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5日

變法必須戰爭,特朗普吞格陵蘭的誘因

讀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宋朝時的「王安石變法」,其失敗之一大因素,在於「求治過急」,一下子頒布了無數改革政策,無論是執行的官員,以及社會都適應不來。而且破壞了太多現有秩序,影響了太多人的飯碗,也在短時間製造出太多的新權貴,結果就是變法失敗,黯然下台。

特朗普當然沒有唸中國歷史……中國歷史其實是非常有用,令人智力大增,前提是能讀通,很多時,少年時讀不通,死記著,長大後,漸漸想通了。不過可惜的是,當年的梁錦松、羅范椒芬不明這道理,把這科廢了,社會上也有不少成功人士,曾經公開表示歷史無用,嗤之以鼻。

按照歷史定律,凡是政經大改革,有一條不二法門,足以振奮民心,以挺過改革的初步痛苦期,就是打一場勝仗。

商鞅在西元前356年變法,2年後,秦國大敗魏國,恢復了一百多年前丟掉的河西之地。鄧小平在1979年提出「改革開放」,同年就和越南爆發了「中越戰爭」。

戴卓爾夫人打擊工會的威望,來自她在1982年的福克蘭群島戰爭。列根政府在1983年入侵格林納達,是越戰慘敗後的第一場勝戰。

當然了,打一場勝仗並非改革成功的充分條件。例如說,1072年,王安石發動了「熙河戰役」,收復了河湟,即今日青海省東北部的失土,但這阻止不了「熙寧變法」在2年後的失敗。

但無論如何,打一場勝仗,是改革成功的必要條件,美國人雖然不讀中國歷史,但也有不少目光深遠的戰略家,讀通了希臘羅馬和中世紀的權謀故事。因此,不排除特朗普也會在不久的將來,博一博,單車變摩托,發動一場戰爭,以振奮民心,為其改革鋪平道路。

不過,如果向中國開拖,那就是世界大戰了。在中東開戰,甚或是打伊朗固然是理所當然,但這是難啃的果子,而且只是勞民傷財,沒有戰利品。

餘下的選項,最理想的,當然是吞併格陵蘭,屬於本小利大,問題只在於國際上的聲望。但反正現時他已得罪遍了所有盟國,再多一樁,也沒甚麼。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AE%8A%E6%B3%95%E5%BF%85%E9%A0%88%E6%88%B0%E7%88%AD-%E7%89%B9%E6%9C%97%E6%99%AE%E5%90%9E%E6%A0%BC%E9%99%B5%E8%98%AD%E7%9A%84%E8%AA%98%E5%9B%A0/551064

2025年4月14日

西方不會向美國屈服

特朗普關稅戰和其政策最大失算是,他的思維和做法,在商業世界是行得通的,皆因商人精於計算,只要是有利可圖,「跪地餵豬乸」也可以。因此在這個思維下,美國勢強,不管是關稅戰,抑或是強佔格陵蘭,只要自己足夠勢強,對方必然會屈服。

  如果這是19世紀時的國家狀態,由君主擁有全國,又或者是由一小撮社會菁英所控制的國家,特朗普的想法和做法,也是有效的。

  大家只要看看在當時,國家和國家發生政治衝突,打一場局部戰爭,輸者割地賠款,事情完結,是多麼理性的一回事。

民粹抬頭變得不理性

  可是在今天,西方都是民主國家,而民眾都是感性投票,政客為了選票,只能跟着民眾的不理性,換言之,國家政策也因民眾的不理性而變得不理性。

  所以我們可以見到,現代國家一旦打起戰爭來,往往沒完沒了,因為民眾不易認輸,傾向玉石俱焚。現時西方民眾面對特朗普,也是如此的民粹,不會輕易向政治現實屈服。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446845/%E5%91%A8%E9%A1%AF-%E8%A5%BF%E6%96%B9%E4%B8%8D%E6%9C%83%E5%90%91%E7%BE%8E%E5%9C%8B%E5%B1%88%E6%9C%8D-%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2025年4月11日

