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人均壽命對於政治、經濟和投資,有着決定性的影響,不過,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實在不多,所以我在這裏,寫下一些筆記,作為以後鋪寫成書的參考。
大約在二千年前,人類的平均壽命是二十歲,比穴居人時代也好不了多少,十八世紀時,增加至三十歲,在十九世紀末期,是四十歲。到了一九八○年,全世界的平均壽命是六十二歲,發達國家則是七十三歲,現時的世界人均壽命已經到達六十七歲了。試想想,如果一個男人,預期壽命只是二至三十歲,他將會怎樣去過這個短短的人生?生命這麼短,當然是要及時享樂,不要浪費了。問題在於,不是人人都有及時享樂的本錢,大多數的人,都是天生貧窮,連吃飯飽肚也大有問題,當然更加沒有資格去享樂了。
沒有錢而又想享樂,他們將會怎樣做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參與戰爭,去搶錢、搶女人。當然了,戰爭是非常殘酷的事,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喪失掉生命。可是,如果他的預期壽命只有十年,那就不妨去博一博了。
近年人類壽命愈來愈長,但投資品的平均預期回報卻愈來愈低。
不過,如果一個人的預期壽命是六十歲,他在二十歲時,究竟有沒有這個膽子,用四十年的預期壽命,去博取發財搶女人的機會,那就不敢說了。
所以,我認為,這幾十年的世界和平,最大的功臣,並不是因為核武器的「保證互相毀滅」,而是因為今日的人的預期壽命長了,因此也「錫身」了,不敢搏命去戰爭了。事實上,在幾十年前,戰爭和侵略,向來是美德,和平至上的觀念,是近年才興起的。
說了政治,現在說經濟了。
假設一個人,在二十歲時,只有十年的預期壽命,碰上了一個地產經紀,這位地產經紀對他說:「買這個單位,回報很高,每年有3厘。」
3厘的回報,10年是30%,如果用複利計算,則是34%。這位仁兄願不願意到他死時的那一年,也只有34%的回報呢?這個回報率,顯然是太少了。所以,他的答案多半是:「No!」
好了,現在假設這個人,有六十歲的預期壽命呢?他的計算又是怎樣?
每年3厘的回報,四十年下來,就是325%,翻了兩倍有多。想想下來,咁就唔同,有得諗,有得諗。所以,我的想法是,人的壽命長短,往往影響到投資的預期回報率﹕壽命愈短,要求的回報率就愈高,反之,壽命愈長,要求的回報率就愈低,皆因他的命長,便更能等。
客觀的事實是:在近年來,人類的壽命愈來愈長,但是,投資品的平均預期回報率是愈來愈低。以房地產為例,回報率是愈來愈低,現在是不到3厘,是史上的低點。在二○○三年的低潮,回報率可以達到7厘,但是,回想起一九八三年的上一次低潮,回報率超過10厘,也是非常平常的事。因此,我也預期,在下一次的樓市低潮,回報率跌至5厘至6厘,便是見底的時候。
所以說,投資不單是生活,甚至還是生命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