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講到醫療問題,今天繼續再講。
醫療融資,是世界所有國家所面對的共同問題,香港如是,中國如是,就是奧巴馬和特朗普,也如是,但我看,這些人、這些政府,全都是隔靴搔癢,完全解決不了問題。
醫療費用的問題,並不在於融資,而是在於成本,換言之,癥結不在開源,而是在於節流﹕當水塘的缺口越來越大,重要的是修補缺口,而不是找多點水源去注進來。
這其實是有數得計的﹕
在全世界,醫科學生都是最優秀的學生,而讀醫科所花的時間,也比讀其他的科目,足足長上了一倍。因此,醫生必然收入高,人們也要付出高昂的診治費,這也是一個cost-driven的必然。
在近年,醫生的成本更加是以倍數增加了。
第一,在我小時候,一個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已經無所不能,甚麼都醫了。但是,在今日,稍為重上一點的病,都要找專科。專科又要多讀幾年,這自然也增加了成本。
第二,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這令到「受診年齡」也越來越高。由於年紀越大,生病的機會更大,更有機會是長期病患者,80歲的人去看醫生的機會率,是30歲的好幾倍,因此,當平均壽命從80歲增加到81歲,社會的醫療成本並非增加了1/80,而是遠遠高出這數字。
第三,由於醫療技術增加,能夠醫治的疾病也越來越多,例如說,很多心理病,以前根本不算是病,陽痿,現在也有特效藥了,體檢,自從發明了超聲波、內窺鏡、CT掃描等等,現在已經成為了標準程序,我小時候並沒有牙科保健,現在早有了,近日電視不停的播映大腸癌篩選計劃,這也是以前沒有、現在增添了的項目。可以預期的,這些項目還會不斷的增添下去……
第四,民間發展出很多需求,也需要醫生,例如大行其道的整容手術,也扯走了不少外科整形醫生。這些醫生,本來可以把其時間去唸其他的專科,又或者是把專業花在更具醫療性療的方面,例如為易小玲去修復,而不是為富婆去臉部削骨。
所以,醫療費用增加,是沒完沒了的,今日的融資計劃,不管是保險也好,政府付費也好,病人自付一部份也好,政府收費加價也好,只能解決今日的問題,解決不了未來的需要。
本文章由作者為橙新聞獨家供稿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www.orangenews.hk/finance/system/2017/02/23/010052898.shtml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