抽新股有新指引

 去年,當局放寬了認購新股的孖展要求,目的是避免投資者抽新股時,凍結大量資金,既影響了資金的流通,也令到上市公司無端賺到大筆利息收入,造成不公平。

 在此之後,投資者在明確得知獲配股份的實數之後,方才被券商扣數。

 這因而造成了另一個問題,就是投資者既然不用付錢,那就可以大量的「戳手指」,造成了近日新股往往出現數百倍,甚至數千倍的超額認購,造成了市場混亂。

 有鑑及此,不久前,證監出了新指引,以後新股最多只可以借九成,不可以完全憑空無限認購。

 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也是明智決定。

https://www.hkcd.com.hk/hkcdweb/content/2025/04/10/content_8689715.html

自動駕駛所需的絕對安全

「小米集團」(1810)SU7汽車失事,其中之一原因,是該版本的自動駕駛只採用了純視覺方案,而沒有配備激光雷達。意外後,激光雷達的製造商無疑地股價大升,不在話下。

當自動駕駛出現之後,我已經預言,基於人類的惰性,以此作為「輔助駕駛」的方案是行不通的,皆因這違反了人類的天性:只要有自動駕駛,而且這有相當高的可靠性,則人類必然會完全放棄自主駕駛,不可能在遇上危險時,有足夠的注意力去取回駕駛權,安然度過危險。

純視覺方案也是馬斯克一直堅持的方案,理由是人類也是純視覺方案。我想不通為何馬斯克這樣聰明的人,也會想不通這個簡單的邏輯,也有想不通的梗。

人類雖然表面上是純視覺駕駛,但這並不代表這是最適合的方案,皆因人類並不聰明,甚至可以說很笨。

在司機和司機、汽車和汽車互動時,從來不是純視覺方案,例如說,我們會鳴笛,提醒對方的不當行為。汽車也有雷達,當太接近物體時,會發出嘟嘟響聲。

在黑暗中高速行駛時,純靠人類的視覺,往往看不到路上的大坑,因而遇上意外。或者可以問一問,所謂的「純視覺」,是基於人類的視覺標準,抑或是要比人類的眼睛更強,例如鷹的視覺?

簡單點說,自動駕駛不應以「人類的視覺」為標準,皆因人類開車的失事率如果放在自動駕駛中,是不可以接受的。

事實上,「小米」SU7汽車失事,在人類而言只是小事一樁,天天也有發生,甚至不一定被大幅報道。但是放在自動駕駛的新能源車,則變成了了不得的大新聞,股價因而蒸發了千多億元,大家也均對「小米汽車」的安全度產生了懷疑。

這即是說,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有如「凱撒的妻子」,其忠誠度/出軌的可能性,是必須完全可信,一絲一毫也不能被懷疑的。故此,純視覺方案是不可能,激光雷達必須是標配,這是絕對不能含糊的。

人類駕駛的惰性,自動駕駛所需要的絕對安全性,這就如手動開門掣必須放在顯眼的地方,這些都是基本的人性。像馬斯克、雷軍這些聰明絕頂的人,往往反而會忽略了基本人性。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87%AA%E5%8B%95%E9%A7%95%E9%A7%9B%E6%89%80%E9%9C%80%E7%9A%84%E7%B5%95%E5%B0%8D%E5%AE%89%E5%85%A8/550052

泛論黃賭毒

很多人罵我道德敗壞,專門宣揚黃賭毒,我雖然不否認自己道德敗壞,不過卻認為,很多人對黃賭毒的定義,並不清楚。

「黃」的本質,是男女關係,也可以是男男、女女關係。廣義來說,蘭桂芳、某程度上的酒吧,以及社交媒體,主要是交友網,本質上也可以算是「黃」。

有兩點事實是需要補充的,第一,近代的濫交在某程度上破壞了淫業,皆因現代男性找女人不一定要付出金錢。第二,娼妓合法化的不可行,在於荷蘭、德國、美國某些州的經驗,告訴我們這會助長迫良為娼。所以,香港的「一樓一鳳」反而更能保障性工作者的權益。

