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接受一個訪問,問到我的偶像,我說﹕「我佩服的人有不少,但是偶像,要求則嚴格得多。西方人有一個,是丹諾(Clarence Darrow),中國人是胡適。」
我大約是在小三或小四時,從教科書中,讀到了這首詩﹕「這棵大樹很可惡,他礙着我的路!來!快把它砍倒了,把樹根亦掘去──哈哈,好了!大樹被砍作柴燒,樹根不久也爛完了。砍樹的人覺得很得意,他覺得很平安了。但是樹上還有許多種子──很小的種子,裹在有刺的巢裏──上面蓋着枯葉,葉上堆着白雪,很小的東西,誰也不注意。雪消了,枯葉被春風吹跑了。那有刺的巢都裂開了,每個上面長着兩瓣嫩葉,笑迷迷的好像是說﹕『我們又來了!』過了許多年,壩上田邊,都是大樹了。辛苦的漢,在樹下乘涼,聰明的小鳥,在樹上歌唱──那砍樹的人到那裏去了?」
小學的我很喜歡這首新詩,覺得很有趣,一直牢記不忘,但是直到唸大學,方知這是胡適的手筆,寫於1919年,名叫《樂觀》。
胡適的詩,寫得不算很好,比不上徐志摩,但很多都很有趣。有趣源自樂觀,當然了,他的樂觀,部分原因是他從小沒有吃過甚麼大苦頭(雖然他四歲時死了父親),至少沒有捱過窮,到美國留學,在名牌大學唸完博士回國,沒幾年就「暴得大名」了。但是在那個憤世悲情的大時代,處處不滿的人很多,冷靜樂觀的人倒是罕見的。別說是在當年,就算是在今天富裕的香港,也很少見。除了樂觀之外,他的理智、人格、治學嚴謹,我都佩服,而我最喜歡看的,大家一定猜不到:是他寫的史學研究論文,戳破了不少古人的謠言。
1921年,胡適寫了一首叫《希望》的小詩:「我從山中來,帶得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時過;急煞看花人,苞也無一個。眼見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風回,祝汝滿盆花!」
這首小詩,後來在1978年,為台灣的陳賢德和張弼修改,並且配上了曲譜。修改後的版本是:「我從山中來,帶着蘭花草。種在小園中,希望花開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時過。蘭花卻依然,苞也無一個。轉眼秋天到,移蘭入暖房。朝朝頻顧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開,能將夙願償。滿庭花簇簇,添得許多香。」
這首小曲的初唱者,是劉家昌的小姨、甄珍的妹妹銀霞(章家珍),但我常聽的、車子播放的,是劉文正的版本。這首小曲的雅趣,在近年沒有一首曲子比得上。現代還有人懂得甚麼是「雅趣」嗎?
如問今日我的投資情況,則是:我從山中來,買了垃圾股,存在股票行,希望升得好。一日看三回,看得升市過。股票卻依然,屁也沒一個。轉眼熊市到,提股拿實貨。朝朝看股價,夜夜不相忘。期待升市來,能將夙願償。存款錢簇簇,買車又買房。
我們手上持着的股票,就好比「樂觀」的種子,「希望」的蘭花草,終於是會開花結果的,因為熊市和冬天一樣,是會過去的,牛市和春天一樣,是會降臨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