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1日

用簡單理論解釋陰曆與陽曆

甚麼太陽曆、太陰曆、lunar year、solar year,以至於陰陽合曆(lunisolar year),其實可用簡單的理論去作解釋。

本身,「年」已有「太陽曆」的意思,「月」當然是「太陰曆」。月是一看便知的,任何人只要抬頭向天,略為計算,就可知道它的周期。然而,要計算「年」,即地球繞日活動,就需要專業人士了。

在農耕社會,有需要計算「年」的周期,以定下耕種時間表,因此,這專業的工作就由中央政府的天文專業人士負責。至於「月」,本來可有可無,可是由於一年有三百多天,需要作出分割,否則難以記錄,要知道,以古人的教育水平,不容易記到三位數字。所以,把年分割作十個左右的等份,有其需要,最簡單的和最容易令到人民明白的,當然是用「月」,例如有龐樸教授提出的「八月大火曆」,以及彝族使用的「十月太陽曆」,又或者是巴哈伊教採用的「巴哈伊曆」,把一年分為19份。

至於純以月為計算單位的,則有伊斯蘭教的希吉來曆,一年只有354日。不過由於阿拉伯整年炎熱,沒有農耕,所以用「月」來作計算,反而較為簡單。

所以,Chinese New Year的確不等同於Lunar New Year,因為希吉來曆是更加純粹的Lunar New Year。嚴格說來,世上有「太陰曆」(lunar calendar),「lunar new year」卻不應是大楷,皆因有太多的陰曆新年。

再拉遠點看,中國現在並不使用農曆,所以這也不是Chinese New Year,而只是「傳統中國新年」(Traditional Chinese New Year)。

至於韓國,則其曆法向來由中國頒布,到了後來,則直接採用西曆。當然,韓國人也會過新年,所以客觀上也存在「Korean New Year」,這正如中國人現在也有1月1日的西曆新年,年年熱鬧慶祝,我們也稱呼它為「新年」,儘管這新年也並非中國人發明的。所以,韓國人也可稱呼它為「Traditional Korean New Year」。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170072/%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7%94%A8%E7%B0%A1%E5%96%AE%E7%90%86%E8%AB%96%E8%A7%A3%E9%87%8B%E9%99%B0%E6%9B%86%E8%88%87%E9%99%BD%E6%9B%86.jhtml

俄烏戰爭不會引發核戰

在1月18日,梅德韋傑夫警告北約,在社交媒體Telegram說:「核大國從未在決定其命運的重大衝突中敗北。」「核大國在常規戰爭中的失敗可能引發核戰爭。」

梅德韋傑夫在2008年至2012年當過俄羅斯總統,2012年至2020年當過總理,現在是聯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兼統一俄羅斯黨主席。雖然在表面上是俄羅斯的第二號人物,可是他應該不會是普京的指定接班人,究竟他的說法有幾分能代表普京的想法,也說不定。

無論如何,從政治宣傳的角度看,梅德韋傑夫在此時此刻說出此話,未免太過洩氣,尤其是,這時俄羅斯尚在動員當中,與烏克蘭的決定性大戰還未開打,現在應該說些甚麼「俄羅斯必勝」、「西方陰謀必將失敗」之類的豪言壯語,方才適合,說些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恫嚇之辭,可尚未是時候。

毫無疑問,他說的可以說是「核威脅」,甚至是「核訛詐」,然而北約怎會不知這箇中關係?此所以西方一直控制烏克蘭,不讓其攻擊俄羅斯本土,正是為了防止發生世界大戰。

事實上,西方一直的對俄策略,正是企圖把烏克蘭複製成為「阿富汗第二」,利用烏克蘭人的性命,去打持久戰,再一次拖垮俄羅斯。就我看,這兩者的最大分別,只是阿富汗的生育率極高,一對夫婦可達到7,烏克蘭的生育率則只有1.22,恐怕打不了持久戰。

至於「核大國從未在決定其命運的重大衝突中敗北」,這得看其定義,朝鮮戰爭和越戰究竟算不算是「決定美國命運的重大衝突」,蘇聯在阿富汗又算不算?畢竟,核戰爭的結果,歐洲可能毀掉一半,美國也會重傷,可是俄羅斯也必然滅亡,不到魚死網破的一刻,相信俄羅斯絕對不會自尋死路。

當然,正所謂的慢火煎魚,西方如何利用烏克蘭慢慢拖垮俄羅斯而不致鋌而走險打核戰,也是藝術。

總括而言,真正可能打上世界大戰,甚至引發核戰爭的地區,是「烏克蘭第二」,即台灣、台海,反而烏克蘭戰事打到今日,就像慢性病,雖然好不了,但卻是可控的、不會致命。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4%BF%84%E7%83%8F%E6%88%B0%E7%88%AD%E4%B8%8D%E6%9C%83%E5%BC%95%E7%99%BC%E6%A0%B8%E6%88%B0/359007

2023年1月27日

車公籤文的準確性

大年初二,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按照習俗,前往車公廟為香港求籤,抽得第11號中籤,籤文為「威人威威不是威,只當著力有箴規;白登曾起高皇閣,終被張良守舊圍。」

話說12年前,也是兔年,劉業強的父親,也是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也是求得相同一支籤。金融海嘯發生在2008年,恒生指數最低位曾見過10,676點,2010年底最高曾經沾到過24,988點,2011年初時在2.3萬點至2.4萬點之間徘徊,到了秋天,則已跌至16,170點了。

2011年是曾蔭權時代的尾聲,曾的管治時代是回歸後香港最輝煌的時刻,雖然我並不喜歡曾本人,而曾時期的大牛市只是來自董建華時代斥下重本、香港人付出了重大的犧牲,所得到的成果,但這時期的確是最佳,也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由於曾耗盡了經濟的動能,卻沒作出任何長期投資,換言之,是食老本,很容易得到成效,但在其後的十年間,香港也因動能耗盡而一蟹不如一蟹,一年不如一年。

在這之後的經濟成長,代價是貧富懸殊加劇、社會矛盾急升,以及樓價一升再升,貧無立錐之地,停建居屋、減建公屋、減少開發土地的惡果,直至今天,港人仍然在承受著。

這一支11號籤,是在曾蔭權時代的末期所求得,而現在卻是李家超時代的初期,但這究竟是否代表了香港的未來並不佳?這得看看籤文內容而決定,但由於篇幅所限,今天應沒篇幅詳細解籤了。

最大的問題在於,有一個都市傳說,在電影《金雞》也拍過出來,就是每年往車公求籤,廟祝為求意頭,會按照慣例,把下籤統統扔掉。如果這是事實,則中籤便是下籤了。

不過,這應該不是事實,皆因在2009年、2013年均曾經求得下籤,這3年分別發生了沙士、金融海嘯的尾聲、「非法佔中」正在醞釀中。

然而,從另一方面看,在劉業強負責求籤後,也的確從來沒求過下籤,包括了暴動的2019年和新冠疫情的2020年,也只是中籤而已。

在2003年之前,負責求籤的是民政事務署/局的官員,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BB%8A%E5%85%AC%E7%B1%A4%E6%96%87%E7%9A%84%E6%BA%96%E7%A2%BA%E6%80%A7/358583

今年股市先高後低

大年初二,車公求出了和2011年的相同韱文,是一支中韱。然而,由於很多人猜疑廟祝可能會把下下韱都收起來,如果真的如此,則中韱即等同下韱了。

 2011年是先高後低格局,4月8日時仍然處於24468點的高位,但到了10月4日,則跌到了16170點的金融海嘯後最低位,然而比起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時的10676點,卻也高出了六成。

 在今年,很多分析員本來看淡,皆因美國經濟很大可能陷入衰退,絕對會影響到香港。可是,由於中國的重新開關,以及政府的有心大力振興經濟,可以預期將會有大量利好政策出籠,因此,現時尚在炒復蘇概念。

 所以,現在主要的分析員,都是預測股市將先高後低,年尾可能有股災。

 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 周顯

https://www.hkcd.com/content_app/2023-01/27/content_1383731.html

把春節改回農曆新年

Lunar Year和Chinese New Year居然成為了爭拗的重點,可見得中國和韓國的文化爭拗到達了哪一個地步。

在古時,最少從周朝開始,也許更早,宗主國每年向附庸國頒發曆法,稱為「告朔」。《穀梁傳》說﹕「天子告朔於諸侯。」具體是後者派出使者,到前者的首都領受新曆,回到國家、印行、頒布全國。這固然是顯示忠誠,而且,在當時,曆法是最高的知識,邊遠小國既沒有這能力,也沒財力去搞,因而也有實質需要採用宗主國的曆法,以省回成本。