廣義來說,煙和酒都可算是「毒」。在美國,20世紀初期曾經禁過酒。伊斯蘭教完全禁酒,但死後可在天堂大喝特喝。也因如此,伊斯蘭國家不可能禁煙。

酒在人類歷史中,源遠流長,而且已成為了高檔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很難禁酒。相對而言,煙的歷史比較短,因此禁煙的阻力也比較少。香港的企圖把吸煙置諸死地,皆因是效法西方。不過,西方大搞大麻合法化,吸毒者的數量也已泛濫,這些,香港就無法效法了。

西方人常常爭拗的論點,是大麻和香煙相比,誰的害處更大?答案是「少隻香爐少隻鬼」,禁大麻怎也是有益無害。不過,這原理也適用於電子煙和加熱煙,儘管它們的害處比不上香煙,至少沒有二手煙問題,但也適用於「少隻香爐少隻鬼」這基本原則。

但我卻同意電子煙和加熱煙的合法化,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與內地和西方接軌,香港不可能自絕於世界標準之外。

大麻的另一個不可以合法化的理由,是人類永遠喜歡「更進一步」。一旦大麻合法,人們便會追求更毒的毒品,西方的經驗已宣示了此事。還有一點,就是因為鴉片戰爭的陰影,中國是禁毒的先鋒,香港不可能不跟從。

說到「賭」,證券市場正是不折不扣的賭博。它的存在價值,和澳門的賭場一樣,依賴外國人投資/投注,如果沒有外資,純由本地人去參與股票和賭場,社會其實虧本,得不償失。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financecolumn/1263969/%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4%B8%A8%E6%B3%9B%E8%AB%96%E9%BB%83%E8%B3%AD%E6%AF%92.shtml

2025年4月10日

足智彩上市與私營化

我第一次聽到有人講到足智彩上市,有點摸不着頭腦。政府靠馬會的收入是博彩稅,足智彩上市,只是增加馬會的資產,對於政府收入有甚麼好處?

  後來我才知道,這項建議的重心,是政府先收回「足智彩」的經營權,然後再把它上市,這就變成了政府的收入。

  然而,有人很明智看出,政府經營彩票就有啫,不會直接經營賭博,而且馬會投注額增長不佳,現在主要增長來自體育博彩,一旦被政府沒收,恐怕馬會難以經營下去。

增設項目推高博彩收入

  其實,足智彩上市不上市,歸不歸政府管理,根本不是主旨。我們要想在增加博彩收入,只要把足智彩進一步私營化,就可以改善管理,畢竟現時馬會的運作方式,比政府更加官僚,是由一班貴族把持,一旦公司化把產權明確了,老闆自然會更落力於拼業績。

  當然,這也會助長賭風,不過現時政府財赤嚴重,也顧不得了。

  不消說,另一個增加博彩收入的方式,是增加博彩項目。除了籃球,還有一項是拳擊,在美國可是大生意。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445776/%E5%91%A8%E9%A1%AF-%E8%B6%B3%E6%99%BA%E5%BD%A9%E4%B8%8A%E5%B8%82%E8%88%87%E7%A7%81%E7%87%9F%E5%8C%96-%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長和股價低對李家更有利

李嘉誠家族的「長江和記實業」(001)出售23個城市43個港口199個泊位,鬧得沸沸揚揚,由於事態敏感……我指的是一方面財雄,是傳媒的廣告大客戶,也聘用了大量文化打手;另一方面勢大,而且策略隨著形勢不停改變,就是自己人也難以摸清其最新意向。為免為本報惹上麻煩,因此還是按兵不動,先不寫為上。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說的,就是關於此交易影響到「長江和記實業」的股價,這當然是客觀的事實,也影響到這股票的投資者。可是有大量評論指出,股價高低影響到李嘉誠家族的財富,因此他們也極為關心股價,這卻顯然是外行人的看法。

話說在2000年之後,不管牛市熊市,李嘉誠家族旗下的股價,幾乎全部都低於資產值,以「長實集團」(1113),市值是1千億元,但數數它持有的物業,長江中心及無數商場商廈,當日賣掉區區一座中環中心,已值4百億元,你倒說說,其股價低於資產值有多少?

