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1日

每個德國人心中 都有一個希特勒

我有一個德國朋友,叫「Bernard」,本來是諾基亞的工程師,後來找到了投資者,創業,自建手機品牌,賣到歐洲及全世界。他娶了中國老婆,總部在新加坡,在中國製造,所以在香港也有辦事處。
他在香港時,也會找我聊天,然而他的生意愈做愈大,我見到他的機會也愈來愈少了。我的陰謀是,為他的公司搞上市,乘機賺番一筆,但他好像不上當。
他很自傲於德國,但十分討厭美國,當然,像大部分人一樣,他有種族主義,認為德國人高高在上。我有一個強烈的感覺,是他至少在某方面和某程度上,是認同,甚至是崇拜希特勒的。或者,不如這樣說吧,李安說,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斷背山。周顯則說,每個德國人的心目中,都有一個希特勒,只不過不肯承認罷了。
希特勒的主張是甚麼呢?他主張德國人需要生存空間。為甚麼德國需要生存空間呢?因為德國是新興國家,國家的領土很小,但在幾十年前的世界,國家已經需要做大做強,才能夠在市場上有競爭力。而當時,只有英國、美國、蘇聯,還有一個非常衰弱的法國,才有龐大的領土和殖民地,夠本錢成為大國。希特勒和德國人要想成為大國,惟有出諸一途,就是侵略。
希特勒的侵略以他的自殺、德國慘敗告終。但是,客觀的局勢仍然不變,而且更為嚴重,就是在跟着的世界,沒有過億人口,幾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面積,在國際市場中,只能當跟班,沒有話事權。
到了這個時候,不但德國人這樣想,連法國人也這樣想了。於是,德國和法國這兩個死敵,如果要在美國和蘇聯之外,另起第三個爐灶,別無他途,只有走在一起,大搞「斷背山」,果然是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一九四九年,德國總理阿登納在接受美國的《時代周刊》訪問時,提出了和法國「破解解凍」。歐洲煤鋼共同體是在一九五○年提出,一九五二年成立的,參加的六個國家就包括了德國和法國。一九五八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和阿登納開始會談,四年間通信四十多次,會晤十五次,終於開花結果,在一九六三年,簽訂了《德法友好合作條約》。
歐洲在煤鋼共同體的基礎之下,不斷的加入新的加盟國,又把共同市場的原則推廣到其他的經濟領域,例如核能,終於在一九六七年,成立了歐洲共同體,然後在一九九三年,歐洲共同體變成了歐洲聯盟,至於歐元,則在二○○二年正式推出。歐洲人終於有了一個幾百萬平方公里,幾億人的大型政治經濟實體。
根據Bernard的說法,所謂的歐盟,就是由德國人主宰的歐洲,至於其他的民族呢,在他的口中,不過是「slaves」,為德國人辦事而已。德國製造的武器質量世界第一,只不過德國只製造,少儲存,不像美國大量囤積武器。只製造而少儲存的好處是,可以一邊賺錢,一邊擁有強大的生產力,完全沒有浪費。至於法國的強大軍事力量和核武器,則不過是相等於德國人的僱傭兵,行先死先的那一種。
我相信,有着Bernard同樣想法的德國人,並不在少,很可能還佔了大多數。當年的希特勒憑着侵略而功敗垂成的,今日的德國不費一兵一卒就做到了。所以我才說,每個德國人,心中都有一個希特勒,只是他們為着政治正確,不敢出櫃而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