到了周朝末年,國家沒錢去作天文研究,因而沒有頒布曆法,也成為了歷史記載、史家譴責。《左傳‧文公六年》說:「閏月不告朔,非禮也。」說的是西元前621年,即周襄王31年,後者沒有告知其他國家需要閏月。在當時,一些大國和中型國家,則因知識散布,也有了自製曆法的能力,因此也會頒布自己的曆法,這對於中央政府而言,當然是僭越。

中國作為天朝大國,朝鮮是附庸國,是以後者也會採用前者的曆法,甚至採用清朝皇帝的年號,直至清朝後期,朝鮮成為日本的附庸,不過,這時已沒有了宗主國向附庸國頒發的儀式。

日本雖然不是中國的附庸國,自己製作出「天保曆」,其準確性比不上清國使用的「時憲曆」。1873年,日本改用了西方的「格里曆」,有趣處在於,它的許多節日居然使用新的格里曆來作計算,例如盂蘭節(お盆)從月圓舊曆的7月15日,變成了和月相無關的西曆7月15日,就令人摸不著頭腦。

在當時,使用西曆,是先進的表現,不過中國和朝鮮的惰性比較深,因此不易放棄舊曆,日本的天文水平比較差,天保曆比不上時憲曆,因此更容易拋開心結採用西曆。

簡單點說,在當時,使用拼音文字,以及採用西曆,是先進思想、改革分子的共識,中國在推翻清朝後,採用西曆,把舊曆新年改名為「春節」,正是這種思想的反映。這作法的巔峰是在1967年過年前的1月25日,報紙刊登了「破除舊風俗,春節不休假的倡議。4天後,政府發布了春節不放假的通知。在當時的春節,一要積極勞動變冬閒為冬忙,門聯上貼的是「三十不停戰,初一接著幹;二要是禁止放鞭炮、燒香、磕頭拜年等一切習俗;三是不能大吃大喝,更不許打牌。

總結一句,中國新年,Chinese New Year的不受重視,是自己不爭氣,一百多年來不重視,致令這軟實無法緊緊抓住在自己的手裏。如果要重新取回這話語權,第一步應該是重新把「春節」改回名字為「舊曆新年」或「農曆新年」,以至於支持新曆與舊曆並行。當然,最有效的,則是改回使用舊曆,這樣子就無人可以挑戰「中國新年」、「Chinese New Year」的地位,像今日的阿拉伯國家,也有很多繼續使用伊斯蘭的「希吉來曆」,不過,缺點就是不容易和世界各地接軌,不利於文化交流和經濟活動。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169797/%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6%8A%8A%E6%98%A5%E7%AF%80%E6%94%B9%E5%9B%9E%E8%BE%B2%E6%9B%86%E6%96%B0%E5%B9%B4.jhtml

2023年1月24日

車公廟第11籤解

年初二,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在車公廟抽得第11號中籤,籤文為「威人威威不是威,只當著力有箴規;白登曾起高皇閣,終被張良守舊圍。」

車公究竟是誰,有兩種說法,一是晉朝的車胤,以把螢火蟲放在布袋中,以在晚上照亮讀書而著名,史稱「囊螢夜讀」。後來他因企圖向皇帝參奏權臣司馬元顯,事洩而被殺。

另一則是南宋末年,宋帝昺逃了來九龍,沼途護駕的一位將領,卻在西貢病死了。我覺得這說法比較可信,皆因這廟只在香港的沙田和深圳存在,而車胤的活動範圍卻是在洛陽和湖北省的荊州市。

說回韱文,第一句應斷作「威人、威威、不是威」,「威威」應出自《尚書‧康誥》的「庸庸、祗祗、威威,顯民」,意譯為「告訴人民,我們將會任用有用的人,敬奉神明,應該立威時就要立威」。換言之,「威人」是「及物動詞」(verb transitive),「威威」則是「不及物動詞」

「箴規」出自王充《潛夫論‧明闇》﹕「夫田常囚簡公,踔齒懸湣王,二世亦既聞之矣。然猶復襲其敗迹者何也?過在於不納卿士之箴規,不受民氓之謠言,自以己賢於簡、湣,而於二臣也。」

總括「威人威威不是威,只當著力有箴規」這兩句,不難解釋﹕不要用威懾的手段去管治,而要虛心納諫。

至於後兩句,第一句很多人已指出過,典故是漢高祖劉邦的「白登之圍」。

《維基百科》的說法﹕「漢高祖劉邦為鞏固剛剛建立的漢朝,公元前200年冬,親率卅二萬大軍,出征匈奴冒頓單于,同時鎮壓太的韓王信叛亂。漢軍進入太原郡後,連連取勝……追北至平城,為胡所圍,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遺閼氏,冒頓開圍一角。高帝出欲馳,嬰固徐行,弩皆持滿外向,卒得脫……漢軍解圍後,與匈奴還有戰鬥……可見最後漢軍應是擊敗了匈奴。」

「閼氏」即是匈奴單于的妻妾,劉邦在戰鬥之時,賄賂冒頓單于的妻子,以作脫困,技術上有點令人難以置信。總之,劉邦一度大勝,「曾起高皇閣」,則是事實。可是到了最後,他卻始終沒法子擊敗匈奴,這得等到一百年後的漢武帝年代,方才成功。

「張良守舊圍」就很難解了,因為張良並沒有參與白登之戰。

我的看法是,《史記‧留侯世家》講述了漢朝初年,群臣爭辯首都應何在。由於大部分的大臣皆是河南人,因此提議定都洛陽。然而婁敬卻建議定都關中,即是今日的西安,皆因洛陽在地理上四面受敵,關中則可據三面而守,只面對東方,有著更佳的地理位置。

在諸臣爭拗之際,張良一言定音,支持婁敬,劉邦遂建都於關中。

綜合以上說法,我對「白登曾起高皇閣,終被張良守舊圍」的意譯是﹕雖然有很大的想頭與期望,意圖作出大進攻,可是,最後還只是堅守自己的陣地,無法打出局面。換言之,現時的新經濟藍圖都會失敗告終,例如高科技,香港只能,也必然可以堅守自己固有的產業,例如金融、旅遊。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169655/%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8%BB%8A%E5%85%AC%E5%BB%9F%E7%AC%AC11%E7%B1%A4%E8%A7%A3.jhtml

2023年1月20日

平均樓齡愈來愈高 居住環境愈來愈差

現時香港連公屋、居屋、私樓在內,共有260萬個住宅單位,分布於4萬幢樓宇,其中165萬人擁有至少一個物業,包括了聯名持有,即約20%人口是業主,如果扣去了40%的公屋住戶,即業主的數目約是租客的一半。

至於擁有2個物業的人,則有28.5萬人,3個單位或以上的,有8.6萬人。最大業主則擁有1.56萬個物業單位,包括了住宅、商業、工業、舖位,估計應是公司,也估計應是「新鴻基地產」(016)。

260萬個住宅單位,如以50年折舊至0計,即是除非每年新建樓宇加上翻新重建的數目,除非有5.2萬個,否則平均樓齡應是不斷增加,換言之,我們住的物業是愈來愈舊。

這個問題除了我之外,好像從來沒有人提起過。當然不會所有人都不知道有這問題,大家只是詐傻扮懵,皆因一旦提出來,又沒有解決方法,豈非自尋煩惱?

這好比當年我問某位仁兄,說為何居屋要抽籤,不可以輪候,他很聰明地指出,輪候的時間實在太久,大多數人等到死也等不到。因此,為了掩蓋這個恐怖的事實,政府唯有推出抽籤這方法,掩人耳目、混淆視聽,反正市民蠢人這麼多,也不可能發現這事實。

住宅單位的平均樓齡愈來愈舊,有甚麼問題?

