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我分析了思捷環球(330)的供股,今日則講到一些比較深入的技術操作,就是供股包銷。
供股需要找到包銷人,才能成功。一般來說,供股時,大股東多半安排了包銷人,縱是包銷不足,自己也會找友好承接包銷,務求令到供股成功。萬一供股的「供情」不佳,那又怎辦?豈不是自己和友好全都「包銷上身」了嗎?不要緊,反正供股集資回來的錢,都是放在公司的,左袋進右袋,自己拿錢出來,放進自己的公司,拿回股票,也沒有吃虧。
問題是,思捷是一間沒有大股東的公司,最大股東只是一個基金。它如果供股,沒有一個大股東能夠作出最後的包銷。換言之,要兩間包銷商滙豐和UBS「硬食」,而包銷費用,估計是集資額的2.5%吧。
現在連街邊阿毛都知,思捷買不過,統計調查說只有6%的人決定供股,如果你是滙豐和UBS的高層,會不會拍板包銷這50億元的供股大計?一旦沒人供股,包銷商上身,兩大商人銀行收回數以十億元計的股票,你敢不敢包銷?
供股需要找到包銷人,才能成功。一般來說,供股時,大股東多半安排了包銷人,縱是包銷不足,自己也會找友好承接包銷,務求令到供股成功。萬一供股的「供情」不佳,那又怎辦?豈不是自己和友好全都「包銷上身」了嗎?不要緊,反正供股集資回來的錢,都是放在公司的,左袋進右袋,自己拿錢出來,放進自己的公司,拿回股票,也沒有吃虧。
問題是,思捷是一間沒有大股東的公司,最大股東只是一個基金。它如果供股,沒有一個大股東能夠作出最後的包銷。換言之,要兩間包銷商滙豐和UBS「硬食」,而包銷費用,估計是集資額的2.5%吧。
現在連街邊阿毛都知,思捷買不過,統計調查說只有6%的人決定供股,如果你是滙豐和UBS的高層,會不會拍板包銷這50億元的供股大計?一旦沒人供股,包銷商上身,兩大商人銀行收回數以十億元計的股票,你敢不敢包銷?
數以十億元計
這只有一個可能性,就是在滙豐和UBS之下,還有一個或一堆分包銷商,早就承諾了供股的分包銷,這兩大商人銀行才會「落叠」。問題是這間公司,根本沒有大股東,誰人願意包銷思捷環球這隻已被唱得爛無可爛的爛股票?所以,我的結論是:其中一定有陰謀。
正因這個原因,我才會以真金白銀,在供股前購進了十幾萬股,如果它的價錢合理,我還可以再增持,連供股最多不會超過30萬股。不過,我也叫了姨媽姑姐、至交好友去買,如果結果是我錯,市場正確,股價繼續大跌,我當然不會跳樓,但卻會被好多人亂刀斬死,好痛。
正因這個原因,我才會以真金白銀,在供股前購進了十幾萬股,如果它的價錢合理,我還可以再增持,連供股最多不會超過30萬股。不過,我也叫了姨媽姑姐、至交好友去買,如果結果是我錯,市場正確,股價繼續大跌,我當然不會跳樓,但卻會被好多人亂刀斬死,好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