所以說,李嘉誠家族,以至於許多源遠流長的世家大族,股價高低對他們完全沒有影響。大家只要隨便察看一下那些老牌收租股、地產股,股價就資產折讓90%以上的,比比皆是。

事實上,如果公司大股東不出售股票,不集資,不用股票抵押借錢,股價的高低,最大的影響只是攀比財富,即是登上富豪榜的第幾幾名,以在社會威威食雞,否則完全沒有作用。

以李嘉誠家族在香港至高無上的地位,早已是毋庸置疑的「食雞榜首」,自然也用不著去拘泥於富豪榜這蝸角虛名。股價高低,對於他們而言,不過如浮雲而已。

查這些年來,李嘉誠家族從沒間斷增持旗下股票。「長江和記實業」是在2015年改組之後才出現的公司,在這之前,李家是以「長江實業」控股「和記黃埔」,增持差不多到盡頭。

2015年的改組後,「長江和記實業」和「長江實業集團」成為了兩間完全獨立公司,李家分別只持有30.43%和48.75%,其股價愈低,可以更低價格增持,才是最有利的情況。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95%B7%E5%92%8C%E8%82%A1%E5%83%B9%E4%BD%8E%E5%B0%8D%E6%9D%8E%E5%AE%B6%E6%9B%B4%E6%9C%89%E5%88%A9/549656

2025年4月8日

越南國運不佳

特朗普向全球加徵巨額關稅,這其中,中國當然是首當其衝,重中之重。可是,還有一些國家,稅率比中國更重,包括了老撾、柬埔寨、斯里蘭卡,還有,越南。

美國這次的關稅率計算方式,是按照與當地的貿易逆差去作基礎,有說,其計算之粗暴,是只以Excel算出簡單的答案。

在這之前十年左右,美國拉攏越南抗中,把產業鏈從中國拉到越南,越南因而繁榮了好一陣子,當時大有人聲稱它將會趕過中國、取代中國。雖然它的人口只有中國的7%,人均收入只有中國的30%,經濟總量是2.1%,完全不屬同一能量級,但「越吹者」還是樂此不疲。

不過,美國和西方的撤出越南,也不是今年的事,已有兩、三年,越南正在經歷一場經濟衰退,首富張美蘭也被判了死刑,其香港人丈夫也被判了9年,連帶他們在香港的巨額資產也要出售。

正是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今日美國對越南之所以徵收特別關稅,正是緣於當年因對越南的貿易優惠,因而造成了大量逆差,Excel計算之下,它遂成了重災區。

話說在1976年,南北越統一,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建立,外交大方向是親蘇反中。這時正值中美結盟,2年後,中國開始改革開放,而越南則侵略柬埔寨,被中國痛揍了,打了十年邊境持久戰,嚴重損耗了國力。

從地緣政治看,越南侵略柬埔寨本來是正確的,皆因它的國土太小,人口太多,缺乏縱深,而且當時中蘇反目,蘇聯急需在南方以抗衡中國。當時人人均已看出,越南的目的是統一中南半島,成立一個3億人口的大國,而西方也無力抗衡。

然而,越南的全面親蘇應了現代中國一句順口溜:1911年當太監,1945年當漢奸,1949年入國民黨,完全是錯誤的timing。

它在1986年才停止戰爭,改革開放,1989年撤出柬埔寨,蘇聯在1991年崩潰,它在1995年才和美國建交。當它因反中和美國蜜運,風光了沒幾年,又被特朗普的新政策迎頭重擊,享受不了幾年好時光。直接點說,就是國運不佳。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6%8A%E5%8D%97%E5%9C%8B%E9%81%8B%E4%B8%8D%E4%BD%B3/548933

2025年4月7日

巴菲特勁在王道

我同意巴菲特是史上最勁的投資者,但他究竟勁在何處,很多人都是人云亦云,完全不明白,因為懂得投資的人少如鳳毛麟角。

  首先在投資界中,每年30%的回報,雖然難度很高,但也有大把人做得到。很多投資,就算開茶餐廳,都周時有此回報啦。香港的第一間邪骨場名叫「嘉麗華」,一個月回本,年回報率更是十幾倍!