以冷氣機為說明:在七十年代,冷氣機並不十分流行,因此新建單位並無冷氣位置,其實,如果安裝窗口機,屬於僭建,不但違法,而且有結構性危險。

到了八、九十年代,新建住宅開始有了冷氣位置,可以安全地安裝了。然而,到了這九十年代中期,又漸漸流行分體式冷氣了,於是,人們又不得不去僭建,以安裝分體部分。不消說,這些僭建既違法,又危險。

我記得在董建華、曾蔭權年代,流行所謂的「環保騎樓」,其中的一個功用,就是用來安放分體式冷氣。後來人們說這「益地產商」,又作出了規限,不過具體是怎樣,我也沒去深究。


總之,現時還有大量七、八、九十年代的舊樓,其設計完全不符合現代需要,只是人們從來只關注「有樓住」,從來沒有人關心樓宇的新舊問題,說穿了當然又是相關人等太蠢!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9%B3%E5%9D%87%E6%A8%93%E9%BD%A1%E6%84%88%E4%BE%86%E6%84%88%E9%AB%98-%E5%B1%85%E4%BD%8F%E7%92%B0%E5%A2%83%E6%84%88%E4%BE%86%E6%84%88%E5%B7%AE/358146

2023年1月19日

美國還有排玩 英國則快完蛋了

十九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最大統治面積高達3,400萬平方公里,遠遠超過了1,000年前蒙古帝國的2,400萬平方公里,甚至稍多於今日美國所統治的五眼加日本加歐洲,當然,如論人口,則仍然是美國遠勝。

大英帝國從盛至衰的第一個轉捩點,是1871年,德國統一,從此陸權開始超越海權。第二個轉捩點,是在1891年,在當年,美國的GDP勝過了聯合王國,但仍然遠比不上加上殖民地的整個大英帝國。

1901年,維多利亞女皇逝世,其兒子愛德華七世繼位。愛德華七世的父親是來自德國的艾伯特親王,姓氏是「薩克森-科堡-哥達」。這時英國的綜合力量已弱於德國和美國,只是由於傳統思想大部分人仍然「相信」英國是最強,因此仍然可以維持局面。

一次大戰於1914年爆發,這時英國已被證實在軍事上遠比不上德國,如果不是後來美國加入,英、法、俄三大強國加起來,只怕也不是德國加弱國奧匈帝國的對手。這時,愛德華七世已死,由其兒子喬治五世繼位,由於英國人懷疑他家族的德國血統,他因而把家族「土斷」,改名「溫莎」,以示和德國切割,以及效忠於英國人。

英國雖然是戰勝國,可是在戰後卻極為坎坷,看過《唐頓莊園》或《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人,都可知道其情況慘淡到甚麼程度,一整個世代的年輕人,就此沒了。

後來到了二戰,它打得更為難看,連日本人也打不過,一隊一隊的投降。李光耀在其自傳說,正是看到了它的窩囊,才會敢於在戰後挑戰它的權威,大搞獨立,相信其他人也有類似的看法,例如印度。總之,在二戰後,英國開始瓦解,其中重要的一環,當然是美國為了搶奪其位子,在1956年的蘇彝士運河危機中,反打一耙,吃了英國一把,否則英國也不會垮得這麼快。

簡單點說,英國的沒落,是從溫莎王朝開始,看來這名字極為倒霉,也許改名可以救到它。可是,儘管說是如此說,不過英國在1979年至2009年,也還有過30年的繁榮期:政治上固然完蛋了,但在經濟上也風光了一整個世代,這證明了帝國縱然沒落,也會有一段時間的反彈。

這正如英國的馬戛爾尼使團在1792年的訪問中國行程,已看穿了中國在軍事上的虛弱,因而發生了在1840年至1842年的鴉片戰爭,以及在1860年的英法聯軍。可是,中國在1865年後,也還經過了30年的反彈期,直至1894年的甲午戰爭,以及1900年的八國聯軍,方才敗象畢呈,終於在1911年滅亡。

我常常說美國作為世界霸主的高峰期已過去,有人問我,究竟它幾時玩完?我的回答是,現時的它,只不過像1792年的中國、1871年的英國,要它垮台,相信還有好長的一段時間。不過,英國完蛋的日子,則應指日可待。不過,我又補充了一句:「我作為BNO的持有人,也算是英國利益的微小持份者,對於它的衰落,其實感到是無可奈何和傷感,只這是一個無法避免的事實,我只是很傷感地把事實描述出來而已。」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169352/%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7%BE%8E%E5%9C%8B%E9%82%84%E6%9C%89%E6%8E%92%E7%8E%A9-%E8%8B%B1%E5%9C%8B%E5%89%87%E5%BF%AB%E5%AE%8C%E8%9B%8B%E4%BA%86.jhtml

香港對富人並不宜居 如何搶人才?

「搶人才」是香港未來的主要政策之一,問題在於,我們使用甚麼方式去搶呢?

最簡單的方法,是提出一些政策優惠,最主要的,是讓人才很容易拿到香港居民的身份,以及針對某些高科技或高增值工種,或高學歷、高收入人士作出政策傾斜,諸如此類。總之就我看到,最基本的策略就是看準了某些人才,給予配額,但好像對他們並沒有太多特別的優惠。

當然,除了「香港居民」的身份之外,如果給予新來的人才太多的優惠,不啻是「殺熟」,好比是電訊公司對新客戶給予的特殊優惠,忠心耿耿的舊客戶卻無法享用,對於已在港、已來港的外地人才,並不公平。

其實,要想吸引人才來港,最重要的,並非給予他們永久居民的身份,畢竟,一個真正的人才,無論想成為哪裏的居民,都是易如反掌,每個城市都會舉腳歡迎。

人才要想住在某一地方,基本上,只有兩個理由,一是這地方能賺錢,二是這地方很宜居,最好當然是兩者兼備。

香港究竟能不能賺錢,是已成的事實,大家都不停的在想發展,這是不必說的。可是,另一方面,香港究竟是否宜居呢?

首先,在居住環境方面,由於樓價太貴,香港絕對不宜居。可是,如果只算豪宅租金,其實並不算太過昂貴,所以也還勉強可以忍受。

另一就是香港的面積太小,道路狹窄,非但養車昂貴,郊外公路也不多,很難獲得自駕遊的樂趣,如果說到近年人們喜歡的caravan長途遊,以及賽車場等等,更加是連想也不用想。

以前人們喜歡去蘭桂坊,現在改去私竇,對於住在本地的人才而言,反而分別不大,總會找到門路可去。可是,香港雖然是美食天堂,然而地道餐廳普遍骯髒,坐位也普遍狹窄,並不太多地方有舒適的dining experience。

至於一些高級行為,例如遊艇,香港養船之貴之難,以及泊位之稀少,應該是富裕城市之中居第一。

另一方面,私人飛機的起落,也是極不方便,這當然是多年來民粹主義所致:完全沒有想過如何吸引世界各地菁英來居住。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6%99%E6%B8%AF%E5%B0%8D%E5%AF%8C%E4%BA%BA%E4%B8%A6%E4%B8%8D%E5%AE%9C%E5%B1%85-%E5%A6%82%E4%BD%95%E6%90%B6%E4%BA%BA%E6%89%8D-/357932

2023年1月18日

在勞工缺乏的大環境下加最低工資

行政長官同行政會議已接納最低工資委員會的建議,將法定最低工資水平調升至每小時40元,在立法會通過後,將於5月1日實施。

現時的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為每小時37.5元,由2019年5月1日起實施,已凍結了4年。這制度於2011年5月1日開始實施,當時是28元,如加至40元,則增幅是42%,根據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的說法:「跑贏通脹少少」。

勞工薪水跑贏通脹,是好事,理論上,老闆也應該值得高興。如果這是代表了公司的利潤有增長的話,但很明顯,這並非事實,皆因在這幾年,香港公司的經營環境非但沒有進步,反而倒退了,很多公司甚至倒閉了。

真實的情況是,香港的勞工嚴重不足,去年9月至11月的失業率是3.7%,比起8月至10月的3.8%,還低了0.1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下跌,差不多算是全民就業了。事實上,在近2年來,香港的勞動人口劇減了14萬人,這應該是大量移民的影響。

然而,少了的人口也不一定是領最低工資的,現時很多工種均嚴重缺乏,尤其是厭惡性行業,如是港島區的洗碗女工,人工可能有2萬元。不過飲食業樓面則因員工不足而長期缺人,讀者應沒有甚麼人沒領略過在酒樓吃飯沒有伙記招呼的狀況。

最低工資委員會主席王沛詩大律師估計,這一次的增加最低工資將有4.6萬人至8.7萬人受惠,在勞工短缺的今日,這些人應是在市場上最沒有競爭力的一群。

現時香港政府的大政策是「搶人才」,可是參考新加坡的做法,是一邊搶高端人才,一邊引入低技術勞工,做厭惡性工作,例如家傭、建築工人。這當然會影響到本地相關工人的收入,例如家務助理、和建造業的非管理工人,但卻可以有效的提升城市的競爭力,和減低企業成本。

換言之,這作法將大量砸破某些工種的勞動階層的飯碗,補救方法除了提供轉職協助之外,也得增加社會福利,例如失業補貼,以及增加最低工資,這無疑是牽一髮動全身的大手術。不過,今日的香港,絕對是需要動大手術的改革,問題在於,如何開刀、切除甚麼?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9C%A8%E5%8B%9E%E5%B7%A5%E7%BC%BA%E4%B9%8F%E7%9A%84%E5%A4%A7%E7%92%B0%E5%A2%83%E4%B8%8B%E5%8A%A0%E6%9C%80%E4%BD%8E%E5%B7%A5%E8%B3%87/357724

2023年1月17日

美國幻想2艘航母可打敗中國,哈哈!

