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6日

1.5人仔兌1美元的日子

周一說過,人民幣的匯率問題,其實,如果翻查人民幣的歷史,將會發現,今日很多有關人民幣的立論基礎,都是站不住腳的。
在1948年12月1日,人民銀行發行了第一套人民幣,那時採用的是浮動匯率制,到了1949年,大約是1美元兌2.3元人民幣。
到了1953年,中國採用了固定匯率制,兌美元固定在1:2.46。這固定匯率掛鈎一直維持到1973年,然後,人民幣改用了匯率計算方式,用一籃子貨幣的加權方法去計算,然後一直升值,在1980年,美元兌人民幣是1.5。
大家沒有看錯,美元兌人民幣是1:1.5,人民幣的確是有過如此風光的日子,很多人都不相信吧?不過,在這個時候,中國和其他國家並沒有甚麼貿易,所以這匯率也沒有多大的價值。
中國在1980年開始改革開放,那時的匯率是1.498。
由1981年開始,人民幣有三個匯率,一個是官方價格,一個是用來計算貿易的匯率,當然是平過官方價格的,以上兩個,都是合法的價格,而第三個呢,則是黑市價,當然是不合法的了。
跟著的十多年,中國的經濟一日千里地發展,但是,人民幣卻像吃了瀉藥般,不停的下跌,從1981年的1.705的下跌,翌年是1.893,跟著是1.976、2.32、2.937、3.453、3.722,3.722、3.765、4.783、5.323、5.516,在1993年,是5.762。
到了這個地步,大家可以明白,當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不敗之謎吧?在別的國家,通常是經濟一邊發展,幣值一邊上升,這當然也包括了當年的日本在內。但是,只有中國,才會把經濟和貿易掉頭走。
當然了,貨幣的大幅貶值,可以暢旺了出口,有利於經濟。但是,在另一方面,也有兩個惡果。
第一個惡果,就是出現通貨膨脹,這是貨幣貶值的必然後果。
我記得,在1998年,「英發國際」(439)的創辦人馮廣發同我在東莞吃飯聊天時,回想起這一段的「好日子」:「十年前的員工薪水是三百元,十年後的員工薪水也是三百元,不過前者是人民幣,後者是港幣。」
為甚麼一邊通脹,員工的薪水卻可以十年不變呢?馮先生也許只知答案,不知原因,但我卻明白:這是因內地有源源不絕的大量勞動力去供應,導致薪水停頓不前。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