  事實上,巴菲特在60歲時,只是一個普通的成功投資者,比不上同期出道的中國人蔡志勇,更比不上索羅斯。

規模擴大回報未減

  問題在於,茶餐廳、邪骨場這些生意,開一間半間,賺大錢有可能,但如果成為連鎖式,好像麥當勞般,開幾百間,就不可能有這個回報了。

  巴菲特第一最勁的地方,是他的高回報率可以長期發展,不因基金規模大了而減低回報,這是他之前從來沒有人做到過的。

  第二個的最勁地方,是在於他並不狙擊股票,而只是和大股東維持良好關係,長期持有,共同發達,更加不收高額基金管理費及薪水,這種王道的方式,也是從來沒有過的。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444698/%E5%91%A8%E9%A1%AF-%E5%B7%B4%E8%8F%B2%E7%89%B9%E5%8B%81%E5%9C%A8%E7%8E%8B%E9%81%93-%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2025年4月3日

人都是笨蛋 時機最重要

石原莞爾是「九一八事變」的主要策劃人,也是被認為當時日本最傑出的戰略天才。由於他不贊成「七七事變」後的全面侵華,因此在此之後,他已非日本的大東亞戰爭的主流,甚至「淪落」到連戰犯也不算是,為此,他居然大發雷霆,認為太沒面子了,不過當時他已患上了絕症,活不久了。

石原莞爾的其中一個洞見,是指出當時已是列強爭奪領土的最後階段,在這之後,侵略領土將會是難乎其難。就這一點,他說中了。

十六世紀以降,西方人陸續吃掉了美洲,把美洲原居民差不多殺光了。十九世紀之後,魔爪伸到了亞洲和非洲,不過這兩個大陸人口太多,實力比較強,西方人只能統治,殺來殺去殺不完,這其中最「成功」的是比利時的利奧波德二世,統治剛果時,殺掉了一千五百萬人,臣民完成不了工作任務,便砍斷其子女的手腳。

討論西方與中國的優劣,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從來只有中國人移民西方,很少西方人移民中國。對此問題,我會這樣回答:我寧願當一個富有的毒販的兒子,不想當正直的窮光蛋的兒子,只因我的道德低下,喜歡過好生活,但這並不代表販毒是正確的。

以上的論述之所以充斥在反中分子,也正因他們和我一樣,道德低下,而且智力也低下。

這正如人們寧願當比利時的臣民,也不願活在剛果,但這並不代表比利時的的做法是正確的:今日比利時的富裕,一部分正是來自先輩在剛果的殺戳。

其實,日本人的作法,完全是英國人的作法,而且,日本人「只是」殘殺了中國人十多年,英國人從美洲殺到亞洲,殺了幾百年,日本人可比英國人「斯文」太多了。

納粹和希特勒的作法,也不過是翻版美國人,而且還只是開了個頭,美國卻做了個絕。所以在崇拜西方的人的心目中,美國是聖母,希特勒卻是魔鬼。

所以,石原莞爾是對的:時機最重要。這裏我再補加一句:人都是笨蛋,把事做絕,下一代便會忘記。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s://www.orangenews.hk/financecolumn/1262879/%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4%B8%A8%E4%BA%BA%E9%83%BD%E6%98%AF%E7%AC%A8%E8%9B%8B-%E6%99%82%E6%A9%9F%E6%9C%80%E9%87%8D%E8%A6%81.shtml

顏米羔真係少睇訊息

日前《中年好聲音2》季軍得主顏米羔在44歲生日時被朋友公開追債,他馬上償還,兼且另付40%利息。

  《頭條日報》對顏米羔作出獨家訪問,米仔除了對苦主致歉之外,還自呻成日不看訊息:「經常keep住有幾百個messages冇睇,任由佢哋沉落海底,有時清左一半又放棄,如果清得晒,我諗就唔會miss任何嘢,但呢啲嘢係解釋唔到嘅。」