1月9日,「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台海戰爭24次兵棋推演報告,認為若中國於2026年發動武統台灣,大部分結果預視美國海軍在歷時三周的作戰中,至少損失2艘航空母艦、10至20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陣亡約3,200人;解放軍則有約1萬人陣亡、損失155架戰機和138艘艦艇,並有數以萬計士兵成為戰俘。

這應該是我近年看過最笨蛋的報告,然而,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盲毛,只要是用英文寫的東西,不管有多垃圾,都會有人煞有介事。

最離譜的當然是,一艘航空母艦有五千人至六千人,毀掉兩艘,除非在剛開戰時已海軍已率先棄船逃生,否則怎可能只死3,200人?

再說,其前提也是不可能發生,因為這假設美國和日本第一時間介入,完全沒有經過政治討論,皆因它的前提是中國偷襲關島和沖繩的美軍基地,所以美國和日本可以不經討論,直接介入。

這當然又要假設中國是有心去同美國和日本打世界大戰,否則怎會先去偷襲?而且,這也要中國的軍力足以飛到4,500公里的關島,去進行作戰,雖然,現時美軍的確認為關島也並不絕對安全,因此兵力也正在往後撤,但這可也未免太過「過譽」中國空軍了。

還有是,它假定中國只動用東部軍區,喂,如果單單去收復台灣,也還有萬分之一的機會只用到東部軍區,現在擺明是和美國、日本打大戰,中國不去傾盡全力,而只動用東部軍區?

中國的回應也很幽默,說美國人不明白中國人。很簡單,死一萬人,俘虜幾萬人,就可以阻止到中國?當年在中國只有6億人時代,毛澤東也說過中國可以承受死3億人,如今14億人口,就算意志力不及當年,相信沒死一、二億人,也不會停止戰爭,至於到時美國和日本會死多少人,那就相信有排計了。

向來反中的連登討論區說:「2艘航母加10-20艘水面艦換共軍全家,都幾划算啊唔係咩。」如果美軍在伊拉克及阿富汗作戰20年的一半陣亡人數可以打倒中國,美國肯定會打,只不過,這只是幻想而己。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E%8E%E5%9C%8B%E5%B9%BB%E6%83%B32%E8%89%98%E8%88%AA%E6%AF%8D%E5%8F%AF%E6%89%93%E6%95%97%E4%B8%AD%E5%9C%8B-%E5%93%88%E5%93%88-/357555

中美日大戰不是誰勝誰負 是誰敢賭的問題

1月9日,「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發表的台海戰爭兵棋推演報告,只是一場笑料,目的是促使台灣購買更多的美國武器,如此而已。然而,縱然這份報告是亂來,這並不代表台海戰爭這事件並不值得研究,反而,這是非常嚴肅的事件。

現時評論員認為最大可能的戰鬥方式,是封鎖台灣,圍而不打,皆因台灣是個海島,沒有天然資源,能源只能挺11天。而現時美國主要賣給台灣的武器,已放棄了海上作戰,而是集中於島內的巷戰與游擊戰,因此圍而不打,可以避開與台灣人的不對稱戰爭。

這令我想起1947年的長春圍城,但好像沒有人敢說出來,皆因情況太過恐怖,然而,今日台灣的抵抗意志應比不上當年長春國民黨軍隊的意志,台灣人究竟能捱多久而不投降,也很難說。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當時如果是由蔡英文當領導人,相信台軍會馬上投降,因為早在開戰之初,蔡肯定已溜掉了,守軍也不會有任何抵抗意志。反而,如果是侯友宜或賴清德,抵抗決心則會強上很多,反而是台灣人和軍隊會無心作戰。

此外,報告說的美日聯手,打一場局部戰爭,初戰即終戰,也無可能。先不說中國此戰牽涉國運,一旦動手,必然沒完沒了,像當年的蘇聯,打至一兵一卒,也要打下去。美國也不會單單拉日本進場,其他四眼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也不可能不進場,也會攛掇韓國和菲律賓加入,不過當然,如果韓國加入,朝很難會不動手,菲律賓會加入的機會則是一半一半。

此外,美國也會鼓勵印度和越南加入戰團,畢竟,這兩國和中國有領土糾紛,然而,印度和越南參戰的機會不大,主要是有俄羅斯會負責遊說。萬一動手,它們也只會打回受爭議的領土,而不致於侵略中國的領土,皆因沒有任何的合法性。

簡單點說,如果美日參與台灣戰爭,將會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沒有人可以逆料其後果。

我估計,大部分的國家都會抱持觀望態度,直至戰爭的最後期,看看哪一個方將會戰勝,才會加入勝方,以獲取戰爭紅利,好像中國在1917年的參加一戰,就是為了檢便宜。所以,此戰到了最後,必然會演變成世界大戰,因為人人都想藉此戰而分一杯羹,例如說,阿根廷。

如果中國打輸了,固然是完蛋,可是如果美國輸了,恐怕加州和德州會獨立,日本會丟了沖繩,朝鮮統一半島,英國也會失掉福克蘭群島/馬島,更不用說聯合王國的瓦解了。

所以,問題不在於誰勝誰負,而在於,五眼加上日本,敢賭嗎?至於中國,其立場也很鮮明:不是敢不敢賭的問題,而是不得不賭的問題,皆因主動權是在對方的身上。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169134/%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4%B8%AD%E7%BE%8E%E6%97%A5%E5%A4%A7%E6%88%B0%E4%B8%8D%E6%98%AF%E8%AA%B0%E5%8B%9D%E8%AA%B0%E8%B2%A0-%E6%98%AF%E8%AA%B0%E6%95%A2%E8%B3%AD%E7%9A%84%E5%95%8F%E9%A1%8C.jhtml

2023年1月13日

內地人來港買茶葉參茸海味補品

內地人湧往香港的尖沙咀、銅鑼灣、上水等地的最高峰是在甚麼時候?應該是在2015年4月13日之前吧。

香港在這時收緊自由行,原因是當時太多內地人來港,引來港人種種不便,再加上反中者的挑撥,因而釀成政治事件,不得不以政治手段去解決。

然而,這世界往往很諷刺,就是這時候其實已是內地人來港購物的高峰期,縱然沒有政治因素、沒有行政手段,相信增長也會漸漸放緩,甚至進入負增長。這好比香港政府推出「八萬五」時,正值樓價熊市,兩面夾殺,樓價跌了七成。而政府停建居屋、減少土地發展和建樓數目時,則正值經濟上升、樓價起飛,世事永遠就是如此的不合時宜。

那時,內地的名牌店不多,而且有入口稅,內地人去西方國家也不容易辦到簽證,因此,他們買名牌,只能到尖沙咀、銅鑼灣排隊。

可是,在現在,內地幾乎主要的大城市都已有了名牌店,雖然香港沒有入口稅,然而論到價格,還是歐洲諸城市平得多,而且還有退稅。在巴黎,款式也比香港多得多。

在以前,簽證往歐洲還有一點點難度,而且言語不通,但現在,歐洲名牌店都已有了普通話員工,而且內地人到歐洲,也完全無難度,到處都碰到國語人。在這情況下,尖沙咀和銅鑼灣,還有多少吸引力?再說,只要航班回復,代購業也會恢復,到歐洲買名牌?無難度!

