升級了。再加上在中國的穿針引線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又有和解跡象,胡塞武裝要想繼續得到資金,就不能在也門打內戰,而也必須升級,因而有必要打打美國,這固然是火中取栗,但「捲」到了這地步,也是大勢所趨。

就我粗淺的軍事知識所知,發展到了今日,海軍和空軍對於陸權的優越性,已經大為減弱,陸基武器如導彈、高射炮、火箭炮等,可以低得多的成本與高成本的空軍海軍戰鬥。當然了,到了大海,還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天下,可是一旦在海峽戰鬥,航空母艦戰鬥群就有如龍游淺水,故此伊朗也可在霍爾木茲海峽據險而守,無人敢動。

縱然如此,以胡塞武裝的實力,也完全不足以挑戰美國的強大力量,皆因這要海量的飽和攻擊,傾盡其庫存武器,只怕也不足以攻破美艦的防空網。

簡單點說,胡塞武裝這一次的戰鬥目的,就是宣布又一次攻擊了美國,成不成事,無關宏旨,只是有了這名義,向國際又刷了一次存在感,又可借此來集資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83%A1%E5%A1%9E%E6%89%93%E7%BE%8E%E8%89%A6%E5%8F%88%E6%98%AF%E7%82%BA%E4%BA%86%E7%B3%A7%E6%94%AF/458368

2024年6月3日

世界首富錢從何來?

有一個人,我一直很奇怪他的身家何來,就是世界首富、奢侈品大王、LVMH的老闆Bernard Arnault。根據2023年的富豪榜,他的身家足有2400億美元。

  這個人是富二代,在1987年的股災後,買下LVMH,其後不停收購合併其他奢侈品公司,例如軒尼詩XO,到了今天,幾乎壟斷整個奢侈品市場,就只有HERMES沒買下,但他也是其第二大股東。

  這些年間,隨着全球化的盛行,奢侈品市場大為蓬勃,大家都可以看到,身旁的人買的奢侈品越來越多,店也開得越來越多。我也可以見到,Arnault的生意蒸蒸日上,越賺越多。

  他的財富增長最大的一部分,不是生意,而是收購合併其他奢侈品牌,而且都是提出令人無法抗拒的條件:都是高價收購,否則別人也不會賣給他。

  所以,問題在於,他必然有一個,或不止一個,很大的金主,支持他在這二、三十年不停作出收購,要麼是見不得人的錢,要麼就是高槓桿比率,兩者必居其一。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350403/%E5%91%A8%E9%A1%AF-%E4%B8%96%E7%95%8C%E9%A6%96%E5%AF%8C%E9%8C%A2%E5%BE%9E%E4%BD%95%E4%BE%86-%E6%94%BF%E6%94%BF%E7%B6%93%E7%B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