經常沒讀或已讀不回

  對此我可以作證,皆因我們搞的電影《賭鬼》,顏米羔正是導演。我們合作過一次,拍了《私人會所》,現在是再度合作。以我們的關係及工作利益,顏米羔絕對不應不看和不回我的訊息,但他真的有時候會沒讀,或已讀不回,當然有這個壞習慣的人絕對不少,娛樂圈尤其多。

  《賭鬼》由電影發展基金贊助,有人覺得奇怪:「咦,你哋啲班底又唔係好強,點解申請到嘅?」我的回答是:「唔知喎,乜好難申請㗎咩?」

  不過現時政府最成功的部門,就是電影發展基金,因為《毒舌大狀》、《破.地獄》及《正義迴廊》等電影,這幾年都賺了大錢!

周顯

https://www.stheadline.com/columnists/editorial/3443654/%E5%91%A8%E9%A1%AF-%E9%A1%8F%E7%B1%B3%E7%BE%94%E7%9C%9F%E4%BF%82%E5%B0%91%E7%9D%87%E8%A8%8A%E6%81%AF-%E6%94%BF%E6%94%BF%E7%B6%93%E7%B6%93

當年作為新興產業的百貨公司

每一個年代都有其新興產業,今日講的是百貨公司。

最初的時候,人們生產商品,自己銷售,毛利很高,但銷售額不高。百貨公司的基本概念,是自己不生產商品,只是代理,問題是需要付錢入貨,毛利不高,只是勝在有大數量,以銷售量取勝。

這箇中基本原理,是大城市的出現,有了大人流,才會有百貨公司。最早的應該是倫敦的Harding, Howell & Co,創辦於1796年。現時倫敦的Harrods也應該是最大的百貨公司,在其中遊逛,是一大享受。

在中國上海南京路,「先施」和「永安」創立於清末,「新新」和「大新」創立於民國,合稱「四大公司」,前兩者今天在香港仍有業務。

至於日本,則在1904年開始有第一間百貨公司,比中國稍遲了4年,名為「三井吳服店」,也即是今日「三越」的前身。

有趣的是,日本有所謂的「八百屋」,即是雜貨店,當年有一間「八百伴」,從雜貨店擴張至百貨公司/超級市場,在日本和香港的規模均是很大,在2000年左右倒閉了。「八百」比「百貨」的數字大了8倍,但意指的規模則小很多。

在當時,百貨公司是新興產業,成功的經營者都發了大財,成為了一代的富豪,日本的三井公司就是好例子。

不過在今天,這卻是夕陽工業,比較流行的是大型商場,裏面有大量專門店和餐廳。本質上,大型商場屬於地產業,不過,現時成功的百貨公司也有著商場成分,分租給不同的專門店,兩者的分界已很少了。

在香港人而言,最喜歡的,當然是日式百貨公司。連日本的「崇光百貨」也做不住,要賣給香港人,香港人居然把它搞得有聲有色……不過,香港人的崇日應是世界第一,Donki在香港成為了奇葩,但連在台灣也做不住,可以證明在這方面,香港人是更勝於台灣。

本文寫得雜七雜八,主旨一是百貨公司的從盛到衰,二是生產和銷售的割離與再結合,即是從賣自己的生產品到百貨公司又回到專門店,三是我也經營網店,深知入貨困難。現在一間店舖的商品以萬計,這管理難度是以往不敢想像的!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95%B6%E5%B9%B4%E4%BD%9C%E7%82%BA%E6%96%B0%E8%88%88%E7%94%A2%E6%A5%AD%E7%9A%84%E7%99%BE%E8%B2%A8%E5%85%AC%E5%8F%B8/547847

2025年4月1日

我只是押注贏的一方

在2020年,反對派勢力被全殲之前,有藍絲,有黃絲,我說,我是「金絲」,因為我是拜錢的,不分藍黃。雖然,藍絲和黃絲,也有拜錢,靠政治搵食的也有不少,最經典的例子是,到了外國,忽然變色的仁兄,名字就不說了。

由於我攻擊黃絲太多,很多人歸類我為藍絲,但是在今天,我不時批評政府,因此也難以歸類。不過,有熟悉我的網友指出,我其實不是藍,而是紅,換言之,我是歸心內地,不歸心香港,在某程度上,我同意他的說法。