以前的人來香港買奶粉之類的日用品,可是經過3年新冠疫情、8年「踢喼」,以及速遞的流行,內地和香港已建立了穩定的供貨渠道,不用繼續使用去上水買貨、人手帶回內地的「低科技、低增值」的流程。

再說,內地發展也一日千里,很多產品的質素縱然沒有高過外國,但計算性價比,也還是比很多外國貨優勝,畢竟,它們的價格實在太便宜了。

然而,是不是內地遊客來香港無物可買呢?這又不然。就我所見和所知的,一些產品,例如參茸海味補品、茶葉甚至是白酒等等高價貨,內地富豪都是來香港買貨。慢著,這些不是中國的土特產嗎,怎麼買到香港來了?答案是:買貴嘢,內地人還是對香港更有信心,認為不易買到假貨!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5%A7%E5%9C%B0%E4%BA%BA%E4%BE%86%E6%B8%AF%E8%B2%B7%E8%8C%B6%E8%91%89%E5%8F%83%E8%8C%B8%E6%B5%B7%E5%91%B3%E8%A3%9C%E5%93%81/357064

2023年1月12日

英國放棄香港只是因為打不過中國

黎智英在監獄渡過餘生,應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因此其律師團隊的所作所為,不過是政治騷,與法律無關。日前,其國際律師團隊會晤英國首相辛偉誠,目的也是如此。

日前,辛偉誠在下議院就有關事宜接受議員質詢時,表示會繼續關注黎智英事件,並且堅稱根據《中英聯合聲明》,英國有權介入香港事務。

究竟英國有沒有權介入香港事務,根據《中英聯合聲明》,說穿了,不過是中國和英國的各自表述:中國不承認不平等條約,所以英國根本沒有對香港的任何權益。英國則堅持三條條約有效,它只是自願放棄香港,因此,它認為,假使香港發生任何改變,它均「有權」去介入。

這又得回到中英談判之時,英國究竟是否因為中國答應香港「50年不變」,甚至是給予香港民主,所以才自願放棄香港呢?

答案是:從來不是!從一開始,它只是希望以主權換治權,意即:香港和九龍半島的主權是我的,但因我需要在1997年交出新界,現在我願意用香港和九龍來交換新界的50年、100年的延長治權……大約是這樣。

然而,鄧小平卻不答應,堅持在1997年收回香港,而英國又不敢同中國動手交戰,因此才有了《中英聯合聲明》。

所以,《中英聯合聲明》並非交換條件,既然不是交換條件,那英國又如何「有權」呢?

當然,究竟是否交換條件,用不著在外交上說話,打一仗,由戰勝者說話,就可以了。1982年的英國,不敢與一窮二白的中國打一仗,今日的英國又可敢呢?

不過,英國也可以效法當年的Shleswig-Holstein模式,自己打不過,便找個大佬助拳:奧地利打不過丹麥,找普魯士助拳,理由正是丹麥違反了當年的協議,修改了與Shleswig-Holstein的憲法關係。所以,英國其實也不過是想找美國來助拳,否則給辛偉誠天大的膽子,恐怕皇家海軍也沒有能力來到南中國海,挑戰中國吧?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168703/%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8%8B%B1%E5%9C%8B%E6%94%BE%E6%A3%84%E9%A6%99%E6%B8%AF%E5%8F%AA%E6%98%AF%E5%9B%A0%E7%82%BA%E6%89%93%E4%B8%8D%E9%81%8E%E4%B8%AD%E5%9C%8B.jhtml

舉債度日的華府是供幕後人賺錢空殼

美國政府的最大問題在甚麼地方呢?答案是:控制它的是猶太人,而猶太人有一個特色,就是他們效忠的對象是家族和民族,而不是國家和政府,早在幾百年前的歐洲,人們已經很清楚地明白了這原理。

我會舉一個比喻:美國的上市公司很多是空殼,公司賺了錢,把大部分的利潤派息給了股東,公司則是輕資產,所以一旦遇上逆境時,很容易因資金不足而清盤,大家只要看看幾隻賭股的財政狀況,就可一目瞭然。

至於內地人的上市公司,很多都很「斂財」,派息吝嗇,但公司卻擁有大量資產。這種財務結構,像一隻大烏龜,資金使用得很沒效率,可是一旦遇上逆境,卻比較容易防守,皆因公司有現金、有資產、有防守能力。

另外,還有一些類似「空殼」的公司,例如證券公司,老闆往往只是把公司視作協助自己生財的「架生」,例如股票莊家,往往擁有證券公司,方便運作。以前很多銀行的老闆,也是如此,例如有一位很大的外圍馬莊家,便擁有一間銀行,方便同客戶交收。

所以,證券公司往往規模不大,但不時有幾十億元的身家,甚至幾百億元身家的大老闆在背後,操作一切。

其實,像高盛證券、大摩(摩根士丹利)、細摩(摩根大通)、滙豐銀行等等公司,如果你同其高層稔熟,大家互相合作,例如說,只要你能說服他們為你銷售有毒產品,他們的佣金只是幾巴仙,而你的利潤卻可高達幾十巴仙。所以說,這些幕後人,才是真正的大贏家,但我們從來不會知道這些人的名字。

美國政府的情況也是差不多:在背後操作的,不管是猶太人也好,那幾十個老牌家族也好,作為幕後搞手,是所有政策的最大得益,這其中最有名的,當然是聯邦儲備局的那些神秘股東們,沒有人知道這份名單,只能從旁猜測。

然而,這些幕後主腦比豬還要肥,個個身家以千億美元計,可是,美國政府卻是欠人周身債,差點就要破產,而且經常陷於破產邊緣,這原因很簡單,美國政府好比一間證券公司,只是供幕後人物用來賺錢的空殼而已。總之,這就是猶太人幾千年來在不同國家顛沛流離的生存法則。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8%88%89%E5%82%B5%E5%BA%A6%E6%97%A5%E7%9A%84%E8%8F%AF%E5%BA%9C%E6%98%AF%E4%BE%9B%E5%B9%95%E5%BE%8C%E4%BA%BA%E8%B3%BA%E9%8C%A2%E7%A9%BA%E6%AE%BC/356824

港股將迎來牛市

 對於今年內地的經濟增長,最佳的預測都不過是5.5%,極度看好則認為有6%,甚至以上,而港股我也預測可以升到26000點。

 對於港股,向來最大的單一上升原因,就是人民幣匯率。當人民幣上升時,由於代表了以港元計價的內地公司利潤上升了,港股就會升;反之,當人民幣下跌時,港股就會下跌,這是屢驗不爽的定理。

 所以,2005年開始,人民幣上升,港股也上升;2015年下半年後,人民幣下跌,港股也跌。去年港股大跌,只因美元大升,相對下人民幣回軟,近月美元回順,人民幣上升,港股也因而大升。

 由於貨幣政策是幾個月至幾年,因此可以預期,今年美元也會下跌,港股也將迎來牛市。

   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  周顯 

https://www.hkcd.com/content_app/2023-01/12/content_1381884.html

2023年1月11日

行為藝術與藝術行為

藝術與行為是分不開的,毛澤東寫的《沁園春》獨唱天下,可這只有他方可承承這闕詞,如果同樣的文句是由我寫出來,「唐宗宋祖,略輸文采,秦皇漢武,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懂彎弓射大雕」,那就不知所云,完全失卻意思了。

王羲之寫的《喪亂帖》,背景就是他被挖祖墳,心神喪亂,人神合一,因而寫出的悲憤之作。《蘭亭集序》並非一幅字,而是一篇文章,隨寫隨創作,到了後來,心情回到了當日的歡樂,因而可以看出愈寫愈放的筆觸,到了這時,人們可不介意前後風格不統一、大量刪除的文句,這在今日那些所謂的「書法家」的謂「書法」,是不可思議,寫出來也沒人收貨,可是真正的書法,這些卻是絕品。

畢加索在16歲時畫了《科學與慈善》,精雕細琢,已是非常成熟的大師級作品,但是到了80歲時,畫出來的卻像頑童塗鴉,他的說法是:「我花了4年時間畫得像拉斐爾一樣,但用了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Jean-Michel Basquiat生於1960年,也是小孩子一般的畫畫,最有名是畫機械人。他的作品往往賣到天價,這固然是因28歲英年早逝,但他身為黑人、奇怪的性取向,還有吸毒而死,也大有關係。

藝術和行為分不開,然而,現時的行為藝術,卻是抽掉了藝術,只餘下行為。王羲之因被挖祖墳而寫《喪亂帖》,是藝術,可是被挖祖墳卻不是藝術。Basquiat吸毒、雙性戀、早死,寫出來的作品是藝術,但滿街吸毒、雙性戀、早死的渣滓,卻不是藝術,可是人們分不清兩者的分別,行為藝術不外是這樣的一回事。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168661/%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8%A1%8C%E7%82%BA%E8%97%9D%E8%A1%93%E8%88%87%E8%97%9D%E8%A1%93%E8%A1%8C%E7%82%BA.jhtml

高科技大部分是蝕本貨 高增值不必要讀書

人們常常以為,高科技必然就是高增值,這是完完全全的錯誤。

首先,世界上最高的科技,就是在大學研究院那些,也即是理論例如霍金研究的黑洞蒸發,應用如粒子加速器之類,只是為了人類未來,以及是培養國家人才、國家榮譽之類,對經濟完全沒有幫助。

低一級的,是應用科技,但只是研發階段,尚未可以投產、量化、轉化成為商業,例如說,核聚變的托卡馬克裝置,又或者是現時開始流行的飛行汽車之類。

再低一級的,可以應用,未來估計可以賺大錢,但現在雖然正在野蠻生長,但大部分只是燒錢,仍未可以賺錢。這就像二千年前後的互聯網產業,主要是靠市場集資。

另外一些,是利潤很薄,不過靠著大量,以量來彌補邊際利潤的薄弱。問題在於,利潤薄,又如何可以生出資本來量產呢?答案仍然是來自金融市場,如果沒有那些A輪、B輪、C輪投資等等,公司不可能壯大成長,現時很多的巨頭,都是靠這打造出來的。

最後,最高級的,則是自己能生出豐厚利潤,例如「大疆」,又或者是計算手機4個鏡頭的軟件,可能全世界只有幾team人去做,是本少利大,但涉及專業人才,薪金成本也很高。

我不知道政府想搶的是哪一種人才,可是,正如前面講到,高科技大部分都不是高增值,而高增值的也大部分不是高科技。

例如說,「蔡司光學」幾乎壟斷了整個市場,從光刻機到照相機的鏡頭,全來自蔡司,都是人工打磨出來的。據說將其延展到德國全境,鏡頭表面誤差不高於2毫米,缺點是只有老工人才能做到,一年最多十幾塊,所以,ASML的光刻機產量一年也就十幾台。但幹這些的老工人,都不用讀大學,中學畢業已開始做技工,所以我們永遠沒有這些人才。

還有呢?我常常說的米芝蓮三星級廚師,又或者是藝能界的紅星,以及瑞士Patek Phillippe的手工鐘錶匠,香港的萬希泉出高價也不容易撬到。這其中最成功的「搶人才」個案,莫過於內地從「愛馬仕」撬走技工來製造翻版包包,結果愛馬仕氣得決定以後不請內地技工。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9%AB%98%E7%A7%91%E6%8A%80%E5%A4%A7%E9%83%A8%E5%88%86%E6%98%AF%E8%9D%95%E6%9C%AC%E8%B2%A8-%E9%AB%98%E5%A2%9E%E5%80%BC%E4%B8%8D%E5%BF%85%E8%A6%81%E8%AE%80%E6%9B%B8/356612

2023年1月10日

政治是令自己得到最大利益的藝術

我寫了一篇《被西方捧為聖人的全是災難》,從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數到曼德拉和澤連斯基,指出凡是被西方捧為聖人的,通常都是令到國家陷於悲慘境地的笨蛋。

有讀者留言說:「如果以作者的說法,任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人民都唔反抗?好一個比喻,如果有個賊入你間屋,要搶你啲財物、要強姦你老婆、子女,為咗你個人安全和家人安全,唔反抗,由得佢點就點,你覺得可以嗎?正白癡!」

我不明白我寫的論述為甚麼會令這讀者得到這結論,不過,這種想法在牛頭角順嫂討論政治中的確很流行,值得一談。

很多年前,我坐一位新牌仔的車,在迴旋處中,她不退讓,差點撞中了另一台車。

我問她為何不讓,她說:「明明是對方錯!」

我說:「但你不讓,你會撞車,到時你叫對方賠吧!」

在政治的世界,講的不是誰對誰錯:你可能是對的,可是你死了。最重要的是「結果論」:政客這樣做,將會得到甚麼後果?

「有個賊入你間屋,要搶你啲財物、要強姦你老婆、子女」,當然要反抗,可是誰令到賊入你間屋?你可不可以防止此事?或者是,如果這事不能避免,你有沒有方法找到最好的事先防禦方法,去抵抗賊人?

澤連斯基所採用的「事先防禦方法」,是申請入北約,結果在成功申請之前,已被侵略了。從結果論,這作法是失敗了,因為結果就是,在它成功加入北約之前,國家已經先一步被打得稀巴爛了,被人入來任姦任搶。

很明顯,西方從來的意圖,就是要瓦解俄羅斯,前線正是烏克蘭。從國家利益的立場,烏克蘭參與這大戰略並沒有錯,可是,它用的策略應該是借刀殺人,一邊藉機向西方拿好處,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一邊同俄羅斯虛與委蛇,絕對不令到自己陷入戰爭。

在政治上,講的是現實,一個好的政治領袖,是要帶領己方人馬得到最大的利益,要別人做你的棋子,不要讓自己做別人的棋子。二戰時的芬蘭,便是有效的利用了希特拉作自己的棋子,得到最大的利益。政治是藝術,而澤連斯基的作法明顯很blunt,是硬來,全然不懂政治藝術。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6%94%BF%E6%B2%BB%E6%98%AF%E4%BB%A4%E8%87%AA%E5%B7%B1%E5%BE%97%E5%88%B0%E6%9C%80%E5%A4%A7%E5%88%A9%E7%9B%8A%E7%9A%84%E8%97%9D%E8%A1%93/356402

2023年1月9日

比特幣急升是熊市反彈

  1月以來,比特幣價格急升,最重要的單一原因,是很多人忽略了的,就是美元下跌,不管是兌其他主要貨幣的匯價,還是兌黃金,美元均是下跌,只是因為比特幣更為價格敏感,因此升跌比較大。

 相比起其他的主要貨幣,兌美元升了十多個巴仙,那麼,以比特幣的波動性如此之強,只是升了二十多個巴仙,算是升不多的了。

 美元匯價之所以下跌,眾所周知,是因為估計美元利率已到達高位,而通脹也已到達高位,將會緩緩回落。可是,有一點是很多人忽略了的,就是各國央行均在沽出美債,令到美債無人承接,美聯儲為了挽回美債的頹勢,也有必要停止加息。

 無論如何,我始終認為,比特幣熊市未完,這一個月來,只是反彈而已。

 資深投資人、合眾會會長 周顯

https://www.hkcd.com/content_app/2023-01/19/content_1383087.html

2023年1月6日

幾十年來最型的產業

為甚麼我會不停的講高科技和高增值的分別呢?因為在這個社會,以至於整個政府,都有一個盲點,就是盲目造求一個「型」字,或者,全名是「型英帥靚正」,總之,高科技就是「型」,至於賺錢與否,就是其次了。

以下我且列出甚麼是「型」的產業:

在戰前,最型的行業之一,是報業,報業大亨發大財,新聞記者受尊敬。同時間,教育界也大受歡迎,很多富二代都去當教師,也有富二代去當護士,例如我姑媽,便是去了鏡湖醫院當白衣天使。

在七十年代吧,電視台是「型」的產業,所以像周梁淑怡、孫郁標、林燕妮這種高質的女生,又或者是蕭若元之類,全都到了TVB工作。不過,到了八十年代初,它大事擴張,招人的要求便愈來愈低了。

也是七十年代,廣告界很吃香,高峰期是八十年代末期,紛紛賣了給國際廣告公司,也不出幾年,廣告大跌價,現在是幾個人開一間公司,成為了主流。

公關界則遲了十年左右,最吃香當然是財經公關。我記得,那時最有名的是Burson Marsteller,但只有幾名員工的Turner and Spurrier,專做怡置系生意。我不知它的利潤是多少,不過其中之一名老闆,不記得是Tony Turner還是Martin Spurrier了,住在山頂紅莓山莊(Strawberry Hill)的別墅。你不如看看現時的財經公關,收費究竟是多少?