查實我從來喜歡內地,很少認同香港,也許是因為自小讀中史、看武俠小說的關係,而且總是認為香港的格局太小,不適合我這種喜歡搞大茶飯的人。有趣的是,我的心在內地,在國際,身體卻留在香港,除了旅行遊玩,大多數的時間都在香港,而且工作也在香港。

至於馬克思主義,唸中學時,只以為就是簡單的「共產」,和我所知道的資本主義經濟學完全不吻合,當然是全然不信。進了大學,知識長進了,卻發現它的道理所在,最記得大一時,初聽到「下層建築影響上層建築」的理論,靈機一觸,像是開了竅。

所以說,我今日的歸心內地,完全不是因為愛國,坦白說,我怎也不是愛國的人,我完全沒有偉大的情操。只是因為,我認為,內地是走向了正確的道路,將會是最終的贏家,我抽注向贏的一方,如此而已。

還有一點,我初出道時,在外資大公司工作,幹了一年後,從此沒接觸過英文。甚至在溫哥華時,說的是廣東話,英文早已忘光了,因此,我只能在漢語地區生活,擁抱內地,也是無可選擇中的唯一的選擇。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financecolumn/1262474/%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4%B8%A8%E6%88%91%E5%8F%AA%E6%98%AF%E6%8A%BC%E6%B3%A8%E8%B4%8F%E7%9A%84%E4%B8%80%E6%96%B9.shtml

大西洋總編輯洩密不可能是意外

話說日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Michael Waltz (圖)建立了一個Signal群組,拉入了多位重要官員,專門討論政治軍事機密。不知如何,把《大西洋月刊》的總編輯也Jeffrey Goldberg拉進群內;然後,Jeffrey Goldberg把群組的信息公開出來,引發了一場軒然巨波。

Jeffrey Goldberg是猶太人,擁有以色列和美國雙重國籍,在美國出生,青年時在以色列服過兵役,作為《大西洋月刊》總編輯,地位崇高,是名記者,訪問過不少猛人,例如希拉莉、內塔尼亞胡等。

洩密事件發生後,白宮的美女發言人(Press Secretary)Karoline Leavitt評語是他不但是「反侵分子」(anti-Trump hater),而且還在「伊拉克大殺傷力事件」中撒謊,令到美國花費了大量金錢和死了大量軍人(This is the same Jeffrey Goldberg who infamously lied about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to get us into the Iraq war, which cost trillions of dollars and thousands of American soldiers.)。不知此說的來源是甚麼,上述「把洗衣粉當作化學武器」不是美國政府的獨立調查嗎?

在傳媒界的第一守則,就是報道的必須是事實,不過當然,人會錯,傳媒和記者也免不了有立場,立場有時免不了偏頗,也不可能是事實的全部,但至少,所說的至少是就他所知的事實。

再講第三守則,是「消息來源不可洩漏」,這是基本的「義氣」,寧願坐牢,也不可以洩漏。

第二守則和以上的第三守則是同一系列,就是必須和消息來源「講信用」﹕人家把秘密告訴你,是有立場、有目的,最重要的,是為了故事完整,以及取信於你,他可能會告訴了你一些不可以報道出來的秘密。

你不同意、不喜歡他的立場和目的,可以選擇不報道,但一旦寫出來,就必須大致上遵守消息來源的守則,這可以說是傳媒守則,也可以說是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諾和義氣。

不過,如果記者是獨立調查出來的故事,又或者是洩密者有心爆料,像當年的「水門事件」,當然是講乜都得。

就以上事件,我只能說這絕不是意外︰Waltz 不可能無端把Goldberg拉進群組,Goldberg也不可能無端洩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A4%A7%E8%A5%BF%E6%B4%8B%E7%B8%BD%E7%B7%A8%E8%BC%AF%E6%B4%A9%E5%AF%86%E4%B8%8D%E5%8F%AF%E8%83%BD%E6%98%AF%E6%84%8F%E5%A4%96/547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