我經歷過互聯網的黃金時代,那時隨便抓一個寫程式,或者是網站設計的所謂「人才」,薪金驚人。我也見識過無數的所謂「金融才俊」,西裝革履,到處受人尊敬,可是其實,到了2010年前後,所謂的「corporate finance」不過是得啖笑,得個殼,現在金融業已爆煲,更加不用說了。

在近七、八年,在年輕人心目中,炒港股是老土象徵,後生仔梗係炒幣、炒美股啦,但陳茂波和許正宇當然不知這個。講到藝術,就是現代藝術,1970年前的都不用提了,估計這應該又是一個泡沬,無緊要,因為型吖嘛,M+咪有大量囉。

記得在二十年前,無人肯做半導體製作,因為太污染、太耗電,也太老土,嗰時不是高科技,而且利潤也不高,個個爭住做設計之類的高端生產,只有台灣人無路可走,啃了這塊豬頭骨,而家咪贏晒囉。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B9%BE%E5%8D%81%E5%B9%B4%E4%BE%86%E6%9C%80%E5%9E%8B%E7%9A%84%E7%94%A2%E6%A5%AD/355936

台灣對比烏克蘭

烏克蘭本來是親俄的,但是2014年搞了一次革命,把親俄派清洗大部分,再利用新納粹主義,把在俄烏交界的親俄分子「肉體殲滅」了。再加上俄羅斯為了報復,入侵克里米亞米島,兩國更加「無得傾」了。

所以,現在烏克蘭雖然仍然未打到「清一色」,但至少也已是「混一色」,打這樣,實在不容易,CIA功不可沒。

當然,俄羅斯在經濟上的不爭氣,也是客觀的事實,烏克蘭當然寧願接近更富裕的西方。所以他們希望仿效波蘭,入北約、入歐盟,到時便可以「窮人大翻身」,一天光晒了。

有意思的是,當時的人分析,烏克蘭雖然窮,但為了政治因素,要想拉攏它進入西方世界,入歐盟也許有可能。但由於它和俄羅斯有領土爭議,根據北約的規章,應該不可加入了。

然而現在戰爭開打,恰好反了過來,烏克蘭實質上已是北約成員,整個北約和它一起對抗俄羅斯,反而,由於國家已被摧毀,沒有經濟實力,歐盟不可能接受這一個負累的加入。

至於台灣,經過了「蔣匪父子」的多年教育,已培養出「反共」的基本意識形態,再經過李登輝、陳水扁「父子」的思想教育,把「反共」轉化成「反中」,跟著又安排了一場「太陽花運動」,再來一個蔡英文,基本上,台灣的「統派人數」已少過烏克蘭的親俄派……嗯,也許不算烏東,和單單烏西的親俄派數目差不多吧。

中國比俄羅斯優勝的是,經濟實力強得太多,而且是台灣的經濟命脈,不算台灣人在內地投資,單單貿易額,2021年便已有3,283億美元。所以,台灣人對中國的抗拒,遠不如烏克蘭人對俄羅斯的抗拒,極度反中的只佔小部分。

最重要的是,台灣人並不像烏克蘭人般,一心改變現狀,加入北約,反而只是希望「歲月靜好」,維持現狀,不搞獨立,也不去統一。反而希望鬧事的,是美國,所以在可見的未來,應會不斷見到美國政客陸續訪台,以及加強軍售。

烏克蘭和台灣最類似的,是兩地均有一個極度親美、唯美是從的領導人。澤連斯基是個甚麼都不懂的喜劇演員,內閣的多位成員也是來自演藝界,固不待言,至於蔡英文,我笑對朋友說過,也許她有淫照被美國人握在手上吧,要知道,作為女同志,這可能比其他人更為尷尬。這當然是說笑,不過她的大部分家人,以及澤連斯基內閣的很多家人,皆是美國,卻是鐵一般的事實。

作者簡介:

周顯,著名的炒股理論家,吃喝玩樂家,不著名的歴史學家、政治學家,過去還曾經當過社論主筆和武俠小說作者。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168201/%E5%91%A8%E9%A1%AF%E5%B0%88%E6%AC%84%EF%BD%9C%E5%8F%B0%E7%81%A3%E5%B0%8D%E6%AF%94%E7%83%8F%E5%85%8B%E8%98%AD.jhtml

2023年1月5日

加密貨幣是小寒未到大寒

  美股如果乍看杜指,似乎沒跌多少,畢竟,傳統經濟還能挺得住,但看納斯達克指數和標準五百,不少股票的下跌幅度已到達「輸死人」的地步。

 這其中,跌得最慘的,莫過於加密貨幣如比特幣,及這一轉大牛市的股王「特斯拉」。

 「特斯拉」經過「天下第一聰明人」蓋茨的加持,以及馬斯克本人的「大逃亡」,還有未來一年電動車市場的殺戳戰場,相信這股票已壽終正寢,今日的低位將是明年的高年,本年的目標價是50美元至70美元。

 至於比特幣,「新興市場教父」光頭佬Mark Mobius認為會跌穿一萬美元,查實加密貨幣交易所連環爆煲,它能夠企在如今這位價立,已是十分堅挺,不過交易所的崩潰尚是方興未艾,相信現時仍然只是「小寒」,還未到「大寒」也。

https://www.hkcd.com/hkcdweb/content/2023/01/05/content_1380801.html


炒quota發達是無知者的流言

昨天說起香港紡織業的沒落,馬上想到現時的幾十個(主要是)上海家族,靠紡織業賺到第一桶金,而很多人都說,他們到了後來,是靠著炒quota發達。

這說法流傳很久,但太多是人云亦云,是無知之輩的說法,由於無知之徒太多,因而以訛傳訛,也沒有知識和能力去證偽,現在我就去戳破這說法究竟有多荒謬。

大約是六十年代吧,美國對香港紡織業實施配額制度,是事實。可是,紡織業的沒落,也是事實,早在六十年代,已是「豬頭骨」,否則巴菲特的「巴郡」也不用轉型了。

當然,美國的「豬頭骨」,放在香港,可能已很肥美。然而,大家也不要忽略一點,現時中國內地的紡織廠規模動輒萬人,當時香港的大廠規模不過是三幾千人,能賺多少錢,有數得計。

九十年代,周潤發和周星馳大紅,你倒說說,是炒賣他們的合約能賺更多錢,還是買下合約,自己來拍賺更多錢?餘此類推,是把手頭的quota賣掉賺更多錢,還是買下其他人的quota,自己製造賺更多錢?

答案是:兩者皆賺不了幾多錢,因為這是夕陽工業,反之,如果可以賺很多錢,則這產業不會在八、九十年代,差不多死了一大半。

那麼,那幾個所謂的「quota王」,究竟是如何發達的呢?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紡織業的利潤很低,可能100萬元的生意,只能賺5萬元。當然,廠家也不用真有100萬元來賺這5萬元,皆因銀行會提供貸款,即所謂的「信用狀」(Letters of Credit,即「LC」。

所以,每個紡織廠,都有很巨大金額的LC,如果它擁有的配額愈多,則可在銀行享有更多的LC。

現在,廠家嫌紡織太辛苦、不幹了、把配額賣掉了,然而,銀行的LC還在,只要花上少少手段,想辦法和銀行經理打好關係,不難把銀行的信用挪來買樓、買股票。大家知道,

1973年的恒生指數是150點,1982年是450點,1997年是17,000點,至於樓價,更加不用說了,只要把銀行貸款用來亂買一通,已足夠發達了,不知者旁觀,咪以為係炒quota發達囉。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82%92quota%E7%99%BC%E9%81%94%E6%98%AF%E7%84%A1%E7%9F%A5%E8%80%85%E7%9A%84%E6%B5%81%E8%A8%80/355715

2023年1月4日

紡織業的dy(e)ing、shrinking、finishing

傳媒報道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加上訂單不足,在12月底,廣東、浙江、山東地區部分紡織、印染、化工等產業傳約有六成企業或停工提前放假,行業人士甚至表示為「史上最長假期」。

人類在「衣、食、住、行」四件事當中,最先解決的,是「衣」。1589年,英國牧師William Lee發明了針織機,十九世紀的「盧德主義者」反對用紡織機來取代工人。勝家衣車則在1851年發明,1889年,它開始生產電動衣車。我小時候家裏,還有一台勝家衣車。

看粵語長片,六十年代中期的香港,西裝還可以典當換錢,但到了七十年代,明顯地衣服已不再是「資產」,八十年代,銅纙灣有名的「七記」已在出售大量幾元一件的衣服了。

按:現時「七記」只在九龍城有店子,幾層高,款式隨時多過H&M,英文名叫「Seven Kee」,在「時裝界」大大有名。

1962年,巴菲特買入了一間超值的紡織公司,名為「巴郡」(Berkshire Hathaway),但價格便宜敵不過時代洪流,由於在美國,紡織已是夕陽工業,巴菲特唯有黯然把它轉型為投資公司,and the rest is history。

七十年代,香港是紡織中心,唐英年、田北俊的父親,楊元龍,以至於「麗新」、「南豐」等等,都是賴此起家,因此才有陳寶珠飾演的「工廠妹萬歲」,而理工大學的紡織系是神科,世界級的時裝設計師譚燕玉(Vivienne Tam)亦是其學生。

隨著紡織業的沒落,紡織系從神科變成了水泡科,而我記得在八十年代,一本很流行的專期刊,由宋凱沙當主編的《亞洲紡織月刊》,有一期說紡織業正在「dy(e)ing、shrinking、finishing」,這正是紡織業的三項主要工序,恰好地把狀況形容得淋漓盡致。

香港紡織業的沒落,主要是移往了珠三角,至於長三角,則在十九世紀已有了這產業的傳統。然而,隨著沿海省份的快速富裕,紡織業內移到內地省份,以越南、柬埔寨這些貧窮國家,應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7%B4%A1%E7%B9%94%E6%A5%AD%E7%9A%84dy-e-ing-shrinking-finishing/355536

2023年1月3日

蔣萬安、吳怡農都是美國的兩根針

 由於蔣萬安當上了台北市長,他原來的立法委員位子便空了出來,得進行補選,參選者有三人﹕民進黨的吳怡農、國民黨的王鴻薇、無黨派的蕭赫麟。這其中,蕭赫麟是没指望的了,王鴻薇則是大熱,然而,本文的主題卻是吳怡農。


1980年12月31日,吳怡農出生於芝加哥,六歲時舉家返回台灣,高中時再度赴美求學,耶魯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進入高盛集團,在香港工作。2013年,他放棄了美國籍,並回到台灣從政。2014至2015年,進入了陸軍特戰部隊服役。2017年,去了行政院長林全辦公室擔任參議,2017年至2019年,於國家安全會擔任專門委員。2020年代表民進黨參加立法委員台北市第三選舉區選舉,正面對仗蔣萬安,兩大帥哥的得票率分別是45.4%和51.44。這一次他的參加補選立委,是民錦黨中央的徵召,並沒經過初選,如果真有初選,他究竟能否成功參選,還是未知之數,皆因他在民進黨內是空降的明星人物,並沒有黨內人脈,因此初選對他並不有利。


很明顯,吳在民進黨內的人緣並不佳,因此,在這場選舉中,大老和樁腳均是袖手旁觀,不加以援助,故而他的選情陷入苦戰。另一個原因,當然是他的口才表現和政綱也不算出色,表現遠比不上政壇老將王鴻薇。順帶一提,王鴻薇年輕時是大美女,人們把她和林青霞相比。

吳怡農被徵召出選,他當然是蔡英文的嫡系。在2020年的敗選後,他被延攬進由蔡英文擔任董事長的新境界文教基金會,並在2021年2月後的一年多時間擔任民進黨台北市黨部主委,但由於表現不佳,失了不少分。

問題在於,他的作為「英女皇」的嫡系,究竟「嫡」到哪裏去?嫡得過行政院院長林全、前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嗎?雖然,蔡英文也很喜歡不經過初選,直接徵召黨人出選,可是,真的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去把不受黨內歡迎的吳怡農推出去補選立委嗎?

我直覺覺得,蔣萬安和吳怡農都曾經是美國人,俱在美國長期生活過,兩人均有亮麗無心的背景,一個是律師,一個是金融家,而且還是對於民主選舉極度有利的帥哥,無獨有偶,均放棄了「錢」途無限的事業,返台投身政治,當然也被力捧。蔣萬安由於有蔣家的血統,佔了先天便宜,吳怡農則在2022年10月,他獲選《TIME》的次世代百大人物的未來領導者,算是美國為他加持了。別忘記,這時他已敗選了給蔣萬安,為何蔣沒份而他有?美國的力捧之心昭然若揭。

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指出蔣萬安是美國人派來台灣,是當未來「總統」的棋子。這須得再加上一點,就是吳怡農看來也是相同的作法,他和蔣兩人一個當民進黨,一個掌國民黨,萬無一失,都牢牢掌握在美國的手上。

這就是為何蔡英文/民進黨中央必須要徵召吳怡農去參加補選的真正原因,因為挑人的不是蔡英文,而是美國政府。也正是由於吳本人也非民進黨的首選,大家才會支持得死裏活氣,致令他敗勢盡呈。

這場補選將在1月8日舉行,我只是懷疑,如果吳怡農再敗了,美國/民進黨還會不會繼續力捧他下去?

https://www.orangenews.hk/special/1167913/%E5%91%A8%E9%A1%AF%E5%B0%88%E6%AC%84-%7C-%E8%94%A3%E8%90%AC%E5%AE%89%E3%80%81%E5%90%B3%E6%80%A1%E8%BE%B2%E9%83%BD%E6%98%AF%E7%BE%8E%E5%9C%8B%E7%9A%84%E5%85%A9%E6%A0%B9%E9%87%9D.jhtml

台灣是甕中捉鱉格局,人民要死還是要戰?

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雖然未成定局,可是其操盤人美國的確是如此安排,皆因在中美對抗的大前提下,這是(美國付出的)成本最低(因成本將由台灣人的性命付出)而最有效削弱中國力量的方法。

美國在第一島鏈的軍力顯然已比不上中國,因此,在台灣,海上決戰已無機會,如果解放軍成功封鎖台灣,那麼,登陸戰打幾天,抑或打一個月,不過是時間問題和犧牲問題,反正西方都來不了,也不會來援救。

所以,剩下的就是島內決戰,即是打巷戰。只要一打巷戰,目的已不是要戰勝共軍,而是只是用台灣人的性命,去削弱中國的力量,從而達到美國的長遠戰略目的。

這是有方程式計算的,一名解放軍可換幾多名台灣游擊隊?如果可以1換3,只要台灣死一千萬人,解放軍就要死三百萬了。所以,台灣死的人越多越好,最好連女人也來拼命死掉,反正都沒有將來了,還要女人來幹嗎?

所以現在美國運往台灣的武器,也主要是以島內作戰為主,已經放棄了海上決戰和半放棄登陸的灘頭戰。而台灣的延長兵役,論到訓練時間,根本不足以使用先進武器,但卻恰好足夠打巷戰、游擊戰,再加上也正在醞釀女性服兵役,正是在朝這方向走。

當然,美國和歐洲也會照著烏克蘭模式,預先派遣大量教官,去教導和協助戰鬥。至於台灣人,尤其是高官或其子女,應該一見到勢色不對,便會腳底抹油,先跑掉了,第一個跑的當然會是蔡英文,她軍事演習時已預先演過了,相信她和美國也已有了默契。

可是,假如戰事發生在2年後,不管是賴清德,抑或是侯友宜,我倒傾向於他們不會臨陣脫逃。他們兩人的品格應遠高於蔡英文。

現在講到烏克蘭和台灣的最大分別,就是前者可往西通往歐洲,難民可走,富豪可走,高官可走,領導人可走,然而,台灣一旦被圍,卻是甕中捉鱉,無人逃得掉。

我估計在未來,中國將會年年軍演,不停的玩「狼來了」,當大家沒有防備時,像俄羅斯突襲烏克蘭般,來一次真的。至於台灣人是寧願sure death戰死,還是投降求生,就得看北約的督戰隊的能力了。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8%B2%A1%E7%B6%93/%E5%8F%B0%E7%81%A3%E6%98%AF%E7%94%95%E4%B8%AD%E6%8D%89%E9%B1%89%E6%A0%BC%E5%B1%80-%E4%BA%BA%E6%B0%91%E8%A6%81%E6%AD%BB%E9%82%84%E6%98%AF%E8%A6%81%E6%88%